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颖川 苏力 2016-09-09 09:19
9月8日,由世界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对非投资论坛圆满闭幕。据主办方介绍,为期两天的第二届对非投资论坛吸引了非洲38个国家160多人参会,同时,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等7个国际和区域组织派员参会,还有商界代表、专家学者等,会议规模近300人。
一是达成了一批新的合作共识。论坛上,粤非两地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从政策措施、投资实践、金融支持等多维度分享了双方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经验,形成了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成果和G20杭州峰会精神、务实深入推进粤非投资合作的强烈共识。
二是增进了非洲各国对广东的了解和与广东合作的信心。论坛期间,广东方面向非洲嘉宾介绍了本省发展及对非投资情况,组织系列经贸投资合作推介活动,举办“广东名优产品展示”活动,进一步增进了非洲各国对广东的了解,扩大了广东在非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进一步增进了广东政企有关方面对与会非洲各国的了解,增强了双方投资合作的信心。
三是完善了对非投资合作框架。论坛期间,广东省政府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促进广东企业对非投资战略合作备忘录,对更好地推动广东企业走向非洲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广东组织开展《广东对非投资合作背景、重点和对策建议》课题研究,深入研究非洲市场,提出了合作重点和相关政策建议。广东对非投资合作的政策体系、金融支持、平台建设等框架进一步明晰。
四是签订了一批合作项目。本届论坛以务虚务实结合的方式进行,广东一批企业与埃及、南非、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塞拉利昂、加纳、刚果(金)等7个非洲国家现场签约9个项目,协议金额25.58亿美元。
省政府副秘书长张爱军在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广东作为中国与非洲经贸联系最密切、合作基础最扎实的省份之一,未来还将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重点落实广东省政府强调的六项工作,即:加强产能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合作和互联互通,推进重点合作平台建设,提升贸易合作水平,扩大人文交流合作,完善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努力推动和促进对非投资合作。
分论坛1
技能开发和职业培训
重视技能人才培养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在“技能开发与职业培训——职业技工教育与创造就业”主题分论坛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非洲要实现长期快速发展,在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要大力提高职业技能。
随着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加强当地人的技能开发和职业培训受到关注。与会嘉宾认为,在这方面,非洲不仅可以借鉴中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经验,还可以通过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过程中,帮助培训当地技术工人。
塞内加尔经济、财政和计划部长阿马杜·巴表示,非洲在人才短缺方面的挑战已经十分明显。阿马杜·巴举例说,如塞内加尔引进国外的制造业企业,但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大量技能熟练的工人,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所以包括塞内加尔在内的许多非洲国家亟须制定人才和就业的相关政策。
世界银行非洲局国家局长陈广哲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技能人才培养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促进更高质量就业的有效举措,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基础,当前非洲要解决长远持续发展的需要,就要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
据了解,至2015年底,广东技能人才达到100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83万人,占比达28.1%,为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
事实上,改革开放30多年,广东高度重视提升劳动力素质,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同时,在技能开发和职业培训方面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当前,非洲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增长期,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众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技能开发和职业培训的需求将大大增加。
分论坛2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中国相信非洲,投资可以获益”
“互联互通——加强非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再生能源”论坛8日举行,如何用好中国资金帮助非洲修建基础设施引起与会者热议。
刚果共和国总统府领土整治和大型工程部长让·雅克·布亚直言:“希望中国相信非洲,投资非洲是可以获益的。”
“非洲没有办法在黑暗中发展。”首位发言的世界银行非洲区副行长高级顾问贾马尔·萨格尔开宗明义,非洲电力供应不足,只有5万公里公路,仅15%的家庭接入自来水,宽带接入率5%,15%的耕地得到耕种……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每年缺口达900亿美元。当前,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持续增长,非洲需要引入更多中国的投资者。
