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日报 2016-07-19 10:34
酷暑难耐,到游泳池戏水玩耍成了不少人消暑纳凉的不二选择。在尽情享受凉快的同时,游泳安全也备受关注,作为泳池安全最重要的一道“防线”,救生员的素质可谓攸关人命。
近日,记者对揭阳市多家游泳馆和游泳池进行走访,发现承担着救生任务的游泳救生员素质参差不齐,多数为无证上岗,更有甚者为学生兼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记者走访:游泳池救生员多无证上岗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游泳馆和游泳池,发现多数游泳场馆为露天游泳池,所配备的救生员人数是根据泳池面积大小和数量而定的,少则2名,多则十几名。同时,除了少数大型的游泳场馆外,其他多数游泳池的救生员都没有统一着装,佩戴有关证件,让人一时难以分辨,只能靠其坐在观望椅上来确定身份。当记者提出是否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问题后,大部分救生员都是闪烁其词,只有极少数救生员坦言并没有持证上岗。
救生员小洪是广州一高校体育专业的大三学生,他告诉记者,每年暑假他都会在游泳池兼职当救生员,赚取零花钱,因为是体育生,专业能力过关,又懂基本的急救知识,所以即使没有职业资格证,应聘救生员职位也不难,他的不少同学也都有过暑假兼职救生员的经历。
从事游泳教学培训工作多年的陈教练曾在市区多个小区游泳池授课,他透露,很多小区游泳池的救生员都没有持证上岗,而一些大型游泳馆的救生员也并不全都持有职业资格证,“一般有两三个‘有证’的就算不错了。”陈教练说,普通的小区游泳池救生员,很多都是临时人员,只要水性好,有相关工作经验,再经过简单的救生培训就可以上岗了。
▎市民反映:鲜有人知救生员须持证上岗
记者了解到,根据有关规定,游泳救生员被纳入国家体育行业特种工种,必须经过岗位培训,掌握游泳、预防、施救等技能,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就业。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市民对此并不了解,鲜少有人关注游泳池救生员是否持有相关证件。
今年暑假,家住仙桥街道的黄女士像往年一样,一有空闲时间就带着8岁的儿子到游泳池游泳戏水。“儿子都是在儿童区玩,水浅,我又在边上陪着,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当记者问其是否留意过泳池安全的问题时,黄女士一脸茫然地摇摇头,表示自己并不懂,也从未留意过游泳池救生员,更不知道救生员需持证上岗。不过黄女士认为,只要救生员会游泳,发生意外时能救人就行,不一定需要证件。
市民曾小姐是一名游泳爱好者,每年夏天都会到游泳池里畅泳一番,她告诉记者,选择游泳池她首要看环境和水质,如果游泳池环境脏乱差、水质不达标,她是坚决不会下水游泳的,而对于救生员,她认为既然游泳池经营者聘用了他们,肯定会有相关的业务培训,所以一直以来她都是持放心状态。
▎业内人士:非专业人员很难达到救生要求
“正规的游泳救生员需要具备全面的技术和知识,不仅要会游泳,还要掌握救护技术,如人工呼吸、心脏按压、肩背护送等,因此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考取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是很难达到救生工作要求的。”市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培训师连远斌如是说。
不过,连远斌坦言,虽然救生员责任重大,不是随便就可以担当的,但是在现实中不少游泳池的救生员都是无证上岗,甚至有些是学生兼职,并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从2014年到2015年,揭阳市通过考试取得游泳池救生员职业资格证的有72人,这样一个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游泳池的救生员需求。”连远斌说,有证的救生员缺口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从业者和经营者安全意识淡薄,“参加培训、考试需要自费,不少人不愿意花这样一笔钱,而经营者为了节省成本,聘用非专业人员,也导致部分人认为只要水性好就能应聘到救生员职位,考不考证无所谓。”同时,市场监管不规范,也让不少人存在侥幸心理,而无视救生工作的正规培训。
“救生员是高危行业,事关人命,不可儿戏。”连远斌表示,为了给市民提供一个安全的游泳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规范市场,同时加大宣传,让人们认识到救生工作专业培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