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2016-08-17 10:53
近一个星期来,“创新佛山”成为当之无愧的舆论热词。
“如何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犹如下围棋,要下好先手棋,牢牢掌握全局的主动权。同等棋力的棋手,谁抢到先手,谁就会赢得主动,步步先手则能赢得棋局的胜利。”8月12日,市、区委书记重点工作推进会首次在佛山召开,除五区区委书记与会外,还邀请了包括南方日报等在内的12家媒体参加,市委书记鲁毅在会上更是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创新,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立市、创新兴市、创新强市!
这番话,深深刻在了包括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在内的五区主官心头。
黄福洪在会上表态,三水要夯实整个创新驱动的基础,特别在刚刚踏进“GDP千亿元俱乐部”这样一个发展关键时刻。“三水接下来要制定一个中长期的行动计划,技术创新的核心还是人,首要任务是留人、吸引人。”他直言要力破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配套的“痛点”,并结合三水企业实际,给出了“激发行业积极性,成立技术联盟平台”的方法论。此番思路,获得鲁毅的认可。
那么,制造业比重已占全区七成以上的三水,在制造业创新方面有何切身“痛点”?如何在佛山的“创新棋局”中走准棋路,激活棋势?又如何利用此轮棋局打开新一轮发展的格局?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多个企业和政府部门。
不避短板 直陈“痛处”
“从创新驱动的指标来看,三水有些指标过得去,但是总体上差距很大,跟几位‘老大哥’的差距、跟市里对三水的要求差距都很大。每个区发展阶段不一样,所处的发展环境不一样,基础也不一样。三水还是要夯实整个创新驱动的基础。”在当日的市、区委书记重点工作推进会上,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不避短板,直言“痛点”。
“技术创新的核心还是人。具体到三水,首要任务是留人、吸引人。”他结合近期对企业的深入调研重点谈及四个方面的“痛点”:教育、医疗和交通等公共配套方面的短板,以及企业单兵搞研发的瓶颈性痛处。
这引起了企业的强烈共鸣。
“人才是一切创新的源头。佛山是制造业大市,朝着创新驱动发展、智能制造的方向迈进,实现从大到强大的跨越,人才的短板必须要补齐。佛山如此,三水概莫能外。”广东红波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普瑛民表示,企业内部会尽可能给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但在外部环境尤其是公共配套等方面,需要政府下大力气去提升。
另一家位于三水北部板块的企业负责人也直言,教育、医疗配套方面的短板,对企业引进较高层次人才存在较为明显的制约,“企业自身对吸引高层次人才也有专门的奖励和补贴,但即使企业给人才的子女教育方面提供专门的资金补贴,也解决不了缺少优质学位的限制,这成为企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向新技术领域转型时招揽人才时的一个硬伤。”
一位教育界人士也直言,三水近年来在教育资源均衡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如果横向对比,就会发现在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与周边禅城、南海、顺德等地的差距,更不用说跟广州越秀等地相比。
而在公共科技平台方面,三水近年来引入了合肥工业大学广东研究院、中科院能源环境育成中心等数个公共科技载体,但据透露,这些公共科技平台在发挥实效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相反,纯民营性质的诺尔贝机器人研究院落户一年多以来,就以产学研合作等方式高效开展了14项课题研究,帮助铝型材等企业攻克一批技术难题。
“不避短板才能破解痛处。”一位观察人士直言,三水在过去数年工业狂飙的基础上,值得下大力气破解民生和科技等公共配套方面的短板,“引进、培育和扶持公共科技平台,做强职业教育,是最快速的破解创新难题、提升技术含量的手段,以此同步倒逼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的提升。”
不争“核心” 或可“先行”
在佛山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背景下,禅城、南海等区已快速定出目标。其中,禅城表示将率先创建佛山创新发展示范区,南海则抛出了“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的目标。
对于三水而言,制造业比重高达七成以上,但体量相对南海等区而言并不是很大。在三水经科局相关负责人看来,量小身形灵活,转换效率高,可考虑“制造创新先行区”,尤其是创新成果应用的先行先试。
来自企业方面的实践,也支持了这一观点。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华介绍,该公司已经成立了一个以博士、硕士为主的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电子通讯领域的合作。同时,盛路通信在5G通信技术研发方面,成立了6人的研发团队。其中2人为瑞典哥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硕士,该校的电子通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同时,针对三水的食品饮料、铝型材等优势主导产业,杨华也建议,西南街道可以依托某一拔尖的食品饮料企业,建立食品饮料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三水新城可着眼科技服务产业,扶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打造产学研公共技术平台;铝型材行业也可以由某一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产学研平台。这样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三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市场活力就会进一步凸显。
合和五金副总裁谢晓东也介绍,在日前的佛山市职工优秀发明创新创意大赛中,该公司物流部的“仓储重型货架改造”项目获得了积极创新成果奖,“这并非重大技术突破,却在节约仓储空间,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和减少工伤风险方面效果明显。”谢晓东认为,虽然创新很大程度上聚焦到“从0到1”的突破,但是从制造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来看,“从1到10”的积累与微创新才是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
在今年7月1日举行的三水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上,南方日报“佛山制造·问策全球”跨国调研组作主题报告。参加报告会的一位调研组成员向记者表示,三水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是制造业尤其是生产端的优势,这方面是创新成果应用反应最快的环节之一,随着佛山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作的推进,制造业创新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三水若在创新成果转换和应用方面错位发力,有望做出特色,并在推动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方面形成实效。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赵进 陈奕凯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陈奕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