让·雅克·布亚认为,要借鉴中国的经验,需要非洲尽可能建立统一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为此,首先应积极引入中国投资者,继续加大对非洲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实现不同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覆盖非洲大陆的消费市场,才能培育起工业发展的基础。
其实,第二届对非投资论坛召开以来,非洲参会国家的招商引资意愿一直很强。但中非发展基金董事长迟建新说,非洲有招商的意愿,很多中国企业也有对外投资的需求,但是目前没有合适的机制将两种需求对接起来。目前真正具备实际投资和建设的项目,特别是完成了商业计划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仍然偏少。他为非洲国家吸引投资者支招说,目前外国投资者投资非洲高速公路项目,收益是不足的,各国政府可以考虑将公路沿线土地的开发权给予投资者,增加投资回报以增强投资吸引力。
对于迟建新的担忧,多个非洲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积极回应。加纳热带电缆和导体公司总经理奥特格·加斯·安霍尼说,非洲企业应主动帮助中国投资者做项目可行性研究,帮助外来投资者客观评估投资风险,不要让投资者因为对非洲片面的认识,而人为扩大了对风险的预期。
分论坛3
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非双方旅游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
在“旅游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旅游文化发展”主题分论坛上,嘉宾们纷纷指出,旅游文化的发展能惠及非洲老百姓,帮助当地脱贫和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加强中非双方旅游文化的“软”交流与合作,有利于非洲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与会嘉宾认为,“这种直接的交流与合作,是在广泛交流合作中实现双赢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非洲各国经贸往来的加强,双方的旅游合作与交流日益紧密。至2015年,非洲国家开放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国家有12个。广东是中非人文交流的重点省份,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非洲入境广东人数为35.34万人次;经广东口岸出境非洲人数为65.86万人次。
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公共管理系加布里埃尔·乌科托·穆提博士认为,随着中非经贸交流的深入,预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旅游人士到非洲旅游,这将带动非洲当地的经济发展。比如针对消费能力较强的广东游客,应制定更多的宣传计划来吸引他们选择非洲作为旅游目的地。马达加斯加旅游文化部罗兰德·拉斯拉卡对此表示赞同。
实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注重与中国加强旅游文化交流。如南非,据介绍,2003年南非开放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后,就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肯尼亚自从2004年12月开放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以来,持续加大开发中国旅游市场力度。与此同时,非洲还应继续开发更多的优质旅游点,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中国国家旅游局港澳台司司长刘克智认为,一方面非洲文化历史悠久、风情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物种多种多样,以野生动物品种及数量繁多而闻名于世;另一方面,我国经过多年发展旅游业和对外文化交流,积累了丰富经验。中非双方在此方面加强合作互补性强、优势明显,合作潜力巨大。
智库联盟圆桌会议:各国专家畅谈如何发挥智库作用
为决策者提供支持,做智力与资本之桥
刚在第二届对非投资论坛揭牌的对非投资智库联盟8日召开了圆桌会议,各国专家畅谈如何强化知识伙伴关系,发挥智库作用,推动非洲发展议程。
该智库联盟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共同倡议发起,旨在促进非洲的经济发展与投资合作,并为非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非传播中国改革开放经验
为了发挥智库联盟作用,首先要有扎实的研究。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心资深研究员杜大伟认为,在中非投资研究领域,一直缺乏准确和权威的数据,阻碍了研究的深入。他说,目前官方统计有30万中国人在非洲工作,但非官方统计则是100万人,两个数据差距巨大。对于智库联盟来说,需要弄清楚有多少中国人在非洲工作,才会知道需要对劳动力做什么样的培训,才能给政府提供合格的建议。
不少学者认为,对非投资智库联盟顾名思义,其中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导中国对非投资。这就需要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做好梳理和总结,支持非洲对外开放。世界银行非洲区首席经济学家艾尔伯特·宙法克说:“经验和总结没有扮演重要的角色,中非合作难以发展。智库联盟需要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和背景,并在非洲建立传播平台,传播智库联盟研究的成果。”中国财政部副巡视员刘伟华则认为,为引导好对非投资,智库联盟的研究成果还需要在中国做好传播,让更多中国企业了解非洲正在完善投资环境,解决不利于营商的问题。
让研究成果影响非洲的经济发展
宾夕法尼亚大学外交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詹姆斯·麦江恩一席话引起不少与会者共鸣。他说,智库联盟不能只是做研究,还要让这些研究成果发挥作用,影响非洲的经济发展。
他为智库联盟的发展提出四个建议:一是确保联盟合作伙伴关系的开放和透明;二是寻找合适、长期和明确的资金支持;三是加强研究成果的分享;四是加强与其他智库的合作,把智库联盟打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咨询平台。
“智库联盟的责任,是给决策者提供支持。”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小云一语中的,智库联盟不是提供科研成果的机构,智库联盟要为决策者的战略提供依据,并避免为决策带来误导。
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主任周强武表示,当前中国对非投资正在高速增长,但中非合作的研究略显滞后。当前,智库联盟首先应该和非洲各界建立联系,找到中国对非投资和非洲工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解决方案,在智和资之间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