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娃学当CEO?别让孩子成为家长的“攀比机器”

南方+  2016-08-19 08:19

从钢琴、古筝、拉丁舞等硬技能,转战领导力、贵族礼仪等软能力,家长们希望通过参加培训班提高孩子领导力、情商、专注力之类的软性能力。

文|尼德罗 

相比房子、车子、店铺甚至是衣饰、外貌这样一些攀比炫耀的利器,在广大城市中产人群之间,孩子“成就”之间的互相攀比炫耀显得更为“高阶”。目前正是暑期,从幼儿园到中学,各种私人定制、强调贵族、价格不菲的培训班令人目不暇接。在广州,就出现了培养“儿童CEO”的培训机构。

“儿童CEO”培训班的宣传口号是“培养3至8岁孩子未来领导力,使其具备领导者必备的领导力和竞争力”。近几年创业热潮滚滚,对CEO的崇拜之风延伸到家长心中、孩子培训领域,并不意外。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是身边的孩子都报名了各类高端培训班,自己的孩子失去了玩伴,另一方面则是“望子成龙”心切,从钢琴、古筝、拉丁舞等硬技能,转战领导力、贵族礼仪等软能力,家长们希望通过参加培训班提高孩子领导力、情商、专注力之类的软性能力。

但绝大部分家长在让孩子们奔波于各类培训班之间的同时,却陷入了一个难以掩饰的误区,即把高昂的教育投资理解成教育本身。教育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以致于没有任何教育家敢说自己可以总结出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定律。但反过来,教育又是一件门槛极低的事情,几乎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有资格教育孩子。很多家长会想当然地认为,给孩子好的教育就是买学位房、送他出国,参加各种培训班。这些事情花了很多钱,但却并不是教育本身,而仅仅是一种教育投资。

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刚刚从父母的襁褓中挣脱,他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关于他的兴趣、爱好,此时正是扩展、观察、导引的好时机。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就是一种参与式的互动:给孩子买书不叫教育,陪孩子一起看书,一起讲故事,或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才叫教育;给孩子报CEO班不叫教育,言传身教、知行合一,让孩子独立承担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具体的生活中培养他的责任意识,让他体会履行责任的快感,这才叫教育。

父母当然不可能拥有各种技能,也不可能有太多时间陪伴,所以教育投资的确不可或缺。但教育投资存在的必要性,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代替教育本身。家庭经济能力有别,父母教育背景各异,这些都是客观现实,但父母尽可能平等地尊重孩子,让孩子独立地去担负每个年龄段应该担负的事务,这比报一个所谓的“CEO班”更有价值。不过,这种既便宜又有用的“家庭教育”,却很少被重视,而纷纷被机构培训所侵占。

那些声称自己孩子没有玩伴而去报班的家长,实际上根本没有用心去探索孩子的兴趣,更没有专注孩子成长的社区、人文环境。不客气地说,他们可能处于无意识迷恋高昂的学位房、培训班带来的成效,却漠视了日复一日、藏于生活细节中的教育契机,他们之所以给孩子报班,根本原因在于自己思维、行动上的懒惰,以及日常生活中极为激烈但却毫无质量的攀比压力,而不是那些表面看起来的原因。

天价培训班存在的基础,绝不是孩子们真的对成为CEO有兴趣,而是那些缺乏思考又不敢真正担负责任的家长,用于“自我卸责”的一个工具。这个工具之所以如此昂贵,一方面可以代替家长本人投入大量精力与孩子一起学习、互动,另一方面也构成了一个用于家长之间攀比的利器。所以,更糟糕的问题来了,孩子们也成为了一种工具化的存在。由于观念上的错谬,行动上的懒惰,家长们爱得越深、投入越大,孩子反而越容易成为“攀比机器”。两代人的幸福生活,就此变得支离破碎。

【来源】南方都市报

【原标题】别把孩子当做家长的炫耀机器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编辑 方向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