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日报 2016-08-26 10:49
城市交通管理提升工程,是我市创卫“十大工程”的重要工程之一,也是创卫的难点之一。根据交警部门统计,市区目前小车保有量约12万辆,阳东区约3.7万辆,而摩托车保有量市区约18万辆,阳东区约12万辆。在面积不算大的两个城区,如何管理如此之多的小车、摩托车,还有无法统计的数量众多的无牌超标车,我市交警部门多措并举,通过铁腕治乱,让两个城区道路交通变得通畅有序。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曾是市区和阳东城市交通的短板。创卫以来,我市公安交警部门加大对城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多次对市区交通设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排查和整改,在市区主干道优化23处道路提前掉头口,更新施划28条城市主要道路交通标线,升级改造关键路口45座交通信号灯,在重点路段增设、更新交通标志330个。
由于市区面积不大但车辆多,停车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车辆乱停乱放比较突出。为解决该问题,交警部门先后在市区共划设了10700个小汽车停车位、4600个摩托车位,其中在52条主、次干道设置小汽车停车位6500个。在61条社区道路和市场施划小汽车停车位4200个。目前建成区集贸市场停车泊位施划工作已基本完成。全面规范车辆停放秩序,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阳东区过去多年是属于县,市政基础设施相比市区更加落后。撤县建区后,特别是开展创卫工作以来,阳东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对辖区交通设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排查和整改,在区主干道优化,更新施划两条城市主要道路交通标线,升级改造关键路口6座交通信号灯,在重点路段增设交通标志20个,设置小汽车停车泊位1700个。
铁腕执法震慑交通违法行为
创卫以来,有车的市民都会明显感觉到,市区路边多了很多停车位,停车越来越方便了,但与此同时,稍不留神也有可能被交警贴罚单,因为没有停在车位或停在没有车位的人行道上都是不允许的。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我市交警部门还通过铁腕执法,震慑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治理。
在治理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方面,我市交警部门将城区汽车站、商业繁华区域、医院门口路段等列为整治重点,要求车站实行“门前三包”,杜绝站外停车揽客现象。对违法停靠、非法营运的车辆发现一起抄告一次,从严处罚。同时,对东风路、漠江路、西平路、三环路等市区主干道重点路段的“堵点”和“难点”全面加强路面的巡查和管控,保持高效严管态势,确保路段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针对城区主干道、交通枢纽、繁华商业区、学校、医院等乱停乱靠现象突出路段,交警部门开展违法停车大整治,实行民警分段、分片责任制,采取巡逻控制和定点严管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民警现场执法、粘贴《违法停车处理告知单》、清障车拖移、媒体曝光等手段,全面加大管理力度,促进规范停车。据交通部门统计,今年5月至今,在市区共查处车辆乱停放交通违法行为22757起。
为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交警部门还对影响道路安全、畅通的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对驾驶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报废、遮挡号牌的机动车上路行驶以及驾驶机动车超员超速、酒后驾驶、闯红灯、逆行、乱穿行、“超标车”上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严管重罚,查扣违法二轮机动车4416辆(其中超标助力车1383辆),三轮机动车280辆,查处货车超载13起,查处酒后驾驶30起,查处醉酒驾驶19起,有效震慑交通违法行为。
持续监管引导建立长效机制
为让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安全意识,使集中整治工作全民参与、家喻户晓,我市交警部门借助电视、电台、报刊、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城市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大造舆论声势,增强公民遵守和维护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的自觉性,对严重违反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的行为公开曝光,形成震慑力。
我市交警部门还走进客货运企业、幼儿园等,加强客运、货运、校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切实提高驾驶人的安全意识,提升驾驶人的职业道德和文明安全素质。据统计,创卫至今,我市交警部门印制《交通安全知识100问》及创卫宣传单共13万余份发给市民,并在我市报纸、电视台、电台主流媒体大力开展创卫公安交通管理宣传工作报道。
市公安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交警部门将继续加强停车泊位的施划工作,加大巡逻及违停的整治力度,强力整治行车秩序,严查重点违法行为,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确保创卫效果得以长期延续。为此,交警部门倡议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自觉做到以下三点:
一、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即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按序排队通行、机动车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遵守信号。
二、摒弃“六大交通陋习”,即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
三、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即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员/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