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1 19:43
拿了铜牌的傅园慧凭一组原生态表情包爆红,宁泽涛纵然没进决赛也能刷屏,随着里约奥运赛事热度渐高,奥运选手获得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此时正在刷屏的你心中是否也曾闪过,“我的孩子能不能成为奥运冠军”这样的念头?
搁在以往,这或许是痴人说梦,但对已经或正在富裕起来的一些中国家庭,把孩子培养成运动能手,甚至最终走上奥运的领奖台,并非不可想象。在奥运时间里,有料哥就来八一八,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奥运冠军。
选什么项目要测基因吗?
运动能力由很多因素决定,比如遗传。基因决定了个人特性20%-28%的特点。例如携氧能力、心脏功能以及肌纤维组成。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决定了你的孩子是否会成为一个短跑选手,或是马拉松运动员。
不过,对少年儿童来说选个体育项目并不需要那么繁琐。在盛产奥运冠军的南通,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往体校,仅仅是因为邻居称赞孩子“个子高、手臂长”。
有运动才能的孩子有几个方面的共性:身体强壮,力气大;身体灵活,反应灵敏;协调性好,模仿性强;此外,如果是平时接触比较少的项目,兴趣则是头等要素。这些都可以列入观察的范围。
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要比选项目重要。那个唱青藏高原出了名的李娜,后来改行跳水拿了奥运冠军,再后来打网球还拿了澳网冠军,再之后又法网恢恢……开个玩笑。不是所有奥运冠军都对某个项目从一而终,这倒是真的。
比如前两天被取消成绩的帆船运动员徐莉佳,5岁时学的是游泳,10岁时从游泳改学OP级帆船,后来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帆船激光镭迪尔级女子单人赛金牌。举重奥运冠军刘春红,本是作为一名柔道的选手被招入体校,后被举重教练挖走,五破世界纪录。老广更熟悉的柔道冠军冼东妹,12岁时还在练长跑,一年后又到了摔跤队,两年后才练柔道,并最终实现了奥运金牌梦想。
哪些项目容易出成绩?
确认了孩子的兴趣,再来看看哪些项目容易出冠军。昨天有料哥已经盘点过,咱大广东最强势的奥运项目(点击查看>>>),有羽毛球、跳水、射击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像为孩子选学校,要考虑师资、历届学生成绩等,挑选项目同样要看教练水平、设备条件和当地投入。
跳水之于广东,如同百年名校之于教育界。追溯广东跳水的发展历程,这项运动最早进入中国就是在广东。1914年,广州长堤基督教青年会游泳池建成,同时还搭建了一条跳水板,让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接触跳水。1959年,广东跳水队正式成立。此后,各种跳水场馆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广州、深圳、汕头、茂名、湛江等地跳水馆的出现,为跳水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场地支持。
广东拥有这么多高水平的跳水运动员,成功的根源还有高水平的教练。知名跳水教练胡恩勇,在广东先后培养了奥运冠军孙淑伟,世界冠军余卓成、肖燕娟、林媛霞、邓泳、蔡玉燕、何姿。
再看群众基础最强的羽毛球,在各地随手一抓就能找到的羽毛球馆,每到寒暑假就很火的羽毛球训练班,这个项目几乎是技术门槛最低的了。
射击似乎是更为小众化的运动项目,受器材所限,它的场馆不多,位于广州的黄村射击训练基地是屈指可数的专业射击训练场所,除此之外,就是专业体校中的射击训练场。让孩子接触射击的门槛就在于,只有自费进入体校才有更多机会。像易思玲这样通过偶然的选拔被教练相中的经历实在少之又少。
如果你觉得传统项目竞争太激烈,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专挑小众项目。像今年,高尔夫首次成为奥运项目,来自广州的冯珊珊首次出征就成为夺金的热点。
有料哥查了一下,深圳大学高尔夫管理专业学费是12500元/学年,是普通专业的两倍以上,可见这是一项“不差钱”的运动。如果孩子从小培养起这项“贵族运动”,这账单有料哥可算不过来了。
培养一个奥运冠军烧钱吗?
在中国,各种项目中培养一个奥运冠军级别的运动员要花多少钱?下面这个表可以参考。
每年金钱投入的确不少,特别是田径、游泳这样的项目,何况你的孩子还小呢,坚持不懈地训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根据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一个运动员从开始训练到入选国家队平均要花掉7年半的时间,其中有30%属于“厚积薄发”型,花了10年以上才得以入围国际赛事;而另外有28%的运动员“快速成长”,花了不到4年时间。
培养奥运冠军烧钱吗?烧!但烧的不一定是家长的腰包。在咱们国家培养冠军的体制内,进入省队或国家队后,训练费用都不需要你自己掏钱。
但在此之前,也需要一个家庭倾尽全力的投入。比如,这次获得男子10米双人跳台冠军的潮州运动员林跃。为了让林跃到广州学跳水,林跃的父亲将家里房子卖了,全家寄居在一个铁皮屋里。
这里还要提一下自掏腰包养冠军的美国。在美国,竞技体育更像是有钱人才能参与的运动。
美国的体制没有常设的国家集训队,优秀运动员平时都分散在各地的体育俱乐部里训练,而不菲的训练费用基本上由各自家庭承担,而昂贵的训练费用对于普通的美国家庭也往往是沉重不堪的。
像创造泳坛奇迹的迈克尔•菲尔普斯,他们家就属于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菲鱼7岁起就加入了“北巴尔的摩水上俱乐部”练习游泳,俱乐部的关键词就是“烧钱”。
因为笑容被选中,随意吗?
也许你的孩子要被挖掘,不需大费周章,只需要一个笑容。
有料哥不是在逗你,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为广东军团夺得首金的跳水冠军陈艾森身上。
3年前,陈艾森的启蒙教练谭静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最初注意到陈艾森,他才6岁,当时就被他甜甜的笑容打动了。当时她到育才小学去选队员,远远就看到一个笑容特别可爱的男孩子,所以就特别留意他。这个小男孩正是陈艾森。
真是不按套路出牌,果然爱笑的小孩子运气不会太差?
不过有料哥觉得,如此“一见钟情”也不是出于偶然。作为教练,自然会考虑高强度训练、赛前压力对一个孩子的考验,这对孩子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笑容被选中这看似随意的逻辑,在陈艾森后来的表现中印证了其合理性。
谭静瑜说,平时训练陈艾森不会给你太多惊喜,但到了赛场上,他就能有超水平的发挥。其实这也反映出他过人的心理素质以及他对比赛的认识和自我心态的调节。
不论通过怎样的办法,选了什么项目,一旦决定踏上追寻奥运冠军的路,对孩子来说前方征程依然未知。等待着的,是艰苦而枯燥的训练,在征战奥运之前,要经历的是一场贯穿成长过程的漫长拉锯战↓
让孩子走上追求冠军路,结果不一定能如愿,但最重要的,不就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常人没有的坚毅品质吗?正如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言,“更快,更高,更强”的“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
【策划】南岸
【撰文】洋晓
【校对】罗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