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姚余栋:优先股是企业去杠杆重要“砝码”

南方+ 记者 龙金光  2016-07-26 14:09

在经济领域,“杠杆”就是通过借债,以较小的投入撬动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如企业向银行借贷、政府发行地方债等,都是“加杠杆”的行为。适度的杠杆对经济有益,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反而会拖累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指出,截至2014年末,中国经济整体负债总额为150.03万亿元。“去杠杆”被列为2016年的五大任务之一,可看作是为中国经济打一剂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防针”。

那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有多大空间,去杠杆又该怎么去……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并进行了释疑解惑。 

对策:企业去杠杆应结合降成本

南方日报:“去杠杆”被列为2016年的五大任务之一,为何要特别强调去杠杆呢?

姚余栋: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近年来增长较快,存在一定风险,但采用发达国家常用的货币利率手段去杠杆,往往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的负面作用。再者,金融机构的杠杆率也在上升,也应注意预防引发相应的金融风险。在经济处于合理区间和保持经济整体杠杆率适度增加的前提下,企业部门必须以去杠杆为主,及早增加股本。

南方日报:“去杠杆”的具体路径有哪些?

姚余栋:“去杠杆”最直接的途径是降低负债水平。从分子端看,可以出售资产偿债,减少新债发行,但减债方式都有紧缩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以偿债或出售资产的方式偿债,会导致资产价格下跌。去杠杆还有分母端的对策,即努力扩大GDP规模,改革并保持一定增速,同时控制债务增速,是降低杠杆率的关键所在。

2016年,中国经济仍将受制于外部需求低迷与内部产能过剩,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再者,对于既有的业务与投资规模,减少资金融入可能会引起震动。那么去杠杆该怎么去?事实上,为企业降成本就好了,通过贷转债、债转优先股等模式,就把去杠杆、降成本连接在一起了。

具体而言,当信贷企业经营发生临时性困难,如果在资金方面有所改善,即能通过未来的发展偿还债务时,银行可以将持有的债权转化为优先股,既可避免因银行抽贷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也可化解企业信用风险成为银行坏账。

南方日报:通过发行优先股方式为企业降低杠杆,具体有哪些优点?

姚余栋:首先是盘活了银行的不良资产;其次为企业获得了一个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就能很好地结合起来,而不是互相拆台;三是建立优先股转让市场,这个市场将来非常大,不但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还包括资产证券化的一些市场,优先股转让市场同时也是对多层次资本体系的一个补充。

测算:企业部门去杠杆需筹10万亿

南方日报:你刚谈到,为企业降成本可通过贷转债去杠杆,大概可以为企业节省多少成本?

姚余栋:前面提到降成本可考虑贷转债,将贷款转成债券。比如说,企业的银行贷款截至2015年8月份余额为90万亿元左右,其中1/3是中长期贷款,如果将这个中长期贷款的30%,约10万亿元转换成企业债券,目前一般的贷款利率都是在6%—7%之间,要是转成债券,利率就可以降到4%左右,10万亿元一年就能省2000亿元的成本。同时,可以把银行贷款的1年—3年的期限变成债券的3年—10年,腾出更长的发展空间,是对企业杠杆的优化。降低利息可让期限更符合企业发展的时间需求,把间接融资变为直接融资,提高了融资效率。

南方日报:去年财政部下达了超过3万亿元的地方政府置换债券额度。这样做,可以延长债务期限,降低存量债务成本,缓释系统性金融风险。发行优先股与地方债的置换,是否异曲同工?

姚余栋:是的。基于地方债的置换,我们看到的效果是,去年上半年有3.2万亿元地方债置换成中长期债券,节省了财政支出600亿—900亿元。

同样的道理,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偿还银行贷款,首先可降低利息,另外也提高了债务资产的流动性。而且债券可根据信用等级进行市场定价,能更好地让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

南方日报:发行优先股的需求有多大?市场规模有多大?

姚余栋:目前,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压力逐渐增大,而商业银行的资金供给能力是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截至2015年末,7家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筹资2658亿元,预计商业银行在“十三五”期间以优先股形式筹资的需求约为1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将增长到4万亿—5万亿元。

据我们测算,企业部门去杠杆需要筹集10万亿元资本金,其中债转优先股能够一次性给企业补充3万亿元资本。

另外,到2020年,城镇化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如果其中10%左右的资金以优先股的形式筹集,这个市场的规模将有4万亿—5万亿元。

建议:未来一定要走向直接融资

南方日报:为企业降低成本,是保障在“去杠杆”过程中不出现系统性风险的举措之一。那么,为企业降低成本,还有哪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姚余栋:为企业减成本,首先要强化企业自身“造血”机能,依靠内在方式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是抑制债务风险的最根本的途径,也是保持经济持久活力的基本路径。另外,也可以考虑适度下调企业缴纳五险一金的比率。

南方日报:如果降低社保缴费比例,社保的资金缺口怎么补?

姚余栋:我国社保基金目前总体安全,但随着基金收入从前几年的平均增幅20%左右降至10%左右,加上老龄化加剧,真正出现社保基金的总体缺口至少要到2030年,也就是说还有15年的时间。要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这段时间是可以利用的空间期。可以适度降低社保费率,比如在2016年到2025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这10年保持社保低费率,以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的发展。只要这10年间实体经济发展好了,社保费是可以补回来的。

此外,我们也呼吁促进国有资产的收益和存量向社保与公共服务领域转移。

南方日报:你提到的这个转移,比例需要多大?

姚余栋:我们测算了一下,划拨比例至少要达到30%,太低就弥补不了缺口。

100多家国有资产属于国家、带有战略性的央企,原则上是不能动的。但是地方上的国企,积累了很多资产,可以主要从这儿划。比如山东就已划了30%。

南方日报:对于建立去杠杆的长效机制,需要从哪些方面建设?

姚余栋:中国一定要走向直接融资,将来一定是资本市场为主导。而我们现在的市场结构是二八开,八成是银行融资。当下,应大力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股权融资市场以及场外市场。比如,发行高收益债券,扩展优先股,降低资本负债率,尤其是鼓励高科技企业发债,买者自担风险,打破刚性兑付。必须强调,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一定要让直接融资比例超过间接融资。

策划/统筹:卢轶


编辑 邓红英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