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欧雅琴 2016-08-15 07:43
“东莞厚街医院在我亲属申请转院治疗时,向我推荐了野鸡车,而且收取了高额费用。”8月2日,市民陈女士向媒体反映家人遭遇,一时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后,东莞市卫生计生局经过全面调查,认定诊疗过程符合诊疗规范,医院推荐的转运车也并非野鸡车,是经过批准的非急救转运患者的医疗机构,具有相关资质。
虽然被证明是一场“乌龙”,但在东莞乃至全国很多地区,非急救病人的转运存在医院救护车缺位的问题。因此,“野鸡救护车”正是看准了商机应运而生。有医院管理者指出,医院运送、转送患者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而拥有专业车队、价格规范的市场,才能建立正规有序的转运环境。
嘉宾:
市内某公立医院医政科负责人乔梁
东城居民张新立
救护车并不能“想派就派”
南方日报:转运患者的过程中产生了误解,这说明患者需求与医院转送中存在着缺口。目前,东莞的转运市场情况如何,有一些什么问题?
张新立:虽然说东莞很多外来人口,但其实很少有正规的医疗机构涉足长途转运市场。存在这样的个别现象,黑救护车停在医院附近,还会派卡片、做宣传。一旦有患者联系,立马赶到,不仅漫天开价,而且态度强势。此外,黑救护车上设备简陋。坐,收费高且担心安全;不坐,患者无法转运,陷入两难。
此前,我家的一个亲戚就遇到这种情况:由于在医院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想转到省级三甲医院进行治疗,两家医院都不愿意出车。在协商的时候,本地医院以救护车设备及救护人员水平有限为由,提出最好由上级医院派救护车护送,而省级医院以救护车不在派车范围为由,拒绝了家人请求。最终经过一番繁复的协商,才最终由本地医院派车送至上级医院救治。
乔梁:在医院,120救护车担负着市区内民众的120救治任务,实行“就近救急”原则,但是,对于院际患者的转诊——非急救转运,这项任务由于不属于120救护车的调度任务,更兼转院转诊的路途较远,风险加大,下级医院转运救治条件有限,上级医院又没有必须派车的责任。
以我们医院为例。目前医院有两辆车是接入市120救治网络的,另外两辆车可以由医院进行调配。
对于非急救的病人,一般来说医院是不送的。除了送一些老人回家,如果不符合转院的条件,而是自己提出转院的,行业内是转入的医院来接。目前,市内如康华、东华这类民营医院做得好一些,它们一般都会接送病人。
转运病人收多少钱才合理?
南方日报:在官方通报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此次厚街医院被认为是推销“野鸡车”,主要是转运车开价1500元,这让患者家属难以接受,并认为贵价车就不正规,进而产生了误解。但是目前转运车没有一个规范的价格体系,转运费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乔梁:在收费方面,我们医院是市内5公里收50元,超过后每1公里再加收。这个费用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因为目前全市并没有这一类的收费标准,我们就是按照特种车辆来算。例如车上的设备、药品等。此外,在转运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备医生、护士、司机、担架工等,这些人员的费用就是按照他们一年的工资标准平摊下来。例如我出一名医生,他去年的工资如果是15万元的话,我们算下来是一小时多少钱,转运中大约多少小时,按照这个来报预算。
从东莞到广州收费1500元,我觉得这个费用并不算离谱。因为救护车不是的士,它必须保证患者在路上的安全,有医护人员进行全程的看护。万一患者出现紧急情况,还需要进行及时救治。这里面,医护人员还要承担不小的风险。
所以,如果平时患者提出转运要求时,我们会将相关的费用告知,如果不接受,患者就只能自己找车了。
张新立:患者突发疾病,叫个救护车却发现除了救护车费用,还有担架费、注射费等;本来去医院是单程,可救护车却要按双程来收费……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来看,这些肯定都不合理。
诚然,既然在医院看病买药都要花钱,那么急救车接送患者作为医院诊疗活动的一种延伸,收费也是情理之中。问题的关键在于,由于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很多地方的救护车存在乱收费、高收费的问题,结果不但招致患者的不满,也损害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从目前救护车的“垄断”情况来看,如果面对亲人生命垂危,我们的“议价权”不可能实现,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能有比较统一的收费标准,有理有据,虽然不能立竿见影地减少病患的经济负担,但至少是公开透明的交易标准,无疑可以减少一些医患矛盾。
期待转运关系能理顺
南方日报:在去年,东莞市人民医院曾表示推出救护车租赁服务,以满足患者的长途转运需求。然而,纵观东莞全市,却少有医院效仿。多家医院的负责人坦言,开展长途转运,医疗风险高,而且尚无相关法律法规准入指引,难度较大。您觉得需要怎么做,才能引导、规范这个市场的有序发展?
乔梁:我认为,要理顺救护车转运的关系。一方面是价格,需要政府层面出台相关文件,让大家有章可循。
另一方面,从医院现在来看,虽然救护车的数量大致上可满足需求,但由于一半以上的车辆属于市120急救网络,医院虽然承担了养护的责任,但调度起来很麻烦。这从深层次上来说,可以说是医改问题。相关部门可以思考下如何理顺这方面的关系。
张新立:首先肯定是规范整顿市场。目前市面上一些黑救护车,不仅外表包装得与普通救护车几乎一模一样,而且也配备24小时值班电话、医生、护士和各种救护设备。虽然说救护不那么靠谱,但在山寨外表的欺骗下,许多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会上当,带来生命安全隐患。
其次,不少医院的救护车跑得越多、亏得越多,这方面政府能否加大投入,利用资金杠杆的撬动,调动医院积极性,明确服务价格,更体现医疗服务的公益性。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