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影片质量一年不如一年,是这届小鲜肉不行?

南方+  2016-08-29 11:33

暑期挥一挥衣袖,只留下无数小鲜肉主演的青春片,如《微微一笑很倾城》《致青春2》《盗墓笔记》《夏有乔木雅望天堂》。

小鲜肉影视剧好卖,有太多脑残粉愿意买单了。制作方呢,目的只有一个:赚钱。但这些电影质量堪忧,豆瓣评分都不及格,影片反响远不如预期。

“知道”(ID:nz_zhidao)告诉你,暑期档+小鲜肉,怎么就不行了? 

《微微一笑很倾城》剧照。

七八月是传统的国产片保护月,又恰逢是暑期,一大堆国产片便扎堆上映。其中最显眼的,往往是小鲜肉主演的青春电影,片方在宣传上不遗余力,铺天盖地,你想不注意到都难。

但影片质量却一年不如一年,这段时间以来上映的几部小鲜肉主演的电影,质量堪忧,豆瓣评分都不及格,影片反响远不如预期。七月的暑期档本来是寄希望于这些小鲜肉来提振票房的,然而七月份国内票房总收入36多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6%,这也是近5年来,国内票房首次出现下跌。

这一届的暑期档+小鲜肉,怎么就不行了?

这一届小鲜肉不行

先来看看最近几部热门的小鲜肉影片的评价。《致青春2》的热门评价是,“刘亦菲也许不会想到,自己也有演技碾压对手的一天”;《盗墓笔记》的热门评价是,“演员忙着撕番,片方忙着平衡。所以这部电影还剩什么?逻辑线理不清,特效和演技要啥没啥。大写加粗的失望”;《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的是,“当红鲜肉和过气腊肉的同台飙戏,难得的在演技一途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可喜可贺”。

一句话,这一届小鲜肉不行。

小鲜肉,是指长得好看帅气的年轻男明星。以前的演艺圈当然也有长得好看的男明星,像1980-1990年代,那可是香港娱乐圈的鼎盛时期,“四大天王”、梁朝伟、张国荣,哪一个拎出来不是颜值、才艺俱佳的天王。如今的小鲜肉,多数也仅仅是长得好看的“肉”而已。 要演技没演技,屏幕上一个表情到底,俗称面瘫;角色内外都只顾着玩酷耍帅,他们只记得自己是偶像,而不知道自己是演员;至于演技之外的人品,正能量的事没见几件,乱七八糟的绯闻、约炮传闻啊、番位撕逼啦倒是分分钟上头条。

演技差也就算了,但这一届小鲜肉是真敢喊价啊!目前市面上一二线的小鲜肉,一部电视剧的叫价都是千万起跳,单集片酬都要50万起,有的甚至高达百万。这一届小鲜肉演技虽不行但却都是赚钱能手,去韩国镀下金,回来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了。

《盗墓笔记》(电影截图)

这一届粉丝不行

可以预料到,小鲜肉的粉丝会急不可耐地辩论:“市场是公平的,我们的idol敢出这个价,就是因为人家值这个价。”

的确,小鲜肉子所以有恃无恐地报高价,就在于,他们即便没有演技、即便不思进取,还有是一大堆粉丝来买单啊。中国的优势就在于人口多,市场大。你看一个韩国人口才刚刚5000千万,却拥挤着那么多出道的明星和等待出道的练习生,竞争那叫一个惨烈。因此他们的偶像出道前要经过非常严格、并且长时间的培训,几乎每一个都是演唱跳俱佳;成名后得非常爱惜羽毛,一个丑闻出来演艺事业便一落千丈。

但我们不同,我们有13亿人口,文娱产业又不够发达和完善,林子大鸟少,每个小鲜肉一招呼——也不管是好鸟坏鸟,就有一批数量可观的粉丝蜂拥而上。中国电影票房81%来自3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小鲜肉不愁没饭吃。这就让人想起郭德纲的一段访问,他说,“中国的演出市场很好混,会一两段就可以走遍天下。比方说,今天我到石家庄讲上一个10分钟的小段,拿走3万块钱,甭管观众喜不喜欢,以后我一辈子都可以不来石家庄了。中国地方大了去了,到死都转不过来,就慢慢骗去吧。”

市场再大是一码事,关键还在于总有人惯着。小鲜肉没演技遭批了,乱七八糟的传闻缠身了,粉丝们那叫一个无限包容不离不弃忠贞不二誓死不渝,“你最帅你最可爱你最辛苦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永远支持你哦”,他们的放纵造就了一批除了肉什么都没有的小鲜肉。

一句话,这一届粉丝不行。

《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电影截图)

这一届制作方不行

制作方肯定不是傻子,哪些小鲜肉的演技烂到尘埃里他们也是看得到的,何况小鲜肉出价那叫一个高啊,但他们为何前仆后继地邀请小鲜肉担纲主演?

这就让人想起了之前湖南卫视热播的《解密》,陈学冬的面瘫式演技令人直男分分钟有砸电视机的冲动,但制作方为什么邀请他呢?《解密》导演安建说,“一般我们用老演员,这次选角算比较蹊跷的。他们说他(陈学冬)有1700多万粉丝,如果用了他,我们现在网络可以签到什么价格?我立马说签他,不会演戏我也会让他演戏!”

很简单,小鲜肉影视剧好卖,因为有太多脑残粉愿意买单了。制作方呢,目的只有一个:赚钱。

想要赚钱天经地义,可这钱咱得站着赚啊。试想一下,当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小鲜肉的片酬就占去了整部电影制作的一大半,制作上的粗制滥造往往就难以避免。编剧一点地位没有,拿最少的钱,干最苦逼的活,创新动力不足;剧本完全围绕小鲜肉展开,成了小鲜肉的个人秀,逻辑上漏洞百出,经不起任何推敲;特效等后期制作上能省则省,五毛特效成为常态……如此一来,影视制作就陷入了“脑体倒挂”“看明星脸色、为明星打工”的窘境,小鲜肉主演的影视剧基本就等同于烂剧。

可有些制作方压根不在意这些,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是想利用小鲜肉赶紧到市场圈下钱的,这就是很多粉丝电影的由来。于是大量资本与热钱涌入,懂电影的不懂电影的都开始投资电影拍电影了。粉丝喜欢谁就找谁拍,市场上流行什么风格就拍什么风格,哪个IP有爆款潜质就拍哪个,哪里有时间跟你讲什么电影的基本美学,讲什么创作的立意、创意、情节、人物啊。他们拍的或者压根就不叫电影,而是“在电影院公映的超长劣质小鲜肉MV”,圈到钱就跑。

一句话,这届制作方不行。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李安在一个论坛上对中国内地影视圈这种“唯小鲜肉是从”的现象有过用心良苦的劝告,他说:“大家的当务之急是去‘抢明星’,而不是在内容上做好发挥。这样久而久之,市场已经把这个明星定了,你只需要交货就可以了,不管他好坏,这也是另外一个陷阱。然后就是下面的人工分配不均,把钱都花在了明星身上,把电影的制作和场景做的都不够好。其实台湾是最早发生这种情形的,后来台湾市道下去,最后把香港也给害了。因为以前电影最大的市场在某一个年代是台湾,不是香港,最后台湾把香港搞下去了,现在都来这边(内地)了。要自救啊,此风不可长。”

“要自救啊,此风不可长。”显然没多少人听进去。一大堆小鲜肉影视剧正在上映,一大堆正准备上映,还有一大堆正在立项与拍摄。

一句话,这一届小鲜肉电影,不行。

【来源】南周知道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杨小妍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