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漫游费终成过去,辉煌的电信业话音时代落下帷幕

南方+ 记者 王伟凯  2016-08-19 15:30

“继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之后,中国联通也宣布将要取消长途漫游费。在8月17日召开的中期业绩报告会上,就热议的漫游费问题,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表示,从10月1日起,联通也将取消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

电信、移动先后取消长途漫游费

过去一个月,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先后宣布取消长途漫游费。


2016.7.15

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表示,今年中国电信将逐步取消长途漫游费。

率先推行全流量计费。

即电话、短信折合为流量,统一计费。

2016.8.11

中国移动首席执行官李跃表示,中国移动已经从7月份起停止销售包含长途漫游的新套餐,预计今年底取消销售所有长途漫游套餐,逐步推进全国一体化资费。


根据李跃的表述,语音业务收入仍然占总收入的37%,中国移动取消长途漫游费存在一定的风险,希望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将风险降至最低。

语音漫游费是这么来的

语音漫游费的起源要追溯到1994年。事实上,从始至终,漫游费设立的出发点并非“盈利业务”,而是控制不同地区、不同集团之间电信企业竞争能力的成本策略。

1. 地区电信基础设施不均衡

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东西部地区电信基础设施发展严重不均衡,西部地区的网络资源、用户数量远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每户的覆盖成本也高于东部地区。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东部省份移动电话的资费相对低于西部地区。

由于移动网络的便捷性,这很容易导致西部用户在“沿海城市开通业务、使用西部网络”的情况出现。由于运营商自成立以来各省、市、县公司保持相对独立运作,自行管理业务、收入、财务。这种情况会导致“西部省份花钱建网、东部省份乘凉”的局面出现。

出于这种考虑,当时邮电部制定了《关于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规定移动电话需收取0.6元/分钟的自动漫游费。

而漫游费的产生,也基本以“市”为边界,A市用户在B市进行语音、短信业务时实际上使用的是B市运营商的网络,而B市运营商则会向A市运营商要求支付“漫游结算费”,以弥补其成本,而A市运营商则会向用户“额外”征收漫游费,用于给B市运营商结算。

2. 漫游费滋生地方保护主义

事实上,漫游费的产生像极了在上世纪盛行的“地方保护主义”,通过给竞争力较强的外部竞争者设置成本门槛,保护本区域企业在发展初期的成长。

其后,虽然国内运营商多次分拆、重组,但省、市垂直的行政区域划分、管理体系在初期并未发生改变,市级运营商对省、集团只服从人事调动,但保持财务、网络运营的独立性。

一定意义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大大小小相互独立的几百家市级运营商组成了三大运营商。不同市区间的运营商需要频繁结算,运营商需要向用户征收额外的漫游费,以维持此类结算所产生的成本。

近年来,三大运营商集团不断实施集约化改革。将市公司的权利逐渐集中到省、集团,各地区的财务、网络建设、套餐制定等相对独立的要素也逐渐统一、标准化,相对而言,原本因为各市割据结算产生的漫游费,已经没有存在的基础。

3. 30多年来漫游费只调了一次

但是,在全国网络覆盖基本完善之后,各区域运营商会不断针对当地经济情况、本身实力推出各种优惠的资费套餐。举例而言,A市移动公司推出低于全国均价的套餐以抢夺A市电信、联通用户,但如果不设置漫游费的成本门槛,这种资费套餐会迅速蔓延全国各省,冲击其他地区的移动公司。

对任何一家运营商而言,这种“内耗”都是不允许出现的局面。此时,漫游费就成为运营商集团在各市公司之间构筑的护城河,目的在于维持各地区之间的管理平衡,以及给各省公司保留一定的利润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30多年来,虽然电信资费不断下调,但漫游费仅调价一次。2008年,工信部出台《关于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通知》,将漫游费征收上限从0.6元/分钟降低至0.4元/分钟。到目前为止,收费均沿用该标准。

未来趋势:长途、市话、漫游一体化

尽管语音漫游费被嘲为“化石级”,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它有一定的存在价值。

“漫游费也是运营商的用户管理手段,比如在高校和农村,人员流动小,套餐费用就较低,但如果出省或市,就会产生漫游费。也正是漫游费的存在,其他地区的人就不愿办理此类套餐。”——通信专家项立刚目前来看,长途、市话、漫游一体化资费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并且三大运营商也在部分区域开始使用这种计费方式。三大运营商在京津冀地区取消长途漫游。中国移动云南分公司取消滇中经济圈四州市长途漫游费。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和川西北五大经济区也逐步取消。而在珠三角地区,很多套餐也都没有了漫游费。

今年4月,工信部曾回应,将积极推动在电信资费市场化机制下取消手机漫游费,下一步将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推动企业逐步取消区域内手机漫游费;继续坚持电信资费市场化方向,进一步促进市场有效竞争。

外部竞争:运营商部分业务萎缩

跟语音漫游费一起落幕的,还有支撑了电信业百年辉煌的话音时代。2011年,中国移动语音业务触及天花板,MOU值(平均每户每月通话时长)达到历史最高的525分钟。

然而,随着流量业务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移动数据业务收入也首次超过语音业务收入,达到3475亿元,占比52%。

时代的变革,或许是漫游费取消的主要推手,因为随着电话、短信业务量的萎缩,漫游业务的需求也随之减少。正如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在业绩交流会上所述,“只有4%的用户还有国内漫游”,取消漫游费,对联通的收入影响不大。

但是,对于与漫游费朝夕相处了20年的消费者而言,漫游费是否会随着时代的变革从语音转移至流量业务,或许会引发新的争议。

注意:流量漫游费仍然存在

虽然目前的流量业务中没有“流量漫游费”的概念,但流量漫游的案例却不在少数。

“跟语音业务一样,跨地区产生流量业务时,运营商之间也要产生数据结算费用。在3G时代,不同省份之间的数据流量结算费用,最高达到0.5元/M,甚至比套餐里的流量价格还高。——业内人士称而在三大运营商向用户电话推销的诸多流量包中,均会存在“本地流量”、“国内流量”的区别,而本地流量的价格均低于国内流量。

或许,在当前集团统一制定的流量业务定价中已经考虑了各省流量结算时的成本,这也是本地流量优惠于全国流量的直接原因。如果运营商能够改变运营体系、组网模式带来的成本,相信流量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

采写(部分)|南方日报记者 王伟凯

其他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整理|冯仕妍
校对|蓝淑茹

编辑 丁晓然

相关文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