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人刷票、朋友圈拉票,网络评选还有多少公信力?

南方+  2016-08-05 11:23

正视网络的作用,是一种进步。但由于样本数量不足或样本代表性较差,很多网络评选、网络投票并没有多少公信可言,并不能代表真实民意。

文|毛建国

正视网络的作用,是一种进步。但由于样本数量不足或样本代表性较差,很多网络评选、网络投票并没有多少公信可言,并不能代表真实民意。

近日,有网友在某论坛发帖称,为了在云南省曲靖市有关部门主办的首届“宜居曲靖·美丽乡村”评选中进入前三名,当地一位副镇长曾让某投票公司帮忙刷票,并承诺事成之后支付9000元费用,但事后他却反悔不愿给钱。当地有关部门回应称,已责令雇佣“水军”刷票的当事人作出检查。(8月3日新华社报道)

在评选活动中花钱雇“水军”刷票,无疑是一种弄虚作假。当政府工作人员违规刷票的真相被揭穿,有关部门对当事人进行问责,也算情理之中。回过头来想,如果那位副镇长没有找网络投票公司刷票,而是采取其他拉票手段,想必也不会有现在的麻烦。但问题是,一个人不刷票,并不能确保其他人不刷票,这种网络投票依然难言公正。

近些年,我们见过了太多的网络评选、网络投票,它几乎发生在各个地方、各个领域。有一类是网络评选,与荣誉和物质奖励挂钩,它们大多是企业组织的,其中还有不少有头有脸的大企业,还有一些评选活动甚至有公权力背书。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在朋友圈,你有没有见过“最美人物”“最美老师”“十佳员工”甚至“城市功臣”之类的评选?

还有一类是网络投票,通常是民意调查,其中有些投票会影响媒体报道的基调,有些投票会影响政府决策的方向。比如,一些媒体通过网络调查网友对某个话题的态度,将调查结果作为写稿的依据;比如,地方政府就某个问题列出几个方案,在网上征求大家意见。

激励机制的意义不容否定,网络征集民意也是有意义的。相较于过去一些不透明的评比或决策,现在能够“开门评选”,特别是在评选中发挥网络的作用,应该是一种进步。但在事实上,由于样本数量不足或样本代表性较差,很多网络评选、网络投票并没有多少公信可言。比如,那些通过网络投票公司刷票的行为,有什么意义?搞到最后,除了比谁舍得烧钱,还能比出个什么?

有必要指出,即便一些不烧钱的投票,也未必有多少公信力。有人感慨,现在朋友圈就剩下了拉票、鸡汤和广告了。所谓“拉票”,指的就是形形色色的评选活动。一些机构或者个人,为了能得到高票,到处“刷脸”求别人给自己投票。前段时间,某地教育部门组织“最美教师评选”,笔者就多次被人拉票,要求给他的孩子所在班级投票。甚至在一些国家级评选中,有些地方也通过媒体公然呼吁给本地候选对象投票。相对于烧钱式投票,这种刷脸式投票,难道就有公信力可言吗?

其实,这种乱象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也有。比如,有些地方把候选人名单公布在报纸上,有些单位或者有些人收集报纸,组织集中投票,这也是一种弄虚作假。而现在到了互联网时代,由于投票的边际成本很低——甚至几乎为零,于是弄虚作假也就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并不排除,通过网络评选出来的各种“美丽”各种“先进”,有一部分是民心所向,但也不能否认,很多投票结果是炮制出来的,并不体现真实的水平,并不代表真实的民意。

正因为网络投票的可信度难有保障,国际上选举、公投等重要事项,都没有采用网络投票这种方式。即使是民意调查,也一般是由专业公司在做,而不是随便在网上挂一个投票。我们那些热衷于网络评选、网络投票的单位、媒体、企业,应该有所启发。  

不客气地讲,现在的各种网络评选、网络投票几乎已无公信力可言。综合来看,要想从一堆人中脱颖而出,不是得烧钱就是得刷脸,而投票者不是看钱就是看脸。站在评选的角度,确实需要扩大公众参与,但当公众参与变为吆喝拉票时,也就失去了意义。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拉票刷脸正在毁掉网络投票公信力

编辑 方向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