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创新驱动发展调研团深入一线把脉建言,珠海可成新经济形态试验城市

南方+  2016-08-25 07:47

 珠海创新驱动发展调研团队走进企业。图为格力自动化设备制造基地机器人手臂。南方日报记者 王荣 摄

从2万元起家,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总经理姜桂宾等人艰苦创业10多年后,如今成长为电动车控制系统的领军企业,在国内中低速电动车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90%。

这是珠海创新驱动军团“单打冠军”的代表。

23日,广东省召开现场会全力推进珠三角创新驱动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强调要把广东建设成为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珠海的创新驱动也在继续向纵深推进。周一,受珠海市政府委托,南方日报牵头组织知名专家、业内代表等组成的珠海创新驱动发展调研团队,走进珠海企业、园区、孵化器等发展一线,深入把脉珠海创新驱动发展的亮点、趋势和短板,并举行高端座谈会,为“十三五”时期珠海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建言献策。

在专家看来,珠海多项创新指标表现出色,拥有一批“小而美”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人才优势,创新驱动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未来的产业创新水平、人才发展环境、创新生态体系、金融支撑水平、源头创新能力等仍有待提升。

面对建设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的使命,有专家认为,珠海无需过于追求规模和堆头,可以坚持“小而美”的发展理念,“以小拨大”,通过开放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集聚,以“小中心”发挥“大能量”,在珠江西岸大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 

特色

规模不大但创新水平较高

在高新区南围片区,光库科技将于年内动工建设约3万平方米的新厂房,该公司生产的产品此前曾用于“嫦娥三号”,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光纤激光器件等产品销往全球数十个国家,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向其订制激光产品。

以光库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珠海创新驱动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如今珠海已有397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不乏格力电器、丽珠集团、金山软件、魅族科技等全国知名的“创新明星”,以及光库科技、云洲智能、优特电力等一批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专家们表示,这种“小而美”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珠海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特色和基础。

与此同时,珠海的高校基础和人才优势也受到认可。多位专家认为,珠海高校规模居全省第二,拥有10万高校毕业生,这是珠海优于珠江西岸其他城市的重要创新资源,利用得好可以成为扎实的人才支撑。

据了解,2015年珠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等多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二。“尽管珠海GDP总量不大,但在多项创新指标上表现出色,在全省都排在前面。”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说。

短板

要素集聚和源头创新仍有待提升

“一个优秀的产业,背后必然聚集了一群有技术、有理念、有经验的优秀人才,以及一批优秀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单从激光行业来看,珠海的产业集群化、规模化程度仍然不足。”光库科技总经理王兴龙说。

这是珠海创新驱动发展中面临的短板之一。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陈广汉在座谈会上指出,与先进地区相比,当前珠海存在规模效益不高、创新要素集聚不够、市场活力不足等挑战,制约经济的加快创新发展。

省社科院院长王珺认为,珠海有“顶天立地”的重点项目,但与深圳等地相比,仍然很缺乏“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但更多的市场活力恰恰来自这些铺天盖地中小企业,这也说明珠海的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仍有待完善。”

源头创新能力不足也是制约珠海创新的重要短板。珠海高等教育规模位居全省第二,但理工科相对不足、科研能力较弱,制约了源头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而研发机构的技术研发实力有限,科研成果转化也仍不够多,近年引进的新型研发机构多处于建设阶段,开展源头创新的条件和水平较弱。

理念

“以小拨大”建设珠西创新中心

依托基础优势,直面短板挑战,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珠海如何走出特色路径?

按照广东的规划,珠海的城市定位是建设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王珺认为,在今后的发展中,建设创新型城市是珠海的核心,要通过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打造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加快实现建成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目标。在确定创新发展定位上,珠海可从时代性、阶段性和地域性三个层面考虑,紧紧围绕国家的战略和方向,形成自身的发展新机遇。

“建设珠江西岸创新中心,实际上就是要在珠江西岸整个大的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中心的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陈鸿宇说,珠海的定位不应做以总量为主的“大中心”,而是以服务带动为主的“小中心”,要“以小拨大”,不仅为珠海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更是为整个珠江西岸创新发展服务

“要树立‘小是好的、小是美的、小是有质量的’的发展理念,小才容易补齐短板、小才容易看清问题、小才容易发挥自身优势。”陈鸿宇指出。

从城市自身创新发展来看,实现“小中心发挥大能量”,珠海也需要进一步明确路径。王珺指出,从时代性来看,珠海的创新需要紧扣当前的发展潮流,重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来推进创新;从阶段性来看,珠海人均GDP近2万美元,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但未必一定只能向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发展,“珠海人口密度较低,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潜力还是很大,仍然要高度重视第二产业的发展”。

■链接

调研专家名单

广东省社科院院长 王珺

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 郭戎

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原副校长 陈鸿宇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 陈广汉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梁海明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原院长、广东中大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舒元

广东省创业投资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曾建宁

广东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兼珠海管理部总经理 郭淑华

■话题纵深

要建设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珠海可以采取哪些对策与路径?在珠海创新驱动发展调研座谈会上,多位专家、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围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开放合作、科技金融、孵化器建设等创新重点问题,为珠海下一步的发展路径建言献策。

专家建议,珠海要加快提升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能力,使之成为创新驱动发展主力军的关键所在;做好未来重点产业选择和规划,争取更多重大科技项目落地珠海;以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推动新的经济形态与城市的经济活动高度融合。

