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祖健 2016-08-15 22:37
2015年,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分别于7-8月和10-11月在中心站、华师康大学院和万顷沙中学三个监测点位同步开展PM2.5(大气细颗粒物)样品采集工作,共采集有效样品量超过200组。经对样品质量浓度水平及化学组分进行分析,日前市环保局已公布2015年度广州市环境空气PM2.5主要来源及占比。
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2015年度 PM2.5化学组分和来源构成与2013-2014年度的源解析结果大体一致。2015年度PM2.5来源占比最大的是燃煤源,占21.4%;其次是机动车尾气源,占19.3%,两者相加达到总量的四成。
生物质燃烧源和工业工艺源占比相当,分别为11.5%和11.0%;扬尘源、农业面源、生活面源、自然源、其他源分别占9.0%、8.5%、8.1%、5.4%和5.9%。不同区域PM2.5来源构成略有差异,其中机动车尾气源和生活面源的占比城区高于郊区,而燃煤源、生物质燃烧源和农业面源的占比则是郊区高于城区。
主要化学成分质量浓度低于2014年
为理清广州PM2.5的化学组分及其主要来源变化情况,广州市环保局在去年公布的2013-2014年度PM2.5来源解析研究成果基础上,从2015年起将PM2.5来源解析研究纳入了常规业务化工作。目前,已组织完成广州市2015年度 PM2.5来源解析研究工作,获得PM2.5来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并通过了专家评审。
据了解,广州的PM2.5化学组分复杂,主要由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氨等气体前体物二次转化形成;化学组分中有机质的质量浓度比例最大,占PM2.5总质量浓度的37.2%,有机质、硫酸盐、铵盐、硝酸盐质量浓度共占PM2.5总质量浓度的67.9%;不同区域PM2.5主要化学组分构成差异不大。
研究结果同时表明,2015年广州PM2.5主要化学成分质量浓度及各污染源的贡献浓度比2013-2014年总体下降,各项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取得实效。
近年来,广州市按照“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工作方针,从“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等方面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十二五”期间,全市21台总装机容量463万千瓦的燃煤机组完成超洁净排放改造,1298台高污染燃料锅炉完成整治,水泥行业完成降氮脱硝升级改造;淘汰黄标车18.3万辆,提前实施机动车国Ⅴ排放标准,实现国Ⅴ标准车用燃油全覆盖;在全面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完成了广石化50套装置约19万个密封点的泄漏检测与修复,完成164家省控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施施工工地扬尘精细化管理,并开征建筑工地扬尘排污费及开展船舶等非道路移动源治理。
通过持之以恒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广州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2015年广州的PM2.5化学成分中,有机质、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和元素碳比2013-2014年度分别下降5.43、2.27、1.72、0.96和0.62微克/立方米;从2015年PM2.5的来源来看,机动车尾气源、扬尘源、燃煤源、工业工艺源、生活面源、农业面源和自然源比2013-2014年度分别下降3.04、1.58、1.49、1.25、0.99、0.39和0.35微克/立方米。
人为和气象因素引起PM2.5高浓度
在此次发布的2015年度PM2.5来源分析成果中,还专门针对PM2.5浓度较高的两个典型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高PM2.5浓度主要由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或由人为源异常排放产生。其中,2015年12月21日至24日的高PM2.5污染主要受出海变性冷高压脊控制,大气层结稳定,污染扩散条件较差,导致在污染物排放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PM2.5浓度逐渐上升,在23日凌晨2点前后达到最高值(187微克/立方米)。
而2015年2月16日至23日的高PM2.5污染主要由人为源异常排放引起,春节期间由于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相关特征污染物浓度在2月18日除夕夜20点后开始上升,到2月19日7点达到最大值(90微克/立方米)。同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广州2015年PM2.5浓度及主要化学组分与2013-2014年度相比均呈现下降趋势,但生物质燃烧源对PM2.5浓度的贡献略有增长,比2013-2014年度上升3.3%。
广州市环保局透露,下一步将充分利用PM2.5源解析研究成果,从能源结构及产业布局优化、工业燃煤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扬尘污染监管、挥发性有机物防治等关键领域落实好防控措施,继续加大对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及生物质燃料的日常监管,对排放超标等违法行为严格查处,严格监控人为源集中异常排放,在春节等重大节假日依法做好烟花爆竹的禁放、限放工作,进一步加大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力度,建立完善广州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监管体系,并开展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有效落实针对性减排措施。
此外还将持续开展PM2.5来源解析和臭氧成因研究,建立并不断完善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为及时调整治理策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污染减排措施提供支撑。
【通讯员】穗环宣
【校对】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