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三无园区”逆袭跑出“凤泉湖速度”

南方日报  2016-07-21 10:07

在潮州凤泉湖高新区项目一期入口,路边的一块展示牌上有三张醒目的照片。这三张照片分别摄于2015年的1月、7月和12月,显示在短短一年时间里,这片园区从一片荒凉变成了厂房林立。

目前,凤泉湖高新区已引进超亿元项目66个,其中在建项目48个,建成项目7个,成为潮州贯彻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6月6日,省委书记胡春华在潮州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凤泉湖高新区的建设成效,要求把“凤泉湖模式”复制到其他产业园区的建设中去。为落实这一精神,目前潮安分园、临港分园、潮州高铁新城等重大发展平台已经在推广凤泉湖经验。

曾经,这里开发八年仍然是一片空地,甚至一度面临“要不要干脆关掉”的问题。如今,一天一变样的建设进度令人振奋。凤泉湖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如何成功逆袭?

近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更辉带队的南方报业“1+X”报道组来到潮州,探寻“凤泉湖速度”的奥秘。

 园区厂房正在快速建起。

从“还要不要继续开发”到“如何做得更快更好”

走进凤泉湖园区,记者看到,现场的景象与半年多以前的那张照片又有了很大不同。目前,园区内湖北系列项目已有12个封顶,广东金南方电器充电桩等2个项目新动工,齐塔光伏太阳能发电配件等2个项目开始勘探,深圳华联、大数据园区等5个项目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仅用88天,就完成了凤泉湖污水处理厂项目主体工程。”凤泉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仰锐介绍,除了一期项目快速建设以外,园区二期、三期开发建设前期工作也在按计划推进,“镇园合一”的总体规划已完成初稿。

很难想像,一年半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一张白纸,属无基础、无项目、无前景的“三无园区”。

针对园区经过8年建设依然一片空地的情况,2015年正月初七,潮州市委书记李水华把干部们拉到荒凉的园区开现场会,尖锐地提出:“这里还要不要继续开发?”

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对此指出,“帮扶干部要敢于担当,敢啃硬骨头”。新组建的园区开发团队积极破解园区“土地长期闲置、生活配套不足、入园成本高、审批环节多”四个瓶颈问题,探索“厂房招商、专业招商、乡贤招商”三种招商模式,凤泉湖高新区开始走上高速逆袭之路。

去年6月,潮州市政府正式授予凤泉湖高新区管委会行使相关市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共67项,以及在高新区范围内使用市直10个职能部门行政审批“2号章”,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加快项目落地。

除了管理权限下放之外,中山对口帮扶潮州指挥部也将业务骨干全部充实到园区一线,园区管委会理顺机制,建立入园项目全程代办制度,安排专职人员实行“保姆式”服务,全程免费协助办理项目落户涉及备案、立项、环评、施工报建、工商税务登记等手续。

潮州中炬公司副总经理周进目前在园区担任着“项目保姆”一职。为了提供周到的服务,他和其他同事一起认真学习企业入园所涉及的手续,手把手地指导企业开展工作。据介绍,“项目保姆”的角色根据实际情况在变动,目前充当这个角色的有40多人。

干部们也一心扑在了园区建设上。一次,凤泉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振升在潮汕机场候机室里,听到一个商人在询问凤泉湖高新区的情况,立刻过去向对方介绍起来,后来这个商人来到园区投资建厂。

行政效能的提升加快了项目落地。在吸引企业入驻方面,高新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用更快的速度吸引企业到来。

李杰是湖北荣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他告诉记者,荣信系列项目的老板们都是潮汕人,当年通过招商引资去湖北办企业,现在则返回潮汕,“落叶归根,大家还是想回来。”据了解,高新区与湖北荣信集团签订了项目投资框架协议,由其作为投资发起方,从外地“打包引进”20个超亿元优质项目落户,现已全部动工。

这正是高新区开展“专业机构”招商及“乡贤招商”的代表之作。“潮汕乡贤遍及全球,他们投资反哺家乡的意愿强烈,因此园区面向海内外潮汕籍企业家及其关联企业开展‘靶向招商’,集中力量引进旗舰型企业,例如从长三角引进的上海明园集团、太安堂集团等。”吴振升介绍。

同时,园区还开发了21万平方米通用厂房,为入园项目提供“带着设备和工人就能生产”的便利,减少了企业投资成本和建设周期。

在一系列新举措释放的红利下,凤泉湖高新区正成为潮州投资和创业的热土。目前,园区已引进超亿元项目66个,其中在建项目48个,建成项目7个。

2016年正月的“初七会”上,李水华再次发问,但这次的问题变成了“凤泉湖高新区如何能做得更快更好?”

