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独角兽|中南机械:“上天下海”的“隐形冠军”

南方+ 记者 肖文舸  2016-08-09 17:37

【编者按】

企业是创新主体。广东要把创新驱动发展落到实处,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就必须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依托新技术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在广东,除了耳熟能详的大疆、光启、华为、中兴、亿航等明星企业,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它们当中,有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有成长性极强的“潜力股”,也有资本青睐的“独角兽”企业。它们以创新为企业发展立命之本,多年来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努力向“微笑曲线”两端奋进。

从今天起,南方日报将推出“寻找独角兽”系列报道,聚焦广东当下或潜在的“独角兽”企业,希望通过剖析它们的创新经验,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借鉴,敬请垂注!


熟悉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的人,往往用“上天下海”来形容它。这家看上去不甚起眼的广东企业,却是“雪龙号”科考船、国产大飞机等“大国重器”零部件的供应商,是船用柴油机电喷系统领域的“隐形关键”。

从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到进军装备制造,再到依托精密加工的平台化发展,中南机械寄望“2025年成长为全国智能制造领域领先企业”。

中南机械。(南方日报记者 卢慧明 摄)

质量速度成本完胜外国产品

走进中南机械的厂房,一个个长达数米的“狭长管”已装箱完毕,正等待交付。“别看它外表普通,这是船用柴油机的共轨单元,一套就值几百万元,用于万吨级油轮的柴油机电喷系统。”中南机械总经理助理黄平自豪地介绍,我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上就装载了这一共轨单元,“在这个领域,我们是国内唯一的供应商”。

过去,这一部件一直依赖进口,但中南机械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这一项目也因此获得了“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佛山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南海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共轨单元零件很长,要在十多米的零件上深孔加工;同时由于是用于船用柴油机,单元上要装很多阀,在试压150兆帕的高压之下要保证严格的密封性。150兆帕相当于1平方厘米要承受1500公斤的压力,在这样的高压下,国外产品有时都会出现渗漏的现象,但我们的产品批量生产后,还没有出现一台渗漏。”中南机械总经理助理胡建武说。

打败进口产品的还不只这一点。“设计要求在十多米的管道上打出一个‘8’字形的小孔,我们能把精度控制在偏差2毫米以内;同时,我们的成本比外国便宜30%,交货时间还要快三分之一。”胡建武说。

不仅是“雪龙号”,中南机械还为国产大飞机的试飞下线作出贡献。“我们为国产大飞机的试验机制作了一些零部件。”胡建武说。

中南机械。(南方日报记者 卢慧明 摄)

20余年研发万种零部件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大型船用柴油机电控共轨单元经过了几十次试验和长达半年的研发才成功。干我们这行要沉得住气,也不容易赚大钱。我们也曾动摇过,但一想到很多关键零部件还被国外垄断,又舍不得放弃。”遥想创业初期,中南机械董事长许冠说。

1990年,许冠带着十几人的团队,开始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攻坚。“当时,广东引进了600多台大型柴油机的发电机机组,很多关键零部件容易损坏,如果都靠进口,每年需要十几亿美元,我们就决心自己研发制造。”

2000年转制成为股份制企业后,中南机械拓展业务速度进一步加快,涉及船用柴油机到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等;同时在精密加工领域加速发力,成为了多家世界500强公司合作伙伴。

零部件业务逐渐壮大的中南机械并没有小富即安。当许冠看到美国汽车刹车盘工厂24小时运行的自动化车间,4公里长的生产线仅需40来个工人就能完成通用汽车70%的业务,他又有了新的方向。

许冠感慨道,2010年前后珠三角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给他带来新的机遇。凭借大量零部件研发生产积累的经验和数据,中南机械进军装备制造,推出了自主设计的数控机床“佛威机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行业和细分领域对生产设备有不同的需求,需要从工艺上进行不同设计;标准化的数控装备竞争也很厉害。20多年来,我们研发过1万多个零部件,积累了巨大的数据库,能够实现针对客户需求的个性化设计定制。”许冠说。

除了“佛威机器”,3D打印也是中南机械接下来发展的方向。今年5月,中南机械成功研发出DiMetal系列金属3D打印机,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以点带面联合智造企业

“这条路虽然难,但是有前途。”许冠介绍,目前拥有8个制造基地和2个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在船用柴油机电喷系统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还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接下来,中南机械将以精密零部件制造为基础,数控装备和系统为核心,网络化制造(技术服务)和智能装备为引领。

不仅如此,许冠还希望依托中南机械精密加工的优势,实现中南机械的平台化发展,同时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制造业企业。

“把彼此前端开发和加工制造的优势结合起来,再把有关领域的企业聚集起来,抱团成长,做大以后把好的资本引进来。”许冠说,要做智能制造,一家企业的力量太小,“中南机械要当一个点,‘以点带面’把大家联合起来。”

目前,中南机械正通过建设孵化中心,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团队,进行产学研合作。参照《中国制造2025》和广东省《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中南机械也给自己定下了明确的目标:到2017年,孵化器初期引入5—10家创业团队;到2020年,智能装备研究院和孵化器正式投入使用,孵化出5—10家创新企业;到2025年,培养100名研究主导型创新人才,开发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孵化10个高科技创新企业。

中南机械。(南方日报记者 卢慧明 摄)

企业家说

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冠:

企业成功关键在人

谈及中南机械的成功秘诀,许冠毫不讳言要有“工匠精神”,“最终人还是最重要的精髓”。他解释,在执行层面,机器是可以做得很好;但对于前端设计和理念,要想做出精品,一定还是要靠人。

正是因为对人的重视,中南机械多年来高级技师的流失率仅有5%,还被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许冠说,“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这是最欣慰的事。”

“1995年3月我从技校毕业来到中南机械从学徒做起,一直在这里,最主要是因为公司能让我学到很多新的东西,有好的建议公司也愿意吸收。”在今年5月佛山市政府评出的30位“大城工匠”中上榜的胡建武说。

许冠对此很认同。“这跟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密不可分。我们正是靠不断的内部创新,靠各种项目激发技术工程人员和工人的创造力,同时为他们提供国内外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挑战自己。这是仅仅靠收入不能获得的成就感,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留住人才的原因。”

广东省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谢泓也认为,“人”是中南机械能有如此成就的关键。“中南机械拥有一批具有20年工作经验、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这批人才对产品研发后实现‘落地’生产具有极强的执行力。”

【总指挥】莫高义 黄常开

【总策划】王更辉 王垂林 段功伟 姚燕永 郎国华

【总统筹】梅志清 邓红辉 练学华 胡志勇 孙国英

【执行】卢轶 牛思远

【记者】肖文舸

编辑 丁晓然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