开学一周广州家长吐槽“三苦”:托管加餐换老师

新快报  2016-09-09 09:57

娃的暑假终于结束了, 说好的舒心日子呢?

孩子一开学,父母是否便可“万事大吉”?事实并非如此。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开学一周,不少父母仍找不到上学日的“正确的打开方式”,而是为娃的衣食住行等各种琐碎事操碎了心。广州多名受访家长告诉记者,令大部分小学家长困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放学后去哪儿?上课饿不饿?老师换了吗?

换言之,找托管、课间餐、换老师成为了不少家长一到开学的三个“心头大患”,让其不得不在一开学便使出“洪荒之力”,来逐一“对症下药”。老师与专家也纷纷向新快报记者“支招”,以帮助家长缓解开学焦虑。

1、 找个托管那么难

一天四次接送娃 “架不住天天没午休”

儿子就读于广州市越秀区某省一级小学一年级的蔡女士,在开学一周前便“奔波”于学校附近的各家托管中心。由于学校不设午休午餐,该校的家长只能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找托管,要么接回家。

一番“考察”折腾后,蔡女士还是决定让孩子中午回家吃饭休息。“环境太差了。”蔡女士告诉新快报记者,自己去了七八家托管中心,虽然都离学校不远,但几乎都是隐匿在居民区中的家庭式托管,“都是老楼,就十几平方米大,里面阴暗潮湿,睡觉的床铺也是那种折叠床,看着就让人不舒服,安全也难以保障。”

这就意味着蔡女士与先生需要一天四次接送,准备一顿午餐后再赶回去上班,一个星期下来,蔡女士只有一个感想:“感觉身体被掏空。”

在开学首日的中午,新快报记者在越秀区东山实验小学门口看到,在一群来接娃的家长当中,还有六七个举着牌子的托管班工作人员,其中有的是来接学生去午休托管,有的则是来打宣传广告的。

不少家长也在咨询托管的相关事宜。“先了解一下情况,总这么接送也不是办法。”现场一位家长表示,自己虽在附近上班,但也架不住天天没午休。

学校午休一位难求

明知托管班无证也得送

目前托管中心在小学附近“遍地开花”,多为无证经营的家庭式托管,也有依托于教育机构的“分支项目”。午休托管价格为每月600至1000元不等,一般包孩子的接送、午餐、午休。

下午放学后的托管类型更多一些,价格也在千元以上,除了以监督、辅导写作业为主的常规晚托班外,目前还有开设了兴趣类的晚托班,而后者收费则更高一些。

为什么不少家长明知托管是无牌“黑作坊”,还愿意将孩子往里面送?

2014年9月,一纸取消午休和课后托管的文件掀起了轩然大波,此后为了保证托管的正常运作,政府对午休和课后托管给予财政拨款,标准为每生每日2元。然而这并没有彻底解决午休托管的难题。

目前,广州市各学校对学生的午休管理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学校采取“抽签制”,在开学前的家长会上便让报名在校午休的学生家长抽签,比例约为2:1,甚至更少;有的则采取“轮流制”,每月轮着安排班上学生午休,保证人人有份;有的为了保障让更多学生可以在校午休,采取“传统制”,即让学生趴在桌子上休息。

至于看管午休的人员,则“来源”繁多,既有学校老师,也有家长义工,还有学校外聘的管理人员。如此“一位难求”的午休现状,便使得不规范的无证托管持续火爆。

记者跑腿

市场需求那么大 托管机构盼政府部门管理规范

对于托管中心,既然无法凭“证”选择,那该如何挑选?