1 培育更多“小而优”科技企业

陈鸿宇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随着生产成本的快速降低,企业小微化已成为潮流和趋势所在。“企业不可能创新一切,不要求‘大而全’。”陈鸿宇说,以光库为例,中小企业要有自主的核心技术,方能以小“拨”大,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和创新技术沉淀。

这种定位下,以光库为代表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将成为珠海创新的活力所在、后劲所在。陈鸿宇建议,珠海加大力度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向高端环节发展,努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原院长、广东中大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元进一步指出,进一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降压、减负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加快提升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能力,使之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的关键所在。

2 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户珠海

未来重点产业选择和规划也成为焦点话题。陈鸿宇建议,珠海未来产业发展可以以“杂”求优,实现多元化发展,比如发展总部经济,引进一些企业的创新中心或者总部落户珠海。同时,珠海在海洋养殖业、海洋化工、海洋微生物以及海岛开发等海洋经济方面也大有可为。

广东省创业投资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曾建宁则表示,珠海可以打好自贸区和毗邻澳门两张牌,大力发展文化科技、休闲旅游和会展经济,把一些创新资源和要素聚集起来。

“珠海的创新驱动发展,可以紧紧抓住‘十三五’期间新一轮的创新资源大部署的机遇,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定位,争取一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资源落地。”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郭戎表示。

郭戎建议,珠海未来可在文化科技产业和科技金融产业重点发力。在文化科技产业方面,依托横琴长隆等重点项目,推动文化创意和科普两大业务融合。

在科技金融产业方面,一是做好“科技的金融”,要让大规模、高质量的天使投资人和风投机构在珠海聚集;一是做好“金融的科技”,依托本地软件产业优势,通过技术革新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

他同时认为,创新不仅是工具式创新,更要把创新与城市形象、与城市生活及发展定位结合起来,通过创新打造出一个美好的城市,打造成包括分享经济、绿色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试验城市。

3 大力建设高效运作的孵化器

“应该把孵化器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孵化器培育、发现新项目和好项目。”王珺指出。

“推动企业尤其是初创型企业壮大,市场、企业、高校和政府要形成合力。”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陈广汉表示,以香港科技园为例,其由政府投资、科技园公司负责进行园区的营运和管理,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取得良好的效益。珠海的孵化器建设,可以向其学习资本运作、国际认知以及管理体制等。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原院长、广东中大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元建议,从源头上帮助创新创业的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孵化期投入更多资源,增加存活率、成功率,而不是等到企业成功了再来投入。对孵化器的考核,不是着重于有多少家企业入驻、有多大面积,而是要看孵化器自身投资了多少家企业,把企业的发展与孵化器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在王珺看来,珠海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供给需求对接机制,如设立成果转化办公室、定期举行供需见面会等,发挥市场选择、资本选择的优势,一方面让高校、科研院所把相关的科研成果进行及时发布;另一方面让风投机构来选择项目,在科研项目转化和市场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对接。

广东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兼珠海管理部总经理郭淑华也指出,政府要搭好平台,把一些好的科技项目、科技型企业及时公开发布,投资机构可以一起来判断这个项目和企业的发展前景、风险,从而联动提高珠海创新发展水平。

4 以开放促创新 坚持以外强内

“珠海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开放引领的历史。”陈鸿宇认为,珠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一定要以“外”强内,打破行政边界,推动实现政策、网络和产业开放,才能吸引周边城市的要素资源向珠海“中心”靠拢,更好地对接珠江东岸乃至港澳的资源溢出。

“以开放促创新”也成为专家们的共识。陈广汉表示,以开放促创新,珠海要围绕经济发展需要,重点深化珠港澳合作。“香港已经形成了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社会创新的全面创新格局,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珠海要发挥好特区的优势,对标香港,加大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力度。”

“珠海可探索打造珠港澳人才试验田,以国际接轨的工作环境和文化吸引各类创新资源集聚。”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梁海明建议,港澳地区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等院校、科研能力、良好的教育资源,国际化的贸易与金融人才以及来自北美和西欧国家的顶级科研人才,可弥补珠海科研水平和培育创新人才不足的短板。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还可在金融、语言、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领域,为珠海创新企业提供与国际接轨的路径。

5 探索打造珠港澳交易所

资本是创新中的重要推动力。曾建宁认为,珠海近十年的经济发展中,有两种力量不可忽视。一是“产业+金融”,这是珠海创新的“存量”;二是“科技+金融”,这是未来创新的“增量”所在。

曾建宁建议,珠海可以做好科技金融的布局和规划。一方面,通过“产业+金融”盘活存量,把现有的产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通过“科技+金融”扩大增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创新发展需要金融支持,国际产能合作也需要金融支持,珠海可以考虑打造金融创新试验田,打造珠港澳交易所。”梁海明认为,该交易所可考虑由珠海、港澳三地交易所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和管理,在交易平台的规则、制度和技术等设置上进行创新。同时,“珠港澳交易所”可与葡萄牙语系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易所进行“互联互通”,在珠港澳交易平台上市的企业,也能在沿线国家的交易所同时上市。

【来源】南方日报

【统筹】陈晓

【撰文】陈晓 吴志远 王轲

编辑 胡净栋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