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佛山到底行不行

南方日报  2016-08-15 09:26

书记抓,抓书记。这句通常是指党建工作的政治话语在佛山得到了延伸。

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近日召集五区区委书记到南海开重点工作推进会,主题是创新驱动。这样的书记会,是鲁毅出任佛山市委书记之后第一次。

会议开得很有意思:围绕创新驱动,五位区位书记各展风采、各有千秋,金句不断,火花四溅,鲁毅的插话和点评引发阵阵笑声。气氛虽然轻松,但压力无处不在。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屁股里插辣椒,坐不住了。

区委书记们之所以坐不住,是因为鲁毅鼓励五区之间进行内部竞争,尤其是南海顺德之间的PK要“一年见成效,两年比实力,三到五年决胜负”。尽管“胜负”这个词有点重,但这种竞争不是比数字、更不是比输赢,而是比想法、比办法、比激情、比状态,它注定没有输家,大家都会在竞争中进步,共同成为赢家。但如果因此就认为没有压力,那就对不起“竞争”二字。鲁毅话语的分量是听得出来的。

顺德很猛,局面也很生动。顺德企业全球寻找创新资源,顺德政府派干部到深圳南山区跟班取经。顺德区委书记区邦敏说的“干成事是常态”很得鲁毅点赞。

很显然,佛山五区的竞争,最主要是看顺德和南海两个“巨无霸”怎么比。顺德以“闪电战”的速度搞出大项目、大平台,形成大格局、大趋势。站在一边的南海不可能不急。

作为南海主帅的黄志豪非常辛苦,几乎没有周末和休息。开会、调研、问计、谋划……高强度的工作让看在眼里的南海干部都觉得心疼。如果不是年轻,那是很难适应这种节奏的。

得知鲁毅要召开这么一个会议,很多人都在期待一个看点:要与顺德PK的南海怎么交功课?

黄志豪出手了。

南海的思路简单而言就是“两个核心区、三个基本点”:广佛都市圈核心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前者很好理解,南海位于广州和佛山之间,当然是地理上的核心区。广佛同城这篇文章南海做得不错,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南海地价很高、房子好卖,人气很旺,很大程度是把广州人吸引过来买房了,据说数量已经达到100万。

“三个基本点”是佛山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三个南海支点:其一是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主要依托位于狮山的国家高新区,那里有佛山智能装备研究院、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清华力合等一批机器人研发机构,以及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等全球一流机器人应用示范工厂,应该说基础很好、希望很大。其二是全球创客新都市,主要由三个项目构成:在大沥和桂城之间投资500亿,打造一个全球智能制造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在广州南站附近建“香港城”,吸引香港年轻人到珠三角创业,以及香港高校、研发机构的研究成果与珠三角制造业实现产学研的对接、合作;在三山新城投资30亿建“丰树国际创智园”,做六个有新加坡特色的产业服务平台。其三是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核心是借力珠三角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地域优势,把南海打造成全球产品跨界采购中心。

一个“全国性”、两个“全球性”的中心,南海的定位很高、挑战很大。鲁毅不仅要求南海要有时间表,而且要让媒体报出来。围观就是监督,说话就要算数。南海压力更大了,创新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的。

佛山更不容易。

自佛山提出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目标之后,各界反响很大。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知名学者丁力教授提出两个问题:企业创新需要解决的燃眉之急是提升企业诚信和政府法治水平,降低成本的资本。佛山解决了吗?深圳最大资本是移民社会,没有太多的熟人社会规则,佛山有这优势吗?丁力还说了一句狠话:政府越忙,结果越糟。关键是厘清思路,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政府喊口号。

丁力教授的诘问也让我陷入沉思:佛山是不是把自己看高了?

花很多时间查资料,发现佛山并不孤独,国内以“创新中心”为定位的城市有这么几个:北京、上海目标一样,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天津要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的目标是成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武汉剑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成都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沈阳10年内建成东北科技创新中心;青岛要成为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宁波要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上述九个城市要么是直辖市,要么是省会城市或者副省级城市,佛山的级别比他们低,只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但佛山的制造业规模全国第五,如果连佛山这样的城市都缺乏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勇气和担当,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怎么能够落地?佛山是中国最典型的以实体经济、民营经济为主的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观察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如果佛山无所作为,中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哪有希望可言?

