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2016-08-05 09:56
“金桔、薄荷、菊花、远志、黄芪、丹参、夏枯草、莱菔子、白头翁、款冬花、独角莲……”,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脑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贾小庆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着他儿时熟悉的中草药名字。“我喜欢和草药生活在一起,它们就像我的小伙伴一样”,这是贾小庆童年时的一句稚语,几十年过去了,他经历了抗非典、ICU抢救、支援西藏,而这句话依然是他人生最真实的写照。
童年小伙伴
潺潺溪水,幽幽草木,洛阳城郊的一个小山村里,十五岁的贾小庆回到家中,他刚从山坡上采摘了不少青蒿。正值大暑时节,贾小庆一边擦汗,一边喝着他母亲用鲜草自制的消暑凉茶。“母亲经常从屋外采摘蒲公英、车前草和淡竹叶煮水给我喝,有清热化毒的功效。”
贾小庆最爱看母亲“炮制”草药,不一会功夫,他母亲就用清泉水洗净青蒿,摘下叶子,把绿叶部分包进纱布里反复碾压,挤出绿色汁水,加入一些白砂糖调味,做成青蒿汁,“用它来防中暑、泻火效果非常好”。
贾小庆成长在一个遍地都是中草药的“宝地”,一到秋天,金色的连翘开满整个山野,火红的山萸肉高挂枝头。每到闲暇时间,贾小庆就背着锄头、剪子、箩筐等工具跟随母亲去采药,母子俩的身影活跃在田野上、泉水边、山峦间。
“我母亲在采药的时候就会教我,这是什么药,有哪些功效。”采完药后,贾小庆和母亲把采到的药带回家分类晒干,再卖给村里的药材收购站。采药并非易事,贾小庆却乐在其中。“我喜欢和草药生活在一起,它们就像我的小伙伴一样”。
在贾小庆自家的小院里,种满了牡丹、芍药、菊花、玫瑰、月季、蜀葵、百合、紫花地丁等中草药花卉。从春季到秋季,这些姹紫嫣红的花卉轮番盛开。清风拂过,花草清香味扑面而来,多年后,贾小庆依然记得这来自童年的草药味道。
良药不苦口
“木棉花、冬瓜、薏米、茯苓”,贾小庆正在给一个脚肿的病人开药,年近半百的他依然和草药打着交道。“中医食药同源,一些食物是具备药性的。”贾小庆说,食疗主要治疗湿浊蕴滞或虚性的、需要长期调理的病人,他会尽量把药方的味道调配得让病人容易接受,从而培养病人的依从性。
贾小庆回忆,曾经有一位高二女学生因为每次遇到考试就严重心悸而怀疑自己患了先天性心脏病,她很瘦弱,面色苍白,愁眉不展。经过心电图和心脏B超检测,没有明显问题,但善于察言观色的贾小庆很快结合中医的理论分析出她属于心血亏虚。贾小庆给她开的药方是莲子、薏仁、淮山药、龙眼肉、百合、佛手、柠檬、大枣、粳米,每一种都可以在普通的超市里买到。“这些药材有养心解郁的效果,煮成糖水也很好喝。”
在生活中,贾小庆精通厨艺,最拿手的菜就是北方饺子,不同的是,他做的饺子馅里也夹杂着中草药做成的调料。“做饺子的时候,我会加上花椒、肉豆蔻、小茴香、八角茴香、荜拔等中草药”,贾小庆说,这样既能祛除腥膻又有理气散寒的功效。“做多了中医,自然知道哪些草药搭配起来好吃。”
当代“李时珍”
2011年7月末,贾小庆作为队长,带领佛山第三批援藏医疗队来到海拔2300米的香格里拉腹地—易贡茶场。在西藏的半年期间,他负责为当地藏民治病、普及医学知识、寻找草药、制作草药图谱等任务。“易贡茶场的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且有温湿的原始森林腐殖土滋养和高原雪水的灌溉,当地草药普遍有良好的品质。”贾小庆介绍,他在当地找到了很多珍稀的中草药,诸如天麻、灵芝、红景天、红豆杉、田七等。
援藏期间,贾小庆定时全日出诊,前来看病的藏民络绎不绝。连日的走访和观察,贾小庆发现,当地的水源人畜共用,卫生条件十分恶劣,因此小儿寄生虫病、皮肤病频发,藏民多食酥油、高盐、辛辣的食物,高原性高血压以及心脏病也十分常见。深感在西藏的时间有限,每次贾小庆给病人看完病,都会予以病人植株样本,教他们辨识,以便他们日后再患病时能自行寻找这些草药。
坐诊时间以外,贾小庆经常随藏医桑堆去采药。他们深入原始森林,拿着木棍子敲打着前行。“原始森林里草很深,各种蛇虫隐匿其中,荆棘丛生,必须穿着长裤以防被刮伤。”每次采药,贾小庆都会带上相机,拍下每一种草药的照片。半年时间,贾小庆一共发掘了108种草药,他将草药的照片汇总,配上文字说明,整理成册,取名为《西藏易贡草药彩色图集》。“有时候觉得自己像拿着相机的现代李时珍。”他笑道。
“葳蕤的草木丛生,静谧的湖水波澜微起,泛着红光的铁山挺拔巍峨,阳光在氤氲云雾中蒸腾,雪峰折射着金色的光辉。”贾小庆在日记中记下了易贡绮丽的风光,然而,更令他动容的是当地藏民的质朴与敦厚。“一位老婆婆用颤颤巍巍的双手捧着三个桃子答谢我”,这一幕贾小庆至今仍难以忘怀。锅庄舞的鼓乐声早已远去,那些带着沟壑的朴素面容却依然鲜活,“生长在雪峰下的草药也和这些藏民一样,淳朴而富有生命力”。
■对话
ICU医生要能吃苦敢担当
南方日报:你是否还记起当年参加非典救援的经历?
贾小庆:是的,终生难忘!那时候我在ICU重症监护室,接诊了多例确诊病人,虽然有穿隔离衣,但有些体液、痰液的接触在所难免,所以当时我和家人都被隔离了。我不能出病区,ICU的两道门被封死,我的一切行动都被限制在这个“盒子”里,饭都是通过小窗口从外面递进来的。最后,我在ICU住了近半个月才被解除隔离。
南方日报:近20年坚持做ICU医生,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
贾小庆:我认为做一个ICU医生首先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承受力。ICU是全院危急重症患者聚集的地方,随时都有人在这里死去,毫不夸张说ICU就像一个巨型的“棺材”。送来ICU的病人,患各种病的都有,在被确诊病种前,我们都要接触这些病人,与他们同呼吸共患难,因此被感染的机会很大。
曾经有一次抢救过程中,我紧急给病人做气管插管,来不及自我防护,管子插进去的那一瞬间,病人的痰全部顺着气管飚出来,管口刚好对着我的眼睛。当时情况紧急,我在完全把气管插好后才去彻底冲洗,如果这个病人被确诊为传染病,那我很可能也被感染了。
南方日报:这么辛苦还“险象环生”,20年的坚持非常不容易!
贾小庆:我吃过苦,耐受力比较好,所以我的心很宽。从小我就刻意锻炼自己,有时在严冬下大雪时还外出挖草药。我觉得这种毅力是从小就有的。在ICU工作,虽然比较辛苦,但投入抢救工作的时候,完全不会感觉到恐惧和劳累。每次走出ICU那一刻,我都会很有成就感,心情非常舒畅,觉得空气很清新,阳光很灿烂。
撰文:韩梦蕾 王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