从在全省排名倒数到考核成绩名列前茅

速度上去了,但如果质量上不去,凤泉湖也仅仅做到了“更快”而做不到“更好”。

“凤泉湖高新区引进项目不是只看数量和投资,曾经有一个50多亿元的项目,因为环境容量的考虑,毅然放弃了。”潮州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殷昭举告诉记者,园区重点规划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产业布局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符合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需要,也符合潮州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材料项目,上海明园集团投资15亿元的新型金属质感材料项目目前已经落户凤泉湖。

“这种彩色粒子是我们跟上海纳米中心合作研发的,目前这一技术拥有专利,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未来将在潮州进行批量生产。”在凤泉湖高新区内的一栋办公楼里,潮州明园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刘佳向记者展示了一种新材料。

她介绍,目前常见的彩色材料一般都是表层喷漆,比如汽车门,刮一下有可能会露出底色,而这种材料内部也是彩色的,不仅耐刮擦,而且省掉了喷涂这个高污染环节,环保的同时还使得成本降低了30%—50%。“这一材料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例如电脑、家电外壳等,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这样一个抢手的新材料项目缘何选择凤泉湖高新区呢?“当时确实有很多地方政府邀请我们去投资建厂,但最后我们还是选择了潮州。”刘佳表示,一是考虑市场因素,塑胶行业是广东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潮州更是有玩具市场、家电市场集聚;二是考虑区位因素,潮州处于闽粤经济带中心,地理位置较好。

还有重要的一点,明园公司的董事长就是潮汕人,本来也想为家乡做一些贡献,而潮州的态度也让他们十分感动,市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三顾茅庐”,并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与其对接。

此外,作为国家减排目标责任书项目,同时也是园区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径南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2万吨。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进入单机调试阶段,将于7月底联动试水。该项目总投资额8988万元,采用先进的环保处理工艺。

园区还经多番努力,引进深圳华联世纪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日产2000吨生物基醇燃料生产项目,将园区污水资源化、能源化处理,实现污水循环利用,最终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便利的交通也是园区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作为园区中轴线的中山大道目前已开工建设,道路总长度5.8公里,路宽32米,项目总投资4.14亿元,该道路争取在今年建成通车,将凤泉湖高新区与铁铺镇连接起来。

同时,园区外围X086线及S335线也进行了拓宽改建,彻底改变“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旧面貌。如今,从园区到潮汕机场和厦深高铁站,都只需30分钟,到潮州市区的时间更是缩短到20分钟。

目前,凤泉湖高新区正在编制总体规划,按照“镇园合一”的要求,建设生态型产业园。以前,凤泉湖高新区年年在全省产业园区考核中排名倒数,项目提速提质后,一举逆袭成功,考核成绩名列前茅。现在的凤泉湖,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老是垫底的凤泉湖了。

2016年4月13日,全省产业园区会议在凤泉湖高新区召开。

从“每次开会都挨批”到承办全省产业园现场会

“凤泉湖速度”得到了省里的认可。以前,潮州的干部们最怕开全省产业园区会,因为“每次开会都挨批”。但是今年4月13日,全省产业园区会议在凤泉湖高新区召开,省领导对凤泉湖的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委书记胡春华在潮州调研时,要求把凤泉湖模式复制到其他产业园区建设中去。

其实,在建设初期,凤泉湖高新区也同很多园区一样,面临着几大普遍性的难题:土地闲置严重、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企业入园成本高等。对此,当地分别采取对策,将难题“逐个击破”。

在中山对口帮扶团队正式接手时,园区基本上是一片空地,然而,这些空地实际上已被本地企业占用完毕,又占而未建,“圈地”现象严重,导致优质项目无法进园。

潮州市下定决心改变这一状况,冲破“熟人社会”的关系藩篱。吴振升介绍,园区的主要领导分头找到企业老板沟通,分类清理闲置土地。“我们要求企业写下承诺,如果项目不再建设,两个月之内必须把地交出来,政府退还其缴纳的钱,一切严格按照土地管理办法执行。”

