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吓一跳!原来榕城有这么多特产

揭阳日报  2016-07-20 10:35

榕城有丰富的特产,不管属于哪一类,榕城的特产都凝聚着榕城人的聪明才智,蕴含着榕城的文化精神,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物化现象。记录下历史上有过或者尚处发展过程的特产,描述它们成其为“特”的优势,探讨地方特产的打造与发展,这是一个集经济、文化于一体的课题。

榕城位于榕江平原中部,南北有紫峰、黄岐山并立,地形多样,加上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的阳光充足,雨水丰沛等自然条件,故此特产多样。

当然,这些“特有”的产品,主要是农作物类,不等同于“绝无仅有”,主要是在同类产品中,其品质优良,胜于他处。这固然跟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有关,更与历代农人的精心培育、栽培有关。只有后者,才是这些特产脱颖而出的关键。

远近闻名的锣鼓石红花榱。郑楚藩 摄

下面把榕城现有特产中有经济、市场价值、发展潜力罗列于后:

仙窖韭菜  

仙窖历史上以种植蔬菜著名,所种韭菜,叶粗而脆,香浓而甘,自民国时期已蜚声远近。唯因田园减少,产量下降,经济效益不大。以其种移植其他土质相似的地方,应是可行的办法。

西林大粒鸡心黄皮  

肉多核小,肉质晶莹,味甜而略带酸味,别具风韵。其出名已久,唯种植数量所限,影响不太大,若借地扩种,也有发展前途。

口吴西洋菜  

口吴在仙桥河上游,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所产西洋菜,叶色青翠,枝茎酥脆,味道甘厚而有韵味,且有相当的药效,向来为市区民众所欢迎。

锣鼓石红花榱  

在仙桥高湖村锣鼓石“大圆”(平交)中,春季开花暗红色,与通常芒果开白花有异。“结果硕大,皮薄肉厚,鲜甜可口”,是这一巨大果树成为“远近闻名的珍果”的特色。所谓“鲜甜可口”,应为“相馥深厚”。这才是其知名的根本。

神港鱼  

神港在梅云厚洋村后,原是一处江港,上世纪80年代前、中期改造为鱼塘。“因港深而肥,故神港鱼驰名各地。”

汤前木仔、柿  

汤前村在梅云街道,正对紫峰山。其村后有平原,为深厚沙质土层,在其地所种木仔(番石榴)、柿,或酸甜有韵,或胶润清甜,故自昔有名远近,并称为“汤前木仔、柿”,其村所产荔枝,也享盛誉,或许跟水质有某种关系。

白银马齿蚬  

宋人彭延年《浦口村居好》组诗中有“朝醒蚬可羹”之句。这种见之诗咏的蚬即马齿蚬,以南河白银洲一带所产最为出名。以其地为沙质河床,而微生物丰富,蚬肉肥而无“土味”之故。“每逢晨昏潮退,妇孺成群捞蚬于村边河滩,故民俗有‘白垠掠蚬陈’之说,是境内一道特有的生产景观。”其地50年代农民林炎城所选育水稻良种“十石歉”、“炎城择”,曾在全国广为推广。

奎地乌叶荔枝  

梅云奎地村所产乌叶荔枝,100多年以前就“誉满潮汕”,是著名水果特产,肉厚而味道清甜,没有一般荔枝浓重的酸味。

东泮涂蜞  

即禾虫,以东泮村所产者最出名。《东山区志》有记:“涂蜞,又称禾虫,生于稻田土里,夜间河水淹上之后,便从土里钻出,浮游水中。系高蛋白软体动物,营养丰富,味鲜美。每当中秋后盛产期,东泮青壮年倾乡出动,设网具于港口或田隙捕掠,或用船拦网于北河下游捕捞。”后因大量使用农药,以及农田变城区,涂蜞这种著名特产已经濒临绝迹了。

尖石白饭桃  

东阳尖石在黄岐山南麓,山园多种水果,其中农历五月成熟的“白饭桃”,个头大,“白里透红,肉脆多汁,远近闻名”。由于品质优良且保持良好,时至今日,犹有相当的市场竞争力。

岐宁“无名果”  

《东山区志》载,本区岐宁村虎头岭西面“桂马饮泉”山坡丛石之旁,有奇果一粒,村民不知其名,故称之“无名果”。据记,该树“高4丈,冠径约2丈,主干直径1尺,笔直,树皮似杉;叶似玉兰,叶尾稍尖,终年常绿。树极能结果。但结果之前却从未见其花。每年四月,叶腋处有灰白蕾长出,后逐渐发育成果。果于六月成熟,状如山东梨,大者重半市斤;皮色淡黄,有水微粒状凸起;果肉也淡黄,且有纹状;有籽,味极酸,无毒,可吃食。或野梨之一种,抑或旧志《物产》所载之‘酸枣’?尚待考证。”

尚有其他类型,以知名度稍逊而不一一罗列。

编辑 李婉芬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