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社论|99公益日:尖叫之余,还需慎思

南方+  2016-09-09 08:51

“99公益日”是一个筹款的契机,也是一个改善治理、提出质疑的契机。也因此,“99公益日”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越来越好,并与中国公益力量一同成长、一同壮大。

由腾讯公益平台联合全国多家基金会、企业、偶像明星和创意传播机构共同发起的“99公益日”,从去年举办第一期开始后,迅速跃居为国内公益界的一桩盛事。之所以能够堪称“盛事”,首要的原因在于“出手大方”。在去年活动期间,腾讯对所有参加募捐的公益组织配捐9999万元,在今年,这一数字变成了1.9999亿元,并且平台还联合数百家企业共同配捐,实际配捐额度将大大超过去年。

公益组织对金钱的概念普遍不如商业组织,尤其是下游的执行机构,一年几十万的机构预算也非常常见,行业员工的月收入低于5000元更是常态。所以,腾讯如此大方的出手,引发的不是公益从业人员的欣喜,而是一种“尖叫”。其次,腾讯不仅仅是自己出钱,还很好地利用了自身长于社交的优势,设计了社交化募捐的方式。如此一来,公益组织真正实现了“互联网+公益”,募捐过程真的变成“轻松筹”了。

今年是“99公益日”的第二年,截至9月8日17点30分,“99公益日”已经为需要帮助的项目筹得了1.8048亿元。去年的募捐数据是1.2790亿元,对比之下,可以预见今年的募捐规模至少会多出2倍。在中国,因为一家企业的推动,竟然会导致整个公益行业从业人员的“尖叫”,腾讯是唯一的。从企业品牌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它对收集整个公益行业的褒奖所起到的作用,几乎难以估量。

然而,这毕竟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在一片叫好声中,不出意料地传出了一些质疑声。一篇题叫《“99公益日”之殇》的文章横空出世,列举了去年“99公益日”筹款8000多万,有6000万去向不明的数据,并对有可能骗捐、诈捐的公益机构进行了点名。不过,文章所列举的数据有误,而且不是一般地有误,这一点在腾讯公益回应给出98个公益项目没有发布项目进展,占项目总数4.5%,占善款总额的1.6%的数据后,得到了校正。论据是论点的基础,数据有误,文章的质疑声也就基本折损了。

对于腾讯公益和广大参与募捐的公益机构来说,被置于不清晰的证据上拷问,这是糟糕的体验。来自公益界的反驳文章不少,但需要指出的是,该篇质疑之文所探讨的问题并非完全生造。事实上,即便很多机构公布了善款去向,也存在不够细化、迫于继续参加“99公益日”的压力等问题。所以,在所有机构忙于“抢钱”的背景下,有人杀出来大吼一声“透明度何在”,对于推进中国公益组织善款用途规范化公开,继而维持公众信任是有必要的。

无论是忙于募捐和推介,还是展开质疑和回应,“99公益日”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公益组织可以为项目快速筹款,参与配捐的企业可以实现品牌推广,与此同时,公益项目的募捐、执行和公开流程中的问题,也可以被集中暴露。在暴露问题层面,比如基金会与执行机构在打款流程上的分歧,比如不同项目该如何设计财务公开的标准,以及那些存在诈捐的机构该如何处理等等问题,都值得去审视。

在金元战略的冲击下,公益行业像极了中国男子足球,那些根本性的问题都被金元的光面所照亮。很显然,如同足球需要普及社区基础设施、体系化的青训和联赛的职业化运作,公益也需要符合实际的法律规范、专业化项目执行和足够透明的财务公开。从表象来看,金元战略的冲击让公益组织的很多不足和缺陷得到了暴露,甚至也不乏刺激诈捐行为的衍生,但更深层次地来看,金元战略提供了一次由募捐到专业性的大讨论,这是非常宝贵的。

要使得讨论能够更完善、更冷静和更精准,当然需要腾讯平台的配合,但更需要公益界人士的包容。“99公益日”是一个筹款的契机,也是一个改善治理、提出质疑的契机。也因此,“99公益日”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越来越好,并与中国公益力量一同成长、一同壮大。

【来源】南都社论

【原标题】99公益日:尖叫之余,还需慎思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编辑 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