目前,园区被占土地已全部清理完毕,共收回土地27宗3000多亩。盘活的土地已全部供给新的投资企业,并为下一步招商引资和新项目落地腾出了空间。

园区生活配套设施不足影响了企业的进驻,为此,凤泉湖高新区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为提升园区企业招工吸引力,园区3万平方米员工生活配套项目已建成,专门兴建了员工宿舍,规划建设集商场、市场、电影院、医疗等配套的园区综合服务区,其中“中炬科技园”面积1.7万平方米的员工生活配套设施已竣工。

而针对企业入园成本高的问题,当地设立了中山市帮扶园区产业基金,从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和项目促进奖等多个方面推动项目入园建设。吴振升介绍,对于单个固定资产总投资超5亿元的项目,可享受“一企一策”扶持政策,激发了企业落户热情。

殷昭举表示,凤泉湖的发展方式符合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也符合潮州市发展实际,目前潮州已将“凤泉湖模式”推广到潮安分园、临港分园,以及高铁新城、闽粤合作区、韩东新城等重大发展平台的建设中,推动全市重大发展平台齐头并进,尽快形成产业发展的聚合效应。

潮州凤泉湖高新区从昔日的一片空地发展到如今的厂房林立,成为潮州贯彻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记者观察

“凤泉湖速度”的产生并非偶然

从一片空地、一张白纸,属无基础、无项目、无前景的“三无园区”,到引进超亿元项目66个,广东凤泉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成就了项目落地的“凤泉湖速度”。潮州也一改往年全省产业园区评比倒数的状况,得到省里的肯定。

丰硕的成果引来聚焦。记者发现,“凤泉湖速度”的产生并非偶然,除了创新举措破解发展瓶颈以外,“四个底线”的提出也符合了持续发展的需求。在下一轮发展浪潮中,把握机遇、总结提升,将优秀的发展模式复制到其他产业园区中去,提升的不仅是潮州在粤东振兴崛起版图中的地位,更是全省一笔不可多得的经验财富。

通过清理土地、下放权限等措施,凤泉湖高新区清理了顽疾,破解园区发展瓶颈,使得建设速度提升。同时,速度和质量需要辩证地看待,“凤泉湖速度”并不是一味求快,而是要求每个入园项目均达到环境保护、投资强度、建设进度和产出效益“四个底线”。

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园区重点引进新材料、新能源项目,如上海明园集团,就是不走以往的发展老路,在注重速度、总量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质量。

在采访中,凤泉湖高新区有关负责人多次强调,园区周围的山不会一刀切地推平,而是根据坡度、环保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园中有山、山中有园、园中有厂、厂中有山”的思路进行开发,建设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园区。

在“四个底线”的要求下,凤泉湖高新区着力通过中山及珠三角地区和潮州产业共建,实现产业高水平转移,推动同一产业、同一企业在中山及珠三角地区和潮州整体布局、一体发展。未来的凤泉湖高新区将有望成为“国家级新兴产业示范园”,打造潮州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山(潮州)产业转移园区是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由凤泉湖分园、南山分园、临港分园、潮安分园、饶平分园、潮州新区分园构成,共“一区六园”。其中凤泉湖分园是六大片区中规划面积最大、发展基础最为薄弱的全新开发片区。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园区,却凭借种种有利举措,取得了最突出的进展。

正因如此,凤泉湖的经验十分值得借鉴。凤泉湖园区处在福建自贸区和广东自贸区的交接点,随着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园区的海、陆、空运立体交通将更加便利,区位优势更加突出,高铁新城、闽粤经济合作区、韩东新城等发展平台的规划建设也将为园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相辅相成。

将“凤泉湖模式”推广到潮州其他项目建设中,助推潮州市“一中心三片区”建设,将为粤东片区崛起,乃至全省的振兴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凤泉湖园区

中山(潮州)产业转移园区是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由凤泉湖分园、南山分园、临港分园等构成,共“一区六园”。

凤泉湖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26.42平方公里(合计39630亩),其中,一期起步区占地共4500亩。

起步区至2015年初,八年了还是一片空地,属无基础、无项目、无前景的“三无园区”。

从2015年正月初七起,园区一年半内变化迅速,至今厂房林立:

截至今年6月底,入园项目有66个,计划总投资人民币140.29亿元,共有48个项目动工建设,已建成投产项目7个,预计今年底将有一批项目试产。

【原标题】潮州凤泉湖高新区一年多引进超亿元项目66个

“三无园区”逆袭跑出“凤泉湖速度”

【来源】南方日报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刘倩 王俊峰 廖奕文 苏仕日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杜玮淦 通讯员 陈榆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策划:练学华

统筹:肖开润


编辑 苏仕日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