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高企“攻坚战” 今年要新增296家高企

南方日报 记者 王轲  2016-09-06 07:30

对肩负着打造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使命的珠海而言,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的题中之义。图为光库科技公司。 南方日报记者 王荣 摄

“高企材料都交上去了,希望好消息能快点到来。”在珠海摩尔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承毅眼里,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一件大事。过去的大半年里,他都亲自主抓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工作。

这不仅仅关乎一家企业的未来。日前,全省推进珠三角创新驱动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现场会召开,强调要把广东建设成为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要牢牢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牛鼻子”,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取得更大突破。全省奏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冲锋号”。

6天后,珠海市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珠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过去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又发“新福利”:对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环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申报补助资金。这意味着珠海企业今后申报高企近乎“零成本”。

市区镇联动,政策层层加码,市场与政府良性互动,珠海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逐渐呈现火热景象。但必须正视的是,创新主体偏少、科技型企业“板凳深度不够”以及产业链不够完善等,仍是珠海培育高企路上必须突破的瓶颈。

对肩负着打造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使命的珠海而言,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的题中之义。珠海应如何牢牢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牛鼻子”,做大做强创新主体增量?又如何突破自身短板,营造更有利于高企培育的生态环境?

攻坚已然提速。

●撰文:王轲

一场必须打的“硬仗”

市区镇联动 政策层层加码

迈入公司的第九个年头,田承毅敏锐地感知到市场变样了。作为一家生产石油储运设备的上游企业,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石化企业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大环境下行压力增大,原来各有地盘、相安无事的竞争对手,面对越来越小的“蛋糕”,都有些急了。而不断上涨的经营成本,更是让田承毅如坐针毡。

“再继续过去的老路子肯定不行了,必须拿出竞争对手比不过的产品才行,而这只有通过创新。”田承毅决定以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突破口,开始调整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在他看来,申报成为高企,既能倒逼公司更加规范,又能获得相关扶持,推动公司不断创新。

市场正演绎着的变化同样令胡中柱感受深刻。胡中柱是珠海博创科技咨询公司的总经理,公司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资格认定等科技服务业务。

“公司截至8月的业务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胡中柱说,今年珠海企业特别关注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认定工作。即使一些成立不到3年的初创型企业热情也很高,主动过来咨询。

风起于青萍之末。珠海正在打响一场高企培育“攻坚战”。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指标任务,更是珠海城市在未来区域竞合中获得优势的必然要求。

2015年底,珠海全市高企共有397家,减去今年到期复审的93家,实际有效高企数量有304家。

按计划,珠海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要达到600家。这说明,今年珠海要有296家企业通过认定才能实现如期目标。按照历年来80%的评审通过率来计算,珠海今年申报的企业至少要达到375家。

高企增量与存量旗鼓相当,对珠海而言,这显然是一场“硬仗”。

今年来,无论在调研中,还是在工作会议上,“高新技术企业”成了珠海市各级政府的高频词。

高企培育也纳入地方立法的视野。7月29日,珠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通过制度创设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保护创新人才的利益,从而助力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发展。该条例要求,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作出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不低于80%,远远高于全国水平的50%。

珠海全市各区各部门加速运转,频频推出优惠政策。在服务企业打造高新技术企业上,不仅“送一程”,更是“扶上马”,政府“保姆”角色让人深刻。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珠海高新区,在过去扶持基础上再度“加码”。为加大高企引进力度,对成功通过高企认定的企业,给予奖励60万元,对从市外新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奖励100万元。

横琴新区,对首次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对复审通过的高企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此外,还针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科技服务机构运营、知识产权申报等给予扶持,旨在为高企培育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截至目前,珠海已进入培育台账清单的企业有593家,在7月省科技厅开展的第一批高企申报中,珠海共有116家企业完成申报,预计第二批申报企业达150家左右。

数量追求的背后,彰显的是对质量和创新的坚守。在分析人士看来,这是在倒逼企业在科研、人才、投入、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把创新驱动发展方方面面的工作拎起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落到实处。

“这场硬仗必须要打。”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郭戎表示,当前经济增长、产业转型都走到了拐点,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培育新动力成为每座城市必须思考的课题。作为科学、技术、产业高度集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系统环境下,能激发巨大的能量,进而提升城市的经济质量。

底气与挑战并存

中型企业长不大 小微企业“板凳深度不够”

如果把一座城市的企业比作一个“班级”,那么高新技术企业是其中当仁不让的“尖子生”。对刚过完36岁生日的珠海经济特区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群“尖子生”撑起了珠海如今的经济成绩。

2015年,珠海全市397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达2143.6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3857.88亿元的44.1%;总收入1853.33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收入1513.65亿元,占总收入的83.9%。这些数据都凸显了珠海高企在全市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高新技术企业的集群优势也日渐显现。珠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当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0.2%,位居全省第三。仅珠海香洲区和高新区,高企数量分别达到125家和124家,创造的产值逾千亿元,拥有格力电器、魅族等知名骨干企业。

经过多年孕育发展,珠海已经拥有电子信息、家电电气、化工、电力能源、生物医药以及精密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

然而,在高企培育“攻坚战”中,珠海面临的挑战同样是显而易见。

“我们的大型企业掰着指头能数得过来,中型企业存在‘长不大’的问题,小微企业‘板凳深度不够’。”珠海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珠海的创新发展有一定的基础,但高企培育仍存在不足,创新主体总量偏少,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科技服务体系仍需加强。

珠海30多个工业行业中只有8个行业产值超百亿元,其他都是几十亿元的规模,产业集聚度较低。此外,产业链条不完善,珠海很多企业的上下游原料和辅料都需从外地采购,因此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在产业地理分布上,同一行业的企业有的在高新区,有的在金湾,有的在斗门,企业之间的知识、技术、创新外溢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难以整合资源、协同发展。