已经有了两年“托管经验”的五年级家长魏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当初在挑选时,会逛论坛了解多些资讯,或是参考其他家长的推荐,“一般大家都推荐的、口碑不错的,实际上也比较有保障”。而对于网上“支招”的签合同,魏女士则表示作用不大,“我去的那家是两个妈妈合开的,当初说要签合同,她们也只是手写了一份,没有公章,更像是收据”。

不少托管机构也并非愿意长期处于“没名没分”的状态。一托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托管的市场需求这么大,与其就这么乱着,倒不如能有一个政府部门出来“牵头”管理,对托管机构进行指引,并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标准等,机构持证经营,家长也更放心。

找一家好的托管虽是一剂“应急之药”,但有家长指出这味药“治标不治本”,并非良策,建议未来广州对中小学进行扩改建时可新建午休场地。

对此,广州市教育局有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在新建学校的规划中曾经考虑过,但由于学校的建设是跟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包括人口的变化等,“如果建好了学校没人来上怎么办?我们应该吸取农村学校空置的教训”。该负责人说,按多少的比例来建午休场也是个问题,这些都需要慎重研究。

课后托管“素质营”受欢迎 家长盼午休托管能复制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有荔湾、越秀、天河、花都4个区15所小学在试水“430素质营”。

什么是“430素质营”?即是政府购买服务,将社会机构引入校园,在下午放学后,带领学生在课后进行体艺活动,既解决家长“孩子放学去哪儿”的担忧,同时也提升学生素质。费用则由学校与家长共同承担,家长方面每学期仅需缴几百元。

唯一不敌校外晚托班的地方,便是“素质营”无法辅导孩子写作业。有小学老师解释称,由于教育部门严禁学校开展课后有偿补课,社会机构入校后若是辅导作业,有可能踩“红线”。

对于“素质营”的开展,有家长仿佛看到了“希望”,表示若课后托管试点成功,类似的经验是否能在午休托管当中复制?有业内人士则泼了冷水,表示素质营托管与午休管理还是有所区别,即使解决了“由谁买单”的问题,还可能面临午休场地不足等问题。

2、吃个加餐不容易

有课间餐供应的学校太少 大多数还不让带食物

作为一名小一家长,陈女士最近总变着花样给娃做早餐,期盼儿子能多塞两口。“早餐太重要了,一定得让他吃饱。”原来,陈女士儿子就读的越秀区某公办小学不设课间餐,这意味着孩子要从早上7点多吃完早餐后,直到12点放学后才能吃到下一顿。

“幼儿园都是多点多餐,那时儿子早餐不怎么吃也没关系,但小学就不同了,一顿早餐要撑足4个多小时。”陈女士告诉记者,学校也允许学生带牛奶、小饼干作为课间餐,但有个条件就是所带东西只能自己吃,不能分给同学吃,“儿子一听这一条件,就连忙摇头说不带了。”除了牛奶饼干,其余的水果、零食统统不允许带入校园。

记者了解到,广州对于学校是否配置课间餐这一项并没有相关规定,但大多数小学都有规定不能带食物入校。换言之,有没有课间餐、有怎么样的课间餐,都是因校而异。

一双儿女都就读于天河某小学的谢女士便告诉记者,学校不仅不设课间餐,也要求不能带食物回校,一旦被值日生抓个正着,便要扣班级的分数,同时小孩还要留堂扫地。“我们想让小孩偷着带,小孩也不肯,他们有班级荣誉感。”谢女士说,今年上二年级的女儿每天中午接回家的路上一直在喊“走快点好饿”。

有配置课间餐的,大多数都是有食堂的学校,一般安排在上午课程的中间时段,即第一节或第二节下课,有的是简单的牛奶和面包,有的则提供粉面粥等,需学生自带饭盒。

如天河区华景小学,课间餐便安排在第一节下课,周一至周五每天“款式”不重样,每月还会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口味、喜好,以作调整。“吃完早餐,上课上到12点,孩子中途肯定会饿。”华景小学校长黄瑞萍表示,课间餐一天3.5元,以自愿为原则,但大多数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名增加这么一餐。

记者跑腿

为啥不能给孩子们配餐?

