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4 12:08
一位离职后加入研究机构的央行官员表示,央行官员加入市场机构很正常。双向流动有助于央行官员理解市场,也有助于市场人士理解政策。
8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即将出任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一行三会”官员“离职下海”现象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统计,2013年以来已有36位“一行三会”官员“离职下海”,涵盖处长到副部级等各级别的官员,不过以司级和处级干部居多。因为有官员离职未见诸报道,因此一行三会离职下海的官员数量应比样本数量大。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解到,“一行三会”大多为专业技术性官员,离职后大多转向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甚至互联网金融等机构。
从36个样本的去向来看,共有10人离职后加入银行,占比27%,是最集中的去向。其次为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分别有6人、5人离职后加入。
至于“离职下海”的原因,提高收入是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市场机构历练、体制内晋升困难也是他们“下海”的原因。
央行及银监系统:双向流动
人民银行系统方面,共有9位官员辞职“下海”,级别涵盖处级干部到副部级。除副行长胡晓炼、刘士余及行长助理金琦的任职是组织安排外,其余几位多为自主选择。目前刘士余已出任证监会主席。
一位离职后加入研究机构的央行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离职)原因很简单,收入太低了,缺少激励约束机制。”
“加入市场机构后收入会提高,但也不全是为了收入,可以从市场机构的角度理解政策,开拓视野。” 前述离职后加入研究机构的央行官员表示。
从去向看,主要是银行和市场机构研究员。除胡晓炼、刘士余、金琦外,其余6人离职后到银行、市场机构任研究员的数量均为3人。
前述离职后加入市场机构的央行官员表示,因为在央行和市场机构都是做研究,因此能够“无缝对接”。只是加入市场机构后,工作强度变大,工作节奏也加快。
前述离职后加入研究机构的央行官员表示,西方国家人员在监管机构和市场机构之间的流动很常见,因此央行官员加入市场机构很正常。双向流动有助于央行官员理解市场,也有助于市场人士理解政策。
此前,已有市场机构人员赴央行任职的先例。2014年,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出任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银监系统方面,从2013年至今,已有多位不同级别的银监会官员辞职“下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12位银监会官员到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或者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任职。从银监会离职的官员来看,级别从副主席到处长不等,还有大量的基层监管官员离职,但尚未有公开的报道。
除了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到农行任董事长,黄毅到建行任副行长,以及吴跃和沈晓明分别到东方资产和长城资产任党委书记,这样为数不多的几位到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是组织安排和自愿选择结合外,到其他民营机构的大多是自主选择决定。
证监系统:部分人士晋升遭遇瓶颈
6月初,证监会又批准五名干部离职,分别是上市部副主任陆泽峰、行政处罚委副主任张子学两名副司局级干部,上市部二处处长王长河、发行部二处处长蒋彦和四处处长杨郊红三名处级干部。
此次人员调整引起了证券行业的广泛关注,市场一致认为证监会将迎来第四波离职风潮。而上一波离职潮发生在2010年至2015年,其中仅2014年,就有约30名处级以上干部离职,2015年前5个月,也有6名司局级干部离职。大多数干部离职后投身市场机构,尤其是基金行业。
据中申网监测数据显示,从1998年开始,超60位前官员入职公募基金,其中高管人数超过40人,担任过基金公司总经理一职的接近20位。去年七月份,博时基金就宣布聘任原证监会办公室、党办副主任的江向阳为公司总经理。此外,原证监会国际部副主任汤晓东早在2014年就离职加入了华夏基金。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日前离职的陆泽峰表示可能会去大学任教,更远期则会从事并购基金相关的业务,杨郊红也很可能在私募基金任职。
显然,基金行业丰厚的薪酬和个人价值的增值空间吸引了大量的离职官员。“证监系统的处级以上官员离职之后,往往会进入基金公司、券商、私募等机构担任高管,年收入可以达到几百万,远远高于在证监会系统的收入。”业内人士称。
且早在2015年年初,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在内部会议上也解释了证监会频现离职风潮的原因,“从2014年主动离职的中青年干部情况分析看,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关注不够。”证监会内部管理职位有限,官员晋升比较困难,于是纷纷下海,谋求更开阔的职业机会。
保监系统:离职相对较少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保监会至少已有6人离职,分别为原保监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阎波、原保监会财产险监管部处长张宗韬、原保监会精算处处长丁昶、原保监会消保局消费者检查处副处长赵小鸣、原保监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熊志国、原保监会财产险部产品处处长曹海菁。
从上述人员现任职保险公司及担任职务来看,丁昶担任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泰人寿”)财务负责人;阎波、张宗韬、赵小鸣、曹海菁分别担任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海财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易安保险”)总经理。
其中,虽然外界盛传熊志国已经赴任中法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法人寿”)董事长一职,但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并未在保监会官网查询到相关任职信息。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熊志国是中法人寿股东鸿商产业控股集团的副董事长。
同时,关于曹海菁任职易安保险总经理的批复也未在保监会官网披露。不过,此前不久,曹海菁亦已以这一新身份出席了“2016年中国互联网保险大会” 。据悉,易安保险于今年2月正式获批开业,为第四家互联网保险公司。
从离职时间来看,2013年-2014年离职人员包括闫波、张宗韬、丁昶;2015年,似乎并无变动;2015年之后,赵小鸣、熊志国、曹海菁3人离职。
纵观保险行业,“弃官从商”现象并不罕见,如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功、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勇生等均有保监会任职背景。
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十年将迎来保险行业的朝阳时代,一些保监会官员愿意下海施展抱负,既能获得高薪酬,又能获得高职位,这在市场化经济时代完全可以理解。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