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们注意!孩子长不高可能是病,内分泌或有问题

南方+ 记者 王彪  2016-07-19 09:24

在人的诸多指标中,身高或许最为“硬性”。体重可通过饮食和锻炼调整,技能可以培养,经验可以累积,唯独身高这项数值一旦进入成年,就很难再有显著增长。

根据国内矮小症发病率和人口基数计算,惠州市14岁以下生长发育迟缓儿童总数高达2万人左右。然而,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是家长还是各种教育机构,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都有待提高,根据网络调查,在孩子处于最为关键的幼儿期时,即使发现明显比同龄孩子矮小,也有相当家长选择继续观察而不是及时寻求专家意见。

▶误区

营养跟上了,孩子就能长高

7月16日上午,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四五岁的小男孩来到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楼2楼儿科的12号诊室门口。小男孩表情显得有点害怕,妈妈急忙安慰:“别怕,不是来打针,就是让医生看看。”身高至少有175厘米的爸爸说,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个子比同龄的孩子矮,作为家长看着着急,就带来找医生看看。

他们之所以在这一天到医院,主要是因为市中心人民医院当天开展的“关注矮小,助力成长——暑期儿童矮身材义诊”公益活动。记者从早上8时半守候到11时半左右,前来咨询的家庭络绎不绝。在场的医护人员免费给孩子做身高体重测量、生长发育评估、矮身材筛查,活动全程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现场专家介绍,身材矮小可能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学业、交际、就业、婚恋乃至心理和性格。但是,儿童期矮身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超过半数家长不相信孩子身材矮小会最终导致长大成人后身高也矮于正常人。据统计,近1/3家长没有科学测量儿童身高的习惯;30%家长误认为只要营养跟上了,就能继续长高;75%的家长不知矮小儿童应该去儿童生长发育门诊进行检查和及时干预。

来自中华医学会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现有矮小人口约3900万人。在所有矮小人口中,4到15岁需要治疗的患儿约有700万,但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名。具体到惠州市来说,14岁以下生长发育迟缓儿童总数可能达2万人左右。参加7月16日活动并接受家长咨询的儿科主任医师卢莉敏表示,近年来自己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关注矮小症儿童的活动,每次前来咨询的家长都不少,但自己平时主要接诊其他常见疾病,总的来看前来咨询的不多,真正接受治疗的就更少。

▶网调

孩子长不高,近四成家长选择观察

惠州的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持有怎样的关注和态度呢?《南方日报·惠州观察》联合本地论坛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情况并不乐观。

在参与网络调查的网友中,九成左右家庭的孩子在6岁以下,另外10%左右的孩子年龄在6到18岁之间。在测量身高体重的频率方面,六成左右的家长每月测量一次,近两成家长每次测量的时间间隔长达一年,还有14%的家长甚至做不到每年测量一次,只有8%的家长会每周为孩子测量一次。

此外,当问到是否了解国内孩子每个年龄段平均身高和体重时,2/3的家长表示“有一点了解”,但明确表示“知道”的只有两成。令人有些困惑的是,在网调中,超过一半的家长表示最关心孩子的生长发育。

与上述专家说法相一致的是,半数家长将影响孩子生长发育主要的后天因素归结为饮食习惯。在对待孩子身高的态度方面,14%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身高较矮,当孩子的身高和体重与同龄人有较大差异时,近四成家长选择继续观察,三成多的家长选择在饮食和生活上进行调节,只有不到三成的家长会寻求健康方面专家的建议和帮助。

对于惠州孩子的身体状况,市体育局负责人表示,每年都会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体质监测,但相关数据统一上报省体育局,不便对外公布。不过,该负责人表示,惠州的情况和全国均值相差不大,前些年地处南方的惠州,儿童平均身高会比全国均值低一点,但现在很多北方人南下,南方人北上,加上生活条件的改善,差别就更不明显了。

在监测方式上,该负责人透露,惠州的体质监测和每个学校的体检相结合,覆盖惠州的全部中小学生,在监测内容上主要包括身高、体重和运动能力,而运动能力涵盖较为广泛,主要通过跑步、跳远、投掷等运动项目的成绩来体现。

“数据收集不难,但数据的分析工作不好做,需要专家团队,惠州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力量。”这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真相

3岁前和青春期最关键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著。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比2002年降低2.5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3.2%和9.0%,比2002年降低3.1和4.4个百分点。

“孩子是否矮小,可以参考国家在2015年发布的标准,低于这个标准都应该引起重视。”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卢莉敏说,孩子的生长发育问题,比如矮小或性早熟,有些大意的家长本身没有发现,而是等到别人发现了提醒才知道。

那么,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属于矮小症?除了对照国家公布的相关身高均值数据之外,卢莉敏还建议,由于矮小症的发病比例约为3%,如果孩子在上学的班级里同龄人中身高处于倒数,就要引起注意。

“人的身高增长有两个关键阶段,一个是三岁以内的婴儿期,另一个是8—12岁开始的青春期”,卢莉敏说,并非所有时期的身高增加都与营养值有关。婴幼儿一般在第一年长25厘米,这个时间的身高主要和营养有关,第二年可以长10到12厘米,第三年8到10厘米,如果这个时期内没有长够,之后就很难弥补,3岁之后到青春期之间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大约每年5—7厘米,再之后就是青春期会长的快一些,但相比较而言,还是3岁之前的婴儿期最为关键。

“三岁以内的孩子都要做儿童保健和定期检查,一岁内每三个月做一次,一岁到三岁之间每半年做一次,有这方面数据就可以发现(矮小症)。”卢莉敏说,可惜很多家长没有这方面意识,没有定时去做,就会延误最佳看病时机。在她接触过的100多例,很多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年龄越大费用越高,年龄越小费用越少,等女孩到12岁(骨龄),男孩到13岁(骨龄),不仅费用高,而且治疗效果也不好。

▶提醒

开始长得快,长大未必高

对7月16日的义诊活动,卢莉敏介绍,这种活动一般每年都会举行一次,今年的义诊有20多个家庭咨询,其中10多位孩子属于矮小,但大部分只是略微低于正常值,只有两个属于明显的矮小症。

矮小症不光是身高问题,还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候。卢莉敏建议身高相对矮小的孩子可以做骨龄检查。

骨龄,顾名思义就是骨骼的年龄,和一般所说的年龄差别在一岁之内。卢莉敏说,矮小症儿童在骨龄小的时候应检查心肝肾功能,以综合判断身体状况。

对于孩子出现矮小的原因,卢莉敏表示,内分泌的因素占了七成,环境、疾病和遗传等多种因素也可能导致矮小症的出现。

内分泌因素,具体来说就是生长激素缺乏,“如果肾上腺素一下分泌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孩子可能开始时长得很快,身高比同龄人还要高,但是会导致骨头闭合早,骨龄晚,生长