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3 22:40
文|陶子
去年暑假,一部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中式学校》引发中国师生家长对中英教学模式的大讨论。
近日,英国教育部宣布将在全英8000所小学采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学生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
这一消息,再度引发人们对于中英教育模式的关注和探讨。“中式教育”真的来了吗?中式数学教育为何打动英国?以英国基础教育为比较,中西基础教育究竟有何异同?中国基础教育模式还有哪些短板?
南方+记者为此采访了多位曾赴英参加教学培训的数学教师及教研员,BBC纪录片中的中国数学老师邹海连,及广州多位小学名校校长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
焦点1
中式教学的优势在哪里?
邹海连:我在英国多所中小学校体验教学后的感受是,中国基础数学教育更注重稳扎稳打,这是相对于英式数学教育的优势。
王丽:相对于英式数学教育,我们的孩子计算能力强、基础扎实,英国学习中国的教学,应该是看中这一点。
陈清容:英国引进中式数学教育,并不意味着只有运算能力被看重,中式教育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国内小学数学教育尤其在小学阶段,会结合学生年龄大小的不同,对一些低龄学生尚不太好理解的概念、运算法则等,老师会通过举例子、说明等不同方式以及适度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等孩子上到高年级时,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反过来也有助于理解运算。
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帮助不同理解力的学生都能获得知识提升。如果一味将就,孩子不懂就不讲或浅讲、按学生分层次来讲,容易造成学生在很低学龄就出现“学不动”的情况。
◎背景
此次8000所英国小学采用中式数学教学方法,并非英国首次探索引进中国教学方法。早在几年前,英国已开始反思其教育模式并与中国开展了系列实质性交流。
2014年,英国教育大臣率领英国教育代表团专程到上海“取经”,在多所上海中小学实地探访数学教育经验。此后,英国教育部还与上海市互派小学数学老师,开展分享教学经验等相关合作。2015年2月,英国引进中国的教辅材料《一课一练》。
中国数学教育之所以引起西方教育界的关注,与2009、2012连续两届PISA测试中上海学生在数学、阅读和科学素养科目上均位列60余个参试国家(地区)第一的成绩有关。教育圈内专家认为,尽管PISA测试的结果并不能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好坏,但这个成绩确实值得骄傲。另外,2020年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中国取得了主办权,这是数学教育界的“奥运会”,从某个侧面也反映了中国数学教育的优势。
焦点2
中英基础教育有何异同?
深圳高级中学王丽老师等多位赴英教学交流的教师、BBC纪录片中的邹海连老师对中、西方基础教育的教学大纲、课堂管理、授课方式及师生关系、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印象深刻:
教学大纲方面:中式基础教育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各学校有统一的教学进度安排,整体教学的计划性更好;英国基础教育教学大纲随意性更强,学生没有固定课本,各个学校选用的教材不一样,由老师来为学生设计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每门课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分班。
课堂管理方面:英国中小学课堂班级人数一般是10人小班,国内课堂班级人数一般四五十人,有的30人左右;中国课堂秩序和纪律要求严格,英国课堂管理灵活,不要求整齐划一。
授课方式方面:中式课堂主要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兼有课堂讨论。英国中小学课堂主要是以学生讨论、参与为主,老师是课堂中的辅助角色,整个课堂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随时能够讨论。“前者学习计划性强,但会出现有的学习节奏慢的学生跟不上、有时学生听课听久了易出现‘人在心不在’的情况;后者课堂随意性强,但学生参与度高、上课睡觉的学生很少见。”
师生关系方面:中式课堂上大多强调老师的权威,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英国中小学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间相对随意亲和,比较常见的是老师引导激发学生讨论的课堂形式。
教学评价方面:中式课堂对学生评价相对单一,更多时候学生的学习测试、考试成绩等成为对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英国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系统较为复杂,既要看学生课堂上讨论程度、积极性及表现等,也要看学生的作业情况、家长的反馈等。
焦点3
中式教育还有哪些要改进?