佛山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制造业一线城市、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不是政府喊口号,而是佛山应有的使命和目标,当然也是中国的期待。国家把唯一一个“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放在佛山,是看重佛山的基础和实力、能力和意愿,目的就是要佛山为全国做示范、做样板。

佛山也许是一个熟人社会,但佛山的市场经济环境应该是全国最好的城市之一。理由很简单:一个民营经济如此发达、企业老板如此之多的城市,他们愿意在这里扎根,不离不弃,不可能仅仅因为有熟人、有美食、有乡情,更多是因为这里有优越的营商环境。一些走出去的佛山企业这些年又纷纷回归佛山,原因就在于比较之下还是觉得佛山最能让他们放心。

以顺德为代表的佛山被称为“改革的摇篮”,中国的许多“硬骨头”是佛山最先啃下来的。梳理佛山改革所走过的历史轨迹,就会发现佛山所有的改革举措都是围绕释放市场力量而展开的。中外学者都认可这个事实。几年前,时任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有一个通俗而深刻的总结:佛山的改革就是要让老百姓和老板到政府办事不需要送礼。

佛山知道自己的“短板”:科教资源比很多大城市相对落后,创新源头动力不足;佛山也有自己的“长板”:市场化程度高,制造业发达,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产业的能力强。

“扬长补短”——这是务实的佛山人正在采取的策略。佛山的抓手也很实在,就是抓高新技术企业、抓科技企业孵化器。佛山政府每年都要为此投入超过20亿的财政资金,这笔钱也许不算很多,但主要是调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投入到创新的过程当中去。

佛山政府不是瞎忙,更不是“捞过界”。企业对政府的做法是赞赏和欢迎的,政府和企业的创新合力在佛山也是不缺的。

创新的主体当然是企业,但政府不可能袖手旁观、放任自流。美国是这样,德国是这样,日本也是这样。年初去“创业的国度”以色列考察,有两个最大发现:一是政府的推动力量无处不在,大量的创新风险基金是政府出的,成功了政府收回成本,失败了政府承担一半;二是熟人社会也是以色列创新的推动力之一,很多创新公司就是由学友、战友组成,这种人脉关系让他们之间形成相互协作的创新创业氛围。这样的熟人社会也是佛山所需要的。

据说中国制造业老板圈子里有一句口头禅:“上帝要惩罚谁,就让他去做制造业好了。”制造业的确辛苦,又不能赚快钱,但佛山的最大亮点就是居然有这么多老板坚持做制造业。

有人批评佛山老板“小富即安”,心无大志。如果深入这个群体深处,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很冤,他们的努力和突进是外界无法感知、甚至无法想象的。他们的危机感比政府还强,行动也比政府更快。只是他们不说,而是埋头在做。每次与他们交谈,自己都被感动。我甚至在想:这群连上帝惩罚都不怕的人,难道还怕创新吗?

创新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佛山最需要的也许不是科学家、院士,而是企业家和勇士,他们够胆向前冲,佛山的局面就一定生动。必须注意的是,佛山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要所有企业都能够自主创新,这不现实、也做不到。办法只有一条,跟着“大人”一起走,比如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和美的成长、可以为一汽大众配套,这就很不得了。多一家可以和世界500强对接的企业,佛山的创新驱动就向前迈进了一步。

方洪波说:看一家企业的发展,就看它能否成为时间的朋友。时间是十年、三十年、五十年,谁到最后才是时间的朋友,谁就是胜利者。

美国著名战将麦克阿瑟说过一句话:没有必胜的决心,战争必败无疑。无论别人说什么,佛山自己要心里有数;无论风往哪个方向吹,佛山都要坚定不移。有这样一股气,佛山一定可以成为时间的朋友。

特约评论员 龙建刚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知名时事评论员)


编辑 万稳龙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