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外卖“黑店”,监管应如何升级打怪?

南方+  2016-08-09 09:32

面对作为新业态“黑斑”的外卖“黑店”,监管还应与时俱进,跟上新问题、新形势,以往依赖“前置审批”、“到店抽查”等手段的传统餐饮业监管路径,在很多家庭“餐馆”也加入到外卖O2O领域的今天,需要监管技术手段的升级。

监管部门与第三方平台要打破某些“信息墙”,实现某些资质查核等基础数据共享,别让“互联网+”成为黑心作坊的风口。

厕所洗手池洗菜、用过餐盒洗了再用、PS假证上线外卖平台,日前新京报记者暗访了五道口啤酒花园美食城、集结了百余黑店的三无“外卖村”北京像素小区,揭开不少外卖黑作坊乱象。新京报还报道,北京多个人口稠密处,至少隐藏着16个百度外卖统一供货销售的神秘站点,它们近半没有标识,有些挂着生态厨房的招牌,却经营着多个被平台重点推荐的品牌快餐。

犹记得,3·15后,几家外卖商铺被下线,原以为这会带来外卖业的洗心革面;没承想,不少乱象依旧,很多黑心店家只是换了张皮。虑及这次被曝光的,都是北京白领等人群密集的地区,这些卫生堪忧的外卖影响的是一大片,这想不引发公众愤懑都难。让人无语的,还有外卖平台人员为无证餐馆办理假营业执照。这让人感慨:现实江湖远比人们想象的险恶。

对外卖平台而言,地图上找不到的餐厅竟成为外卖APP推荐商户,势必会连累平台美誉度。对于可能跟平台有业务隶属关联的“黑店”,要决不轻纵。对于有员工私下为黑作坊办理假执照的涉嫌违法行为,平台更要展开内部乱象纠治。

就食品安全监管来说,针对外卖业乱象,食药监等部门也要担起责任。

本质上,很多线上外卖的问题,根源还是线下实体餐馆处在了强效监管半径外。而餐馆无证经营、卫生不达标等问题,就在工商、食药监等部门的监管职能范畴内。对于某些黑店跟平台可能有的勾连,有关方面就应介入调查,并依法处理。

据了解,在新京报曝出那些外卖餐馆卫生条件差、无照等乱象后,当日上午,北京市食药监局联合工商、安监、城管等部门,对海淀、朝阳等上百家餐厅进行集中查处,并对北京像素小区内100多家餐厅关停。其反应可谓迅速,而在这类“曝光——治理”的良性互动链条外,日常化查证执法也要加码。

在国外,有些外卖平台奉行“三不”条款:平台不对餐饮店的食品安全负责,不保证食物质量和外卖服务质量;平台不会审核餐厅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平台不会单独审核餐厅在页面上的展示。这类责任划分,其实也是以监管部门严厉的食品监管作为配套的,后者会对不同级别餐饮企业采取不同评测和强度的监管,对于顾客举报的问题餐馆,执法部门查证后也能进行严惩。

毋庸置疑,线上外卖作为O2O新业态的衍生物,本身并无原罪,但在中国,有些黑心作坊乘虚而入,将无店面、难发觉的外卖视作对“互联网+”风口的把握,这无异于对新经济的抹黑。

而面对作为新业态“黑斑”的外卖“黑店”,监管还应与时俱进,跟上新问题、新形势,以往依赖“前置审批”、“到店抽查”等手段的传统餐饮业监管路径,在很多家庭“餐馆”也加入到外卖O2O领域的今天,需要监管技术手段的升级。

监管部门须利用好政务互联网+,适应新经济监管之需。监管部门与第三方平台要打破某些“信息墙”,对有些政府与市场的数据资源加以整合。比如搭建商户信息基础数据及动态监管信息库,给平台接口,让其提供商户资料也方便其核验。监管部门亦可方便快速找到哪些餐馆不具备营业资质,哪些餐馆卫生情况被网友吐槽较多,依据这些信息,再派出执法人员进入餐馆进行突击检查,实现执法的高效与低成本。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面对“外卖村”乱象,监管部门守土有责

编辑 方向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