学校诉苦:没场地没钱 收费又众口难调

记者采访了解到,是否配置课间餐,首先要看学校自身条件。

有些学校因为场地小,无法办食堂。即使场地够用,有学校负责人也表示,一般一间千人规模的学校若要办饭堂,起码需配备30名左右的后勤人员,靠家长交的伙食费难养这么一支庞大的后勤队伍;若将饭堂外包,则采购、卫生安全等问题学校也难以时刻监督到位。

“还有个收费的问题。”天河区某公办小学的一名班主任告诉记者,家长需求各不相同,众口难调,有的认为课间餐必不可少,有的却觉得没有必要,因此难以统一。若应部分家长需求开设了课间餐,则又会有家长觉得学校“乱收钱”。

此外,开设课间餐还有个食品安全的监督把关问题,“这是学校最担心的,害怕学生吃了东西出事。”该班主任表示,希望学校能开设课间餐,“自己上一上午的课,都感觉肚子‘咕咕叫’,更别说小孩子,而且他们还在长身体”。

据悉,为了解决部分学校没有集体食堂、学生没有固定的午餐就餐点的问题,2007年广州市启动了中小学午餐配送工程,部分学校也将这一做法运用到课间餐上,采取配送的方式给孩子提供课间餐。但一位越秀区家长告诉记者,孩子所在小学原本是由外面公司提供课间餐,但一到冬天,牛奶太凉,粥粉面等热腾腾的食物,送到班级又容易变冷、结块,对孩子身体不好,于是在家长提议下取消了。

3、老师怎么老是换

新学期换主科老师 孩子又要重新适应

开学首日,就读于天河区某民办小学六年级的小健一上英语课才发现,老师换了新面孔。关键是,原来的英语王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

“他一放学就跟我说,班主任换新的了。”小健妈妈黄女士一听,立即到微信班级群内询问,王老师才说由于工作变动,新学年的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由新的老师接手,并表示“这位老师经验十足,小升初不用担心”。但这一句话并没有起到安慰的作用,群内炸开了锅,家长们纷纷表示不理解这一调动。

“六年级才来换班主任,这么个时间点,孩子又得从头习惯一遍!”黄女士告诉记者,孩子读了六年书,语数英三科老师换了个遍,其中数学老师还换了两趟。

家长大多担心,换老师的直接后果往往反映在孩子的成绩上。黄女士就说,小健“不喜欢”一年级那个数学老师的教学,因此对数学也不感兴趣,成绩在80多分左右徘徊;二年级换的老师对他“胃口”,一下子就激发了学数学的兴趣,成绩跟着涨;而四年级再次换老师,让小健伤心了一段时间,“好在原来的数学老师对他进行开导、鼓励,才不至于一直低迷”。

哪怕换了个“更优秀”的老师,家长也并不满意。“老师再好,与学生互相了解也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太频繁地换老师,这些时间成本则要学生和家长来‘买单’。”有家长这么解释。

记者跑腿

广州多家小学采用教师“三年制”:

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时,换老师很有必要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有不少小学都摒弃了教师“六年制”,而是采取了“三年制”,即一至三年级为一拨老师,四至六年级则是另一拨。

广外附设外语学校(简称“广外外校”)也是采取“三年制”,且实行长达10年之久。广外外校分管小学部的副校长叶和丽告诉记者,之所以入学后三年对老师进行“大洗牌”,是考虑到为了让学生学会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避免一元化的教学导致孩子思维固化、僵化。

“这也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转换的‘断奶过程’。”叶和丽解释,一至三年级与四至六年级的教学方式不尽相同,如在低年级时,老师说话可能会更低龄化些,但这一方法便不适合高年级。此外,“断奶过程”也有利于避免学生过于依赖某个老师。

对于如何缓解因换老师而不适应的问题,叶和丽表示,学校和家长都需要共同“努力”。

她指出,在学校方面,三年级结束时会举行一个“小毕业典礼”,让学生告别“老师天天牵着走”的状态,迎来高年级;与此同时,典礼上也有新旧老师的对接仪式。通过这种强烈的仪式感,学生心里能较快转换与接受。

而家长方面,则要警惕焦虑情绪的传染。“情绪是会在不知不觉中互相传染的。”叶和丽认为,有时候孩子的焦虑是家长造成的。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学校一旦换老师,会提前告知家长,并且新旧老师会有个详细的对接,让家长了解新老师。“信息越透明,焦虑感越低。”


编辑 李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