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三年三步走,惠州逾4万相对贫困人口明年全部脱贫

南方+ 记者 刘光明宝  2016-07-25 08:07

博罗柏塘镇罗塘村,靠种山茶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实现了脱贫。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惠州41784相对贫困人口,2017年要全部实现脱贫。

近日,惠州召开全市深化农村改革暨精准扶贫工作会议,传达了中央和省有关会议精神,并明确了上述目标。根据工作部署,惠州的扶贫工作从今年起分为三年三步走,直至2018年进一步巩固提高扶贫成效,高水平通过全省脱贫攻坚检查验收。

惠州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黄雁行指出,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农村和农业,解决这个短板靠两招,即农村改革和精准扶贫,要从宏观上把握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要求各地各部门按照会议部署落实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

相对贫困户主要分布在欠发达的边远山区革命老区

据了解,按照中央部署,全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到2020年要确保全部脱贫,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广东按“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提出到2018脱贫。惠州则将脱贫的期限定在2017年。

副市长黄树正介绍,经过多年努力,惠州市贫困人口大量减少,但剩下来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尤其是相对贫困户主要分布在欠发达的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实现稳定脱贫难度较大。另外,少数单位在网上录入数据、建档立卡工作方面存在误差,需要进一步完善。

他介绍,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按年度分三步走。到今年底,无劳动能力的21322相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五保实施政策兜底。到2017年底,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即7365元,确保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相对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即9820元。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要达到相当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到2018年,进一步巩固提高扶贫成效,高水平通过全省脱贫攻坚检查验收。

为此,惠州制定出台了《惠州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实施意见(2016年—2018年)》、《惠州市新时期相对贫困村定点扶贫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方案。同时,组织开展了3期200多人业务培训,将符合条件、建档立卡的相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社保兜底脱贫。

因地制宜精准扶贫“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惠州各地对于如何扶贫展开了探索。博罗县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结合7个省级贫困村实际,拟定发展“农业示范基地”、“空中花园立体栽培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项目,并探索发展“光伏发电”、“保险扶贫”和“金融扶贫”等扶贫新模式。目前,正在麻陂镇的洪湖村建设“光伏发电”试点项目。

谈到光伏发电项目,黄树正结合调研情况也作了介绍。他说,大约2万元可以建一个光伏发电设施,回报率在12%—15%。大别山区也有光伏扶贫项目,国家电网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根据实践总结的经验,搞小水电损耗大,其他竞争大的行业又不稳定。所以评估下来,光伏发电是比较好的扶贫措施。当然,各地具体如何做还是要因地制宜,不要求都搞光伏发电,不搞“一刀切”。

为做到精准扶贫,博罗县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的帮扶措施,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确保产业项目或增收项目对贫困村、户的全覆盖,实现“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人人有收入”。

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是省级相对贫困村,市委办驻村工作组有关负责人介绍,工作组强化产业扶贫。计划由村集体整合部分村民的土地,入股位于蓝田乡的惠州凤凰大地生态旅游开发项目。这样既可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也可以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将协助推进位于上东村的龙门县瑶池圣泉国际生态度假区项目。该项目是省市2016年重点项目,规划建设瑶池圣泉温泉、盘古广场,瑶族风情水街、文化广场、文化体验村、瑶医药种植基地等,目前已完成用地指标申请工作。

在拥有42条村的惠东县多祝镇,省、市级贫困村就有22个。该镇创新使用微信平台,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业务交流微信群,使之成为精准扶贫工作记录薄和动态信息汇集平台。借此快速处理了一批问题,及时解释了相关政策和操作规程。

精准扶贫“精准”在哪?

惠州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开展了拉网式的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要建立完善省、市、县联网数据平台,逐村逐户实施建档立卡。做到一户一卡、一村一册,适时更新网上录入数据和帮扶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从市到县到镇到村,每一级有据可查、精确无误,对帮扶成效实施动态管理和监测。

精准统计识别贫困户

经核查认定,惠州有148个省、市相对贫困村,18138户相对贫困户,41784相对贫困人口。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共有5422户20462人,无劳动能力的共有12716户21322人。

定点定人定责帮扶

针对2万余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惠州市安排了500个挂钩帮扶单位和7000多名党员干部实施定点、定人、定责帮扶,并于4月15日前进村对接,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结对帮扶工作。要突出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施计,提高脱贫效益。抓好资产收益、资源开发、参与入股、产业、就业、教育、住房保障、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扶贫。

到今年底,要把无劳动能力的2万余名相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五保,实施政策兜底。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政策,做到应保尽保,稳定解决基本的生计问题。

编辑 谢志清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