陈晓:近些年来,中、西方基础教育一直在融合发展、互相取长补短,英国教育部推广中式数学教学也是其中的一个案例。无论赞弹,中国师生家长都要用平常心看待这件事情。
中国的基础教育有着不可替代优势一面、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但中国的基础教育在教学资源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要以更开放心态学习英国等国家个性化课程设置等。不同学生的成长所需是多元的,能否以个性化课程引领每个学生发展所需,是基础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需要。
谢荣斌:近年来中国基础教育在学习全球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已有不少探索和做法。比如,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模式,开设走班制、小班制、社团类活动、自主选课等做法。这些探索都显示出中国基础教育在改变以往做法、推动学生们“有张有弛”的学习方法。
不过,这并不代表中式基础教育方法已经至臻完美,仍然有不少地方要不断改善。比如中国基础教育中日常课例研讨、课题研究等大多是指向教学方法的研究,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相对偏少;整个教学评价指标中能否将学习成绩之外的学习情感、学习动机、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关注进来?如何“因材施教”为特殊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培养及其成长空间建立完善的通道?这些问题都需要中国基础教育在“统”与“放”的艺术上做好平衡。
储朝晖:英国此番决定引进中式教育,并不意味着中式教育法“战胜”了英式教育法。因为两国的文化背景、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有太多不同。英国此次引进中式教育法,更多是对原有教育方法的一种补充,其目的是增加其教学的多样性,以获得多种教育模式的优势。
因此,对于不同国家的教育模式,我们不能盲目单一用孰优孰劣来作绝对评价,更应该借此机会考虑增加我们自身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中式课堂VS英国课堂
VS
中国“重基础强化知识点过关 ”
英国“重讨论及实践应用能力”
中英两国的中小学课堂模式迥异,让不少赴英国体验过当地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中国老师感到印象深刻。
深圳高级中学数学教师王丽曾在2014年10月至12月参加了赴英国海外培训,在此期间,她到英国多所中小学参观,深入课堂观察一线教学。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英国课堂重视引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王丽介绍,她在英国南部一所初中学校体验数学课时看到,老师在讲解《怎样购物最划算》这个内容时,通过在PPT上展示土豆、薯片等物品及价格,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来搭配不同的物品,从而获得折扣的最优方案。但课堂上学生们人手一个计算器,所有的基本计算都是通过计算器进行。
“类似的题目在中国课堂上更多地会通过例题、计算方法等来引导学生的基础训练。”王丽说,中国的数学教育重视基础,从小学就开始通过练习来提高运算能力,到小学毕业时,解决数学的计算问题应该说相当轻松。
曾两次参加赴英海培的深圳市南山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陈清容对英国中小学课堂的体验感受也颇多。在她看来,中、英两地基础教育课堂有异有同,相同的是重视课堂合作讨论,新课改以来的中国课堂也开始逐渐加强了学生课堂合作讨论环节。
不同的是,英国课堂重视引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陈清容介绍,在英国当地一所小学三年级科学课课堂教学观摩时,当老师讲解“导体半导体知识”时,老师让学生们逐一展示课前各自准备带回课堂的材料,然后把准备好的导电检验设备放在课堂上,现场让学生逐个实验,检验各自带回的材料是否导电体,结果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对知识的记忆也很深刻。
在其他一些课上表现方面,两个国家对相同学习内容的通达途径也不同。陈清容介绍,在英国当地一堂讲解乘法运算的数学课,老师通过表格等形象的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一般乘法计算过程,对运算的道理强调不多;而中国课堂在讲解乘法运算时大多会通过多举例的方式教会学生用“竖式”方法来计算,并在教学竖式计算时,用多种方法来解释可以这样运算的道理(算理),结合算理来学习计算方法,既强调算理,又掌握了计算方法。
前者关注乘法运算过程的理解,后者注重运算的道理和运算的方法,还保障了运算结果的准确性。
“从内容来看,中英两国数学教育相似,都有涉及到相关的知识点,但中英教师的教学意识会有所不同。”在陈清容看来,中国课堂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发现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力求学生在重要知识点上人人过关、稳打稳扎。但英国老师在这方面没有明显的要求,更注重学生在课堂的互动、讨论表现等。
【来源】上学了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