高企认定标准的修改也让一些珠海企业有些头疼。今年以来,科技部、财政部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先后进行了修订。与过去相比,新的办法和工作指引在评判标准上有宽有严。一方面是放宽了相关条件,比如在科研人员比例、研发费用占比等核心条件上放宽标准,有助于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申报高企;另一方面则收窄了相关要求,规范了对知识产权的标准条件。

以核心标准之一的“知识产权”为例,新的工作指引提出知识产权有多个权属人时,限定只能由一个权属人在申请时使用。

“这说明今后企业要申报高企,不能靠一招打天下,必须拥有一定量的自主知识产权。”珠海市知识产权协会秘书长朱鹏表示,在给一些高企做政策宣讲,她发现不少企业拥有的专利比较少,申请专利积极性也不高。“这导致即使是成长性比较好的企业,也只能被挡在高企的门外。”

而珠海一些中小型企业对坚守实业甚至感到犹豫。“现在企业经营成本很高,把好不容易赚来的钱投入到研发中,风险其实很大。”珠海易致达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陆鹏有些纠结,按照现在的经营模式,公司还能勉强运转下去。而如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开展创新转型,可能公司就“熬不下去了”。

尽管珠海政府有关部门来公司宣讲过高企政策,但陆鹏还是决定暂时不开展高企申报工作。“公司无论在财务,还是科研人员等方面均与高企评定标准有距离。”

珠海战术关键点

主攻科技型民企 塑造产业新优势

在新一轮的区域竞合中,珠海的出路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又在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旨在打造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的珠海,如何在高企培育上取得更多的战果?

“十三五”新时期,国家对创新资源的新一轮部署应是珠海需抓住的机遇。“珠海可以通过对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科技创新规划等专项规划,来获取国家创新资源,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环境。”郭戎表示,珠海可以通过培育新的经济业态,来提升城市的创新水平,打造新经济业态的试验性城市,比如分享经济、智能经济等。

科技型民营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活力和成长性,被珠海视作高企发展的主攻方向。“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到全市的七成以上。因此,珠海高新企业的培育,很关键的一点是科技型民营企业是否在研发投入、生产环境、技术改造和企业流程再造等领域进行创新。”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林江分析。

广东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品安表示,珠海一方面要努力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平台,从科技企业培育孵化、研发到科技成果产业化,都要在研发、专利等方面进行扶持,重点提升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规模与质量,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另一方面,相对而言,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金融信贷等方面亟需政策支持与保障,政府部门可以结合高企建设的方向与要求,有的放矢地出台鼓励与扶持政策,并强化宣传,提高政策的简易性、可达性,为企业保驾护航。

产业是珠海立市之基。“产业链强了,高新技术企业自然会出来。”刘品安认为,珠海可以立足实际、面向前沿、面向市场,找准产业的突破口,不计较单个企业的引进和培育,而是在自身产业发展情况评估的基础上,建强产业链、补齐产业链,发挥产业的集群效益,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他建议,珠海接下来可在海洋经济,比如海洋船舶、海工装备等方面加大布局创新力度。

一手做强现有优势产业,一手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表示,珠海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领域,以“互联网+”或者“+互联网”为抓手,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在专家们看来,高企培育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的良性互动,需要通过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的合理分配,在研发投入、研发管理、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科技财务工作、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开拓等各个环节加大投入,为珠海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打造良性的创新生态环境。

“在我们做企业的看来,要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要选准有发展潜力的行业,注重技术力量的积累。不然,政府有再多的资助,你也成不了高新技术企业。”珠海市科瑞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直言。

■区域经验

深圳市

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2015年,深圳市全市共有5525家高新技术企业,位列广东省之首。

在科技创新方面,深圳采取量身定制的政策措施,布局建设一批高端科技基础设施。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围绕前沿技术、新兴产业和交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

加速重大创新成果转化,组织实施技术成果应用示范计划,在云计算、物联网、卫星导航等领域建立了45个高水平产学研联盟,推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一体化发展。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设立科技服务专项资金,成立科技服务业协会,积极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在内的科技服务体系。

在促进科技金融融合方面,深圳积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有效融合,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

开展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改革,建立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与事后相结合的财政科技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银政企合作、科技保险、天使投资引导、股权投资等支持方式,撬动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投向科技创新。

鼓励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开展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创新业务,加快科技保险等多样化金融服务方式发展。

东莞市:

深入挖掘培育中小高企

2015年东莞全市共有高企986家、培育入库企业776家,高企数比上年增加230家。

在政策引领方面,东莞出台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计划(2015—2017),对高企在研发、专利、人才、融资、用地等方面进行倾斜扶持,深入挖掘培育外资高企、规上高企和中小高企。

在引进孵化方面,按照“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孵化一批、壮大一批”的思路,成功引进一批高企;推动各类孵化载体建设,支持孵化器培育发展高企,对高企所在孵化器运营机构给予奖励;引导优势企业开展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高附加值环节。

在资金扶持方面,积极争取省科技厅、财政厅的大力支持,向企业发放首批“创新券”;简化高企税收优惠备案流程。设立创新创业种子基金等,推动17家高企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在技术支撑方面,东莞联合高校院所组建31家新型研发机构、12个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合作、培训、检测、咨询等服务。

在宣传辅导方面,东莞建立科技、商务、经信、税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采取动态沟通、联合宣传、一对一走访等方式,为有申报潜力的企业把诊号脉、解决问题。建立市镇高企培育工作队伍,提供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和咨询培训。

编辑 胡净栋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