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②|红军遗孀等夫72年:不肯相信他已牺牲

南方+ 记者 祁雷 丁铨  2016-08-01 08:55

(本期联盟党报:江西日报)

在江西省赣州市下属的瑞金、于都、兴国等地,处处可见当年中央苏区存在的痕迹……据统计,仅赣南苏区,当年总人口240万,参加红军的就有33万人,参加赤卫队、洗衣队等支前作战的约60万人,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10.8万余人。

7月中旬,沿线省级党报联盟采访团重走长征路,第一站来到江西,挖掘红色老区里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

等夫72年:不愿相信他已牺牲

视频来源:重庆电视台

“哎呀嘞,要我唱歌那个难,我心中想你就打寒颤,喊我等你就等你,不知不觉就等了70年,等了70年从来没见面,不知道你在哪边。”

这是池煜华老人生前最爱哼唱的小曲,在她生命的72年、26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一直在兴国县教富村的老家,苦苦等待参加红军的丈夫李才莲归来。

池煜华老人生前留影。南方+记者 丁铨 摄

在苏区时期,李才莲是与项英、陈毅等人齐名的共产党“高官”。1935年,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参与领导开展游击战争,遭叛徒背叛,不幸遇害。

但池煜华不肯相信丈夫已经牺牲了,她一直记得丈夫出征前“你要等着我,革命成功了,我一定会回家”的诺言。

每天清晨和傍晚,池煜华都会站在大门的门槛上,望着对面的小路,盼望着丈夫归来的身影。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青丝一直等到白头。家门口那条厚实的杉木门坎也被她踩得凹进去了一大块。

每当想念丈夫,池煜华总会掏出李才莲当年送给她的一面小镜子看看。经过70年的风霜,镜面早已经模糊,铁镜架上也是布满了锈痕,但她却视若珍宝。

南方+记者 丁铨 翻拍

1999年,当地政府帮池煜华在村里最好的地段盖了一座两层小楼,但老人却一直不肯搬离老家,嘴上念叨着,才莲会回来的,我怕他回来找不到我呀……

千里寻夫惊动毛主席

(据江西省党员搞内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作者:原兴国党史办 黄健民)

池煜华老人清楚地记得,婚后三天,丈夫就沿着村前那条弯弯小路,踏上了革命的征途。从此,别离多,相聚少,六七年中,夫妻相会总共不到半个月。

主力红军北上后,丈夫便杳如黄鹤。她曾多方打听,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也曾化装成讨饭婆子,到瑞金、宁都等地千里寻夫。

李才莲(1914-1935) 人民网图片

一次,在一个茶亭坳里,她无意中发现了一张国民党悬赏捉拿“匪首”李才莲的布告,才欣喜若狂:丈夫还活着,活着,说不定他也在寻找自己呢。于是,她回到家中,等啊等,一直等到解放后,丈夫依然杳无音讯。

望眼欲穿的她还曾给毛主席写过一封信。书信很快由中央办公厅转到了和李才莲共同战斗过的蔡畅同志手里。蔡大姐请全国妇联的同志给她写来了回信,信中说,由于年代久远,寻找可能要一定时间,嘱她耐心等待,努力工作。

于是,她又在无边无际的等待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可惜,等来的却是民政部门发给她的一张烈士证明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李才莲和池煜华的故事,屡屡见诸报刊杂志、电视荧屏,其中,电视纪录片《老镜子》还荣获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图为山歌剧《老镜子》剧照。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2005年4月24日上午,95岁的池煜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经过72年的漫长等待,她终于与丈夫李才莲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

【统筹】洪奕宜 曾妮

【记者】祁雷

编辑 李啸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