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西湖拟连通东江青年河,实现生态补水

东江时报  2016-07-28 15:00

到2020年,主要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到2030年,主要河流绿色廊道基本形成,河岸植被覆盖率超过80%。近日,惠州市水务局发布《惠州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划》),即日起市民可提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按照省水利厅工作部署和《惠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安排,惠州市水务局委托广东省水文局惠州水文分局编制了《规划》。该稿已按照各县(区)政府、市直有关单位及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东时记者看到,《规划》的思路是坚持修复与保护并重,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生态环境,进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顶层设计。重点主要针对惠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水库、重要湖泊、湿地以及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的水域,包括东江、西枝江、西湖湿地、潼湖湿地等。

《规划》坦言,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目标不可能是返回到某种本来不清楚的原始状态,也不是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而是立足河流生态系统现状,积极创造条件,发挥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使河流廊道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使其具有健康性和可持续性。

东江 加大东江干流沿岸截污

东江是广东省东江流域各市的重要供水通道,肩负深圳、东莞、惠州乃至香港等地数千万人的生活、生产用水。与此同时,东江惠州段也是深圳、惠州的排水通道,深圳东部区域排水通过淡水河进入东江,惠州市大部分区域排水通过西枝江等15条大小河涌汇入东江,水污染负荷较大。

“针对东江惠州段作为惠州市城市重要饮用水源地的重要地位,确保供水安全,控源减污是重中之重,应结合防洪堤、水景观、水源涵养林建设等工程,强化东江惠州段水源保护区的水质保护。”《规划》提出,将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结合惠州市小流域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推进,加大东江干流沿岸截污治污力度,通过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方案,确保近期东江干流水质不恶化,远期水质有好转。

《规划》明确要坚持定期开展东江增殖放流活动,结合禁渔休渔措施,保证东江干流鱼类种群和数量得到恢复。此外,提出要加大水政监察巡查力度,定期开展东江水面保洁清理;加强东江河道管理,减少人工干扰;加强东江中下游堤围达标建设,提高防洪能力等。

西枝江 以金山河为样本治理

《规划》介绍,近年来,惠州市政府完成了对西枝江的支流金山河的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在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的同时,通过完善两岸截污管网、生态补水及景观美化等措施。这不仅解决金山河的水污染问题,还将金山河打造成为集防洪排涝、休闲观光、人水和谐、宜居宜业的综合样板亲水景观,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规划》建议,今后几年,应以金山河为示范,加大治理力度,合理安排进度,从防洪排涝、水污染治理、城市景观、道路交通等方面综合统筹考虑,实施河道防洪、截污、清淤、补水等综合治理,尽早完成西枝江流域内的其它几条城市河涌及主要支流淡水河、白花河、梁化河、碧山河的综合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工作,推动整个西枝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潼湖湿地 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

潼湖湿地是广东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被称为“惠州之肾”,其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规划》提出,潼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目标在于逐步恢复退化的潼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达到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持续状态。

其修复要点与技术将针对潼湖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不足展开,包括对湿地植被、鸟类、鱼类、两栖爬行类、小型兽类、昆虫、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修复措施。主要措施包括提高湿地植物多样性;提高鸟类的物种多样性;提高鱼类的种群数量;提高两栖爬行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小型兽类的物种多样性;提高昆虫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西湖湿地 湖外湖边湖内三重保护

“保护生态系统要从环境——生物两方面的整体性考虑,需要在现有的规划基础上进行修改,明确保护西湖生态功能的完整性,改善保护西湖生态系统的模式。”《规划》提出,可以通过景观生态绿岛与生物节流单元带截拦污染物;依靠岸边微生物——植物生物圈截拦和吸收污染物,净化水体;利用在湖面和湖内空间,放置合适的生物浮床与填料,增加功能性微生物量,利用生物手段吸收有机、磷氮污染物。以此建立湖外、湖边、湖内三重污染防护生态系统,加强湖泊自净能力。

“目前西湖的景区管理、水资源、水利防洪、环境保护、绿化等职能分属于不同部门,形成多头管理,协调困难。”《规划》建议,可以通过提升西湖管理处的管理权限或由一个部门负责西湖水环境、周边环境的统一管理;考虑职能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建立涉及西湖相关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将惠州西湖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方的管理与保护的理念整合,以便实行一体化管理和保护。

《规划》提出要积极推动河湖连通、生态补水工程。根据《广东省水资源保护规划》相关成果,2020年完成惠州西湖河湖连通、生态补水工程,投资729万元。东江——西湖连通工程规划2条线路:西线引水线路为东江——青年河——西湖的菱湖;东线引水线路为东江——西湖的平湖。

相关链接

近期目标(到2020年)

主要河道水质明显改善

到2020年,主要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河网湖泊生物多样性有所改善;河道整治、水系网络优化;完善水生态保障体系;水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遏制;主要水域生态用水得到基本保障;完善大坝运行方式,改善水文情势。建设重点河段的河岸林带、包括护堤林带、护岸灌木惠州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带、荒地草本植物带、岸坡生物防护带、水生植物带等,建成绿色廊道走廊。河流岸线植被化率较现状明显提高。建设湿地保护区,重点加强潼湖湿地、金山湖湿地等生态容量大、生物多样性重要性明显的湿地保护,保证基本生态水量和栖息地规模,开展人工湿地建设,形成多处集防洪、污水处理、生态景观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新斑块。

远期目标(到2030年)

主要河流绿色廊道形成

到2030年,主要河流绿色廊道基本形成,河岸植被覆盖率超过80%,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基本实现水清、岸绿、水流通畅的河流健康修复目标。以湿地系统为依托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改善,全市乃至城市近郊多处湿地成为鸟类等物种的天堂,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提高。基本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把惠州市建设成为“水清、水活、水净、水美”、江河湖泊水景观交相辉映、蓝天碧水与绿色城市相互融合、人水和谐的滨水生态城市。

温馨提醒

市民即日起可提建议

目前,惠州市水务局正对《规划》征求意见,自7月26日起30日内,社会各界人士如有意见和建议,可以书面或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方式向该局反馈。

电话:

0752-2846890

传真:

0752-2846846

电子邮箱:

huizhousz@126.com

联系地址:

惠州市惠城区江北金华路98号市水务局906室

编辑 糜朝霞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