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5 10:50
作为英国历史上又一个重要转折点的首相,特蕾莎·梅能否站在历史的高处,重新定位英国在国际秩序中的角色和作用,有效整合全球新的资源,创造新的价值,将决定英国能否至少继续保持现在的状态和国际地位,甚至扩大自身的全球影响力。
文|宋雄伟
2016年7月13日,继“铁娘子”撒切尔之后,英国产生了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特蕾莎·梅。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她,沉稳、低调、干练,且具有强大的领导力,是英国保守党政府的四朝元老。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她就一直是保守党内部的核心成员。2010年以来,特蕾莎·梅就担任英国政府的内政大臣,协助前任首相卡梅伦处理事关英国国民安全的移民、边境控制,以及国内警察改革等重大议题,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和行政经验。然而,特殊的历史时期注定她的首相之路并不会一帆风顺。她将会碰到哪些主要议题,又会有哪些潜在的困境和危险,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分析的重要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英国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
首相之路
2015年英国大选时,时任英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向英国社会公众承诺,将由民众通过一人一票的方式来决定英国是否继续留在欧盟。赢得选举后,卡梅伦按照承诺做出了时间安排,开始了各方的角力。最终,2016年6月的公投,令不少人感到震惊,英国人最终选择了离开欧盟。这场玩大的“脱欧游戏”既有必然性,更带着强烈的偶然性。
然而,这也将特蕾莎·梅的政治生涯推到了顶峰。脱欧公投结果揭晓后,卡梅伦当即对外宣布辞职,并等待新的保守党领袖产生,正式移交首相权力。通常来讲,这一过程往往会持续几个月的时间,从保守党党内候选人提名,组建团队,提出口号,进行辩论,党内选举,确定新领袖是一个较为激烈和漫长的过程。然而,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伦敦前市长鲍里斯(Boris Johnson)甚至在还没有正式开始竞争前,便宣布退出保守党领袖竞争。另外一位竞争对手利德索姆(Andrea Leadsome)在竞选中本有一定的希望,但她的策略严重失误,引起了党内成员和英国公众的强烈不满。她攻击特蕾莎·梅没有子女,不可能真正对这个国家产生责任感,也不能够真正体会普通公众所面临的生活窘境和难处。这种攻击策略显得非常低级。在外界持续的谴责声中,利德索姆仅坚持了不到3周时间就宣布退出竞选。可以说,是历史的车轮将特蕾莎·梅迅速推上了首相宝座,她即将面对的也是任何人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的复杂情况。
特蕾莎·梅的主要议题
7月13日傍晚,特蕾莎·梅正式入住唐宁街10号,开始了英国政府的新时代。然而,这位女首相是在特殊的历史情况下产生的,也意味着她所面临的主要议题也会富有极强的时代特征。特蕾莎·梅的主要议题将会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议题一:应对英国“后脱欧时代”的复杂局面。在特蕾莎·梅的应职演讲中,她提到,“脱欧就是脱欧”(Brexit is Brexit),尊重英国多数选民的决定,带领全体人民一起为英国寻找新的定位和方向,在后脱欧时代赢得英国的战略主动权。虽然,特蕾莎·梅在公投中是坚定的留欧支持者,但成为首相后,她所履行的责任是将脱欧进行到底。尽管数百万人在脱欧后搜集网上签名,要求政府重新考虑与欧盟的关系,甚至要求进行第二次公投。但这都不在特蕾莎·梅的计划中。接下来留给特蕾莎·梅的时间并不多,什么时候启动程序,先谈哪个领域,如何兼顾各方利益,以及如何与非欧盟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建立新型贸易关系,各种问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逻辑链条。稍有大意,便会使她领导的英国政府处处受到掣肘。
议题二:运用“什么理念”,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英国政府。特蕾莎·梅在保守党任重要职位多年,深受保守党历届领袖和其执政理念的影响。对于她来讲,运用“什么理念”,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英国政府是既需要向保守党回答,也需要向英国民众回答的核心问题。她在就职演讲中提出,“国家不能仅仅服务于那些少数派,更要服务于我们每一个人,还要给民众更多的生活自主权,共同建立一个更美好的英国”。这向我们透露的信号是“中间路线”,即她会尝试从“左”和“右”的保守主义分歧中寻求平衡,也为保守党2020年的英国大选慢慢铺垫。然而,政治口号总是容易脱口而出,特蕾莎·梅的智慧需要体现在如何系统性的谋划政策方案,赢得内阁全体支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英国民众感受到她的理念。此外,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英国政府更需要她的领导力和行动力。
议题三:怎么样更好地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特蕾莎·梅的就职演讲中有一半篇幅的论述与公共服务紧密相关。她谈到了社会不公、公立学校、就业、收入分配,以及住房等重要议题,而这些全部都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历届英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的议题,对于特蕾莎·梅来讲同样也是施政重点。然而,历届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重要区别是在“怎么样”建设的问题上。究竟如何同时发挥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也一直是英国政府所探寻的基本问题。卡梅伦在公共服务上围绕“大社会”理念进行了系统性的改革,评价喜忧参半。笔者以为,特蕾莎·梅将会延着卡梅伦的基本思路继续在公共服务供给改革上投入较多精力。
潜在危机
特蕾莎·梅的首相之路看似一帆风顺,却也隐藏着不少潜在的危机。特殊的历史时期不仅需要她的勇气和智慧,更需要防患于未然,避免潜在的危机和困境。
危机一:后脱欧时代可能面临的英国内部分裂。英国决定脱欧后,苏格兰政府的反应最为强烈,除了理念方面的原因外,最大的恐惧来源于经济利益。如果脱欧,苏格兰将会从欧盟失去一大笔资金援助,这将使苏格兰本就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特蕾莎·梅成为首相后随即奔赴苏格兰会见第一首相、民族党领袖尼古拉·施特金,承诺要在与苏格兰等地区充分协商,达成一致,且产生符合英国整体利益的“英国方法”时,才将正式启动脱欧程序。然而,什么是“英国方法”是很模糊的。苏格兰长期以来独立的呼声一直很高,现任第一首相2014年也是坚定的苏格兰独立支持者。因此,笔者以为,脱欧过程中碰触到苏格兰敏感神经的机率大幅增加,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苏格兰独立的第二次公投。
危机二:平衡保守党内部的“左右”之争。保守党内部的“左右”之争是历届保守党领袖尝试努力解决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卡梅伦的脱欧公投其实是对保守党内部右翼势力的一种妥协。同样,对于特蕾莎·梅来说仍然面临这样的挑战。从现在内阁的构成来看,新一届内阁中共有24位成员,留欧派占71%,脱欧派占29%。这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岗位皆由脱欧派来掌控。比如,大卫·戴维斯任脱欧事务部部长,前伦敦市长鲍里斯任外交部部长,福克斯则被任命为国际贸易部部长。在实际脱欧进程中,由于他们强烈的脱欧动机,可能会打破保守党内部的平衡,形成新一轮的“左右”之争,从而破坏内阁的团结。这个问题对于特蕾莎·梅来讲是潜在的定时炸弹,不可小视。
作为英国历史上又一个重要转折点的首相,特蕾莎·梅能否站在历史的高处,重新定位英国在国际秩序中的角色和作用,有效整合全球新的资源,创造新的价值,将决定英国能否至少继续保持现在的状态和国际地位,甚至扩大自身的全球影响力。特蕾莎·梅的任务很重,压力不小,我们拭目以待,她会将英国带向何方。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特蕾莎 · 梅将把英国带往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