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2 08:21
时隔12年,女排再度登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一瞬间,举国关注,全民欢庆,霸屏热搜,一片欢腾。
时隔12年,女排再度登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一瞬间,举国关注,全民欢庆,霸屏热搜,一片欢腾。
女排在里约的夺冠之路崎岖艰险,一开始分到了有荷兰、美国和塞尔维亚的“死亡之组”,连折三场惊险出线,后来死磕东道主巴西队、“复仇”小组赛告负过的荷兰队再逆转赢了美国的塞尔维亚队,都是一分一分地咬着牙“你死我活”地拼下来的。如此反转的剧情为这一次的夺冠更添一笔传奇色彩,久违“女排精神”再次刷屏,甚至连“女排精神创造奇迹”这样带着浓浓鸡汤味的标题都横空出世。
在女排战胜巴西之后,郎平冷静地强调:“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这句话大概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如果赢了就说女排精神归来,而输了就追问女排精神何在,那不是什么精神而是“成功即正义”的功利主义;另一层意思是,将一切都归因或归咎于精神很简单却也很危险,过分沉溺于对精神的吹嘘实际上是对女排竞技水平的亵渎。
郎平的言下之意是,女排的胜利靠的是过硬的技术。而过硬的技术来自于专业,郎平本人就是在身体力行地诠释什么是专业。她受过不专业的苦,由于不科学的魔鬼训练方式,她做了十几次手术没了髋骨成了半残疾人。在她功成名就后自费留学,读的就是体育管理系现代化专业的研究生。2013年,再次在低谷期执教中国女排,她争取了堪称体制内最大的自主权,开始了职业训练模式。例如,摒弃了诸如有效锻炼大腿肌肉却容易让腰部和膝关节受伤的蹲杠铃等传统训练方式,组建了一支由医生、康复师、体能教练、营养师、数据统计与信息研究人员和科研人员构成的国际化专业团队,通过动态监测进行科学的训练、分析和赛后康复,将伤病影响减到最低。又如,以首发与非首发取代主力与替补概念,储备人才,组建“大国家队”,不仅减少对主力队员默契配合的依赖和高风险,不同人员更可组成灵活的阵容和战术随机应变。还有,果断屏蔽国内大小比赛都要参加都要赢的声音,在比赛上大胆锻炼新人,这次荷兰一役表现惊艳的朱婷,正是当年在国家青年队中被派去参加瑞士女排精英赛而锻炼出来的。此外,她坚持从基础练起,发球、拦网、接发球,每个队员的每个细节都细细地抠,积极学习各国文献,研究先进的立体打法,这才有了面对身高力量占优的欧洲球队时的绝地反击。除了专业的职业训练模式,还有专业的态度。8年前,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在北京奥运击败了中国女排,被问及遇见时任中国女排总教练的陈忠和会否尴尬时,她奇怪反问比赛不就是有输有赢何来尴尬。不因亲疏或国籍而影响公平竞赛才是职业体育人的专业,这样反而显得发问之人不够专业,在网上对她破口大骂的人就更不专业了。
这一次,郎平用专业主义为女排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中国队夺冠的奥运项目很多,但不是每一项背后都有着和女排一样的专业。为了争金夺银保住奖牌,拖住一身伤病的老将不准退役或拦着缺乏经验的小将不让上场;躺在名将的荣誉上吃老本,不研究先进的打法改进技术;甚或有人将手中的权力当成生意,任人唯亲、克扣奖金,甚至打骂运动员或以不科学的方法训练致伤致残……这些不专业的训练方式与态度,都该统统扔进垃圾桶里了。
【来源】南方都市报
【原标题】郎平用专业主义为女排精神注入新内涵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