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 记者 韩文嘉 2016-08-15 09:11
对于“准高三”学生而言,暑假显得格外宝贵,而深圳承翰国际学校的易少卿和樊树桐则利用假期,做了一个社会调查报告。他们钻进城中村,去与租客们交谈,真实感受城中村生活的体验,讨论城中村外来人口的出路,日前写出上万字的调查报告,希望更多人关注城市中的这一特殊群体。
万字调研报告聚焦城中村外来人口状况
两位同学调研报告的名字是《关于城中村改造后外来人口安置问题的调查报告》,这个上万字的报告聚焦城中村改造后房租等各方面生活成本的变化,从而探讨改造后对外来人口安置的影响。“因为此前在老家河南信阳做过一个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报告,这次想调查深圳城中村改造的情况,这样可能对中国社会的整体情况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易少卿说。
他们告诉记者,在进行这个调查之前,他们先了解了城中村的历史、改造的规划,同时通过网络调查和走访调查,收集80多份问卷,分析外来人口的基本生活情况以及城中村改造后带来的影响。“其实一开始我们只是想做外来人口的职业分布和生活状况调查,随着调查的进展,我们曾经换过好几个主题,最后接触到城中村改造的这个话题,才定下来。”
为什么自发地去做这样的一个调研?樊树桐说:“想对我们的国家和城市多一份了解。”而易少卿则表示,想通过这次调查,锻炼自己独立思考和走访调查的能力。“走访中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遭遇了很多拒绝和不理解,这也让我们思考怎样合理地提问,怎样与别人交流。”易少卿说。
关注外来人群生活与心理问题
在调研中,两位同学也因此听了很多故事:打多份工养家的普通打工者、烈日炎炎在外奔波的废电器收购者、经营了十几年店面的小店主……他们在与两位回收家电的中年人攀谈中得知,对方已经在白石洲居住了十多年,虽然生意好的时候每个月能挣六七千元,但花费不菲,依然过得很拮据。“他们都租住在六七平方米的小单间,每月租金就要600元左右,每年还在涨,他们说,房租要是超过1000元,那他们就会选择回老家了。”
而一家小店面的裁缝则告诉他们,因为有两个孩子,她租了一个“大”房子——有十三四平方米,房租就要1200元,而且每年还在涨,虽然自己打了两份工,也只能勉强交上这笔房租。“本来我们还想问她,如果城中村改造以后房租上涨怎么办,但是看到她无奈的神情,一时也问不出口。”两位同学后来告诉记者。
打工者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让同学们感触良多。“城中村的外来人口现在生活状况并不好,而且他们非常担心城中村改造以后房租的飙升,如果房租上涨过快,他们可能就会离开深圳。”易少卿说:“这些打工者大都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他们的离开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包括CPI的上涨,城市对人才吸引力的下降等。而且这个人群的心理问题也很值得大家关注。”为此,他们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思路,包括为这些外来人口提供廉租房、租房补贴等。“虽然这些建议可能很幼稚,但也是我们自己的思考。”他说。如今,一万多字的调查报告已经初步成型,他们也希望这份报告能让更多人看到,带动更多人为城中村的明天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