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诗堃 2016-08-12 08:18
巴铁项目和背后资本华赢系正被风暴裹挟,处在风暴眼中的巴铁实验线,却显得风平浪静。
记者实地探访巴铁实验路段,了解实验进展和各方态度。现场工作人员三缄其口,附近村民熟视无睹,去北戴河海滩避暑的游客三两成群过来拍“到此一游”,还有支持巴铁的民间发明人在周围散发资料。另有消息称本月18日,华赢方面将组织客户参观巴铁实验路段。
北戴河官方则表示,与巴铁的合作期截至8月31日,试运行期满后另行协商。需要的投资及费用均有巴铁方负责。
“巴铁”就在火车站不远处
夏日北戴河游人如织,作为华北地区不多的优质海滩,这里早已成为北方游客避暑胜地,甚至吸引了不少俄罗斯游客。北戴河火车站距离北戴河海边景区尚有十多里地,游客等车时间比较充裕的话,向南走出几百米,就能看到停在半露天彩钢工棚中的“巴铁一号”。
巴铁实验线位于富民路,这条路“北起站南大街,南至金抚路,全长747米,原为车站村村级道路,2011年北戴河火车站改造工程中对其进行了重新修建”。富民路路旁竖起一溜儿大幅海报,上绘巴铁概念图,靠近金抚路的300米路段,巴铁公司把由南到北的双车道用围栏围起,柏油路上喷着黄底白字的巴铁logo。路边,高出路面约两米,和巴铁车厢的高度相同的两座相距百米的巴铁车站已经建成,正有工作人员往上贴红白相间警示条和“请勿攀越”告示。
有些低矮的“龙门吊”
“巴铁一号”远看有点近似龙门吊,这种大型机械一般在码头等地常见。同龙门吊一样,巴铁的“双腿”也要依托轨道前行。8月10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路边的轨道为宽、深各约5厘米的两条槽,两槽间隔近300厘米,材质为混凝土和铁。
“巴铁一号”被警戒线和护栏围起,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在围栏外,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忙着安装调试,偶尔拆开车上一块金属板做些调整。有工作人员从巴铁车身下的阴影走过,巴铁官网提供的数据显示,车身下高度2.2米。直观上看,身高约一米七的工作人员在下面走,也会有下意识的低头动作。
围栏外写有标语“禁止拍照谢谢”,不过现场工作人员并不阻止游人合影。周边村民告诉记者,“之前这个巴铁还不让拍照,用黑布围着,后来就把布放下来了。昨天(9日)巴铁动了,走了几十米。”
记者向现场工作人员求证,自称“负责施工工作”的刘姓工作人员证实了这一点,“就是常规测试,走一段测试。”但他不愿多说。
另外有消息称,15日巴铁方面将邀请媒体公众和巴铁客户体验乘坐。记者电话联系了巴铁公司董事长助理李丹妮,李丹妮表示,确有这个计划,但具体时间、安排还没确定。
记者另外从一位华赢理财客户处了解到,“华赢决定与本月17、18两日邀请客户参观北京总部和北戴河巴铁实验基地”。
“北戴河的新玩具”
巴铁实验线所在原是车站村地段。这个东傍北戴河的小村子因火车站而得名,现已建有车站新村楼房小区,藉由火车站带来的客流,商铺饭馆众多。
赵大妈就在巴铁后面的小区住。她是“看着巴铁建起来的”。赵大妈告诉记者,“我也不懂高科技,也没特意去看它。”巴铁对生活最大的影响,在赵大妈看来就是“去村子得绕前面路口过马路”。
在车站村里住,骑电动车带孩子经过的赵女士对此特别认同。“(巴铁)建在这占了一边的马路,剩下的路只能一边走一辆车(即双向两车道),特别危险,进出也特别不方便。”
宁先生也是土生土长的北戴河人,在火车站附近做买卖。他跟记者吐槽:“你们得多曝光!车底这么低,下面走车多危险!出交通事故上面人怎么办?”
巴铁围栏外,更多的是游客。遮阳帽、墨镜、带着孩子或三两成群,靠着围栏合影后,再去赶火车。李先生一家住在秦皇岛市内,暑假开车陪孩子来北戴河玩。“我看到处说就带孩子来看看,男孩喜欢汽车这些东西。”李先生觉得,巴铁不适合在城市里用,可以在海边铺一条观光。“它的车厢比较高,适合看风景,不然海边也没什么看的,北戴河可以建一个新的线路,就像游乐场里的玩具一样。”
官方:月底合作将到期
来自山东临沂的于树全是游客中特殊的一位。这位民间发明家发明了“免水冲环保厕所”,上过临沂当地报纸。北戴河的大热天里,于树全的T恤已被汗水打透,他散发的材料上写着他来此的目的:“光荣的荆棘路 支持巴铁”。他告诉记者,“创新需要梦想,也需要大众特别是媒体的支持”。
这次来北戴河,于树全的一个目的是想认识一下巴铁发明人宋有洲,但并未如愿。他也向记者强调:“对于巴铁项目本身,我非常支持。但背后那些资金的问题,我不太清楚,如果真有问题,我是坚决反对的。”
或支持或质疑,在媒体纷纷关注华赢系的金融风险之后,当地政府对巴铁项目态度是否有变化?带着问题,记者向北戴河区委宣传部求证。
北戴河区新闻中心方面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新闻通稿,部分内容与新华社早前的报道一致。其中提到:“双方合作期限截至2016年8月31日,试运行期满后另行协商。试运行期限后,依据协议约定,公司方需将路面原样修复。”
另外,“试验运行阶段即整个项目建设期间产生的全部投资及费用均为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记者】王诗堃
【实习生】邓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