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5 07:47
政府网站,只有祛除华而不实的外壳,回归便民服务的朴素本质,才能以强健的身躯,赢得群众的信心和信任。
文|张东锋
自从国务院实施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以来,如何让政府网站切实发挥功能便常常引发关注。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仅以“僵尸网站”为例,大家可以用它作为关键词在手机或电脑上检索一下,结果就会发现:过去五六年里几乎每年都有诸如《政府网站不能有“僵尸”》《“僵尸网站”何时休》《“僵尸网站”走心才能活起来》《“僵尸网站”的背后也是为官不为》的文章,足见整治的民间呼声之高。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初还专门发文,要求对全国政府网站开展普查,整治“僵尸政府网站”。
必须承认,自上世纪90年代末推行“政府上网”工程以来,近20年过去,很多地方政府网站在落实电子政务公开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不过,诸如“僵尸网站”等问题依然有很大改进空间。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发布的《关于2016年第二次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情况的通报》提到,在随机抽查的746个各级政府网站中,仍有112个网站不合格,其中云南的“勐腊县保护所”网站超过6年未更新。针对“僵尸网站”,《人民日报》最近总结发现,在一些政府网站上,百姓交流板块总是相对活跃的,但活跃的往往只有百姓,一些基层政府要么“不回复”,要么“神回复”。可见,政府网站管理不好,非但浪费人财物不说,还有可能给政府公信力减分。
治病的前提是找到病灶。针对诸如“僵尸网站”“神回复”等现象,有分析认为,这既与一些政府网站在规划时就属“跟风建设”有关,同时也暴露了一部分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等问题。但在笔者看来,这只是问题的表象。一个耐人寻味的数据是:2015年我国首次对政府网站进行普查时发现,421个不合格网站,83%集中在县级以下,而今年一季度的抽查结果依然大同小异。固然这里有维护人员不够“走心”的原因,但同样不应忽视的是,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行政架构下,基层部门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资源少事情多,所以才容易出现要么缺乏专职维护人员,要么维护人员缺乏专业和服务意识。
以上分析无意为基层政府网站开脱,而是想强调,在政府理念和互联网技术都发展了20多年之后,不妨重新看待政府网站的功能和角色,将其放到现代国家治理的宏观视野之中。由此需要审视的是,是否每个机构都需要一个独立的政府网站?比如,上面一个厅、局,延伸到基层很可能就是一个站、所,那么是不是后者一定要对应着搭建一个网站?换言之,越是往下走,越应该重视政府网站的定位,如一些与公众业务互动并不频繁的部门网站,其功能是否可以整合到受众面更广的地方政府门户网站?还有一些派出机构,其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是否可以整合到上一级部门?再比如,现在流行“两微一端”,强调通过微信、客户端平台建立便民服务,可一些基层单位原本技术和资源能力就有限,这时是否能把技术平台搭建责任上移,或是把一些便民预约服务在上下级之间打通?
从治理层面上说,最根本是能及时有效地回应民众需求。具体到政府网站和政务公开上,至少我更关心的是,只要能够及时查到办理某个证照的材料要求,不会在意究竟是相关的乡镇机构网站还是对应的区县机构网站提供的信息。尤其是在“两微一端”扩充了政务平台的情况下,越是基层,政府网站的建设越应该着眼于不同层级、不同平台的功能整合,而不是动不动就强调什么“政府网站在各部门的全覆盖”或是“各个平台在各个部门的全覆盖”,以致到头来变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改善政府网站要注入新理念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