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1 18:36
外地船只非法在黄杨河倾倒垃圾事件发生后,斗门区高度重视,从17日起,斗门共投入900多人次对黄杨河受影响河段的垃圾进行打捞,目前已清理超16000袋垃圾,预计打捞工作22日结束。
本报19日曾报道《斗门黄杨河现12公里“垃圾带”》,引起不少市民关注。笔者21日从斗门区水务局了解到,从19日开始,白蕉、莲洲两镇沿线村居纷纷投入到垃圾清理工作中,对东侧螺洲河虾山水闸、西侧赤粉水道长安水闸,南侧西南水闸的“垃圾带”进行打捞清理。
笔者21日上午乘船沿黄杨河往受影响河段走,一路看到,前几天河岸边还飘满五颜六色塑料袋等生活垃圾的水面,经过打捞清理后基本恢复洁净。现场有打捞人员身着黄色救生衣划船慢行,并使用编织网沿河道打捞垃圾;有头戴帽子,手带手套,脚穿水鞋全幅“武装”下水捡垃圾,将河面上漂浮的塑料袋、泡沫、浮萍等垃圾清理上岸。
在虾山水闸打捞点笔者看到,河堤上堆放着用一袋袋用白色胶袋装的垃圾,足足有一公里长,看起来十分壮观。“从今天(21日)清理的情况来看,白蕉镇下午基本可以完成打捞工作,莲洲镇因为受风向和水流的影响,打捞的难度要比白蕉大,明天还有一些收尾的工作”现场清洁人员说。
斗门区水政监察大队大队长陈振朝告诉记者,由于受风向影响,加上岸边草木丛生,大型打捞机械无法投入作业,只能采用“人海战术”打捞清理。本次清理行动共出动900多人次,白蕉镇和莲洲镇目前已清理垃圾超16000袋,预计打捞工作22日结束。
据悉,所有打捞上岸的垃圾和漂浮物均会组织车辆运至当地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防止对河流的二次污染。
【来源】南方+原创稿件
【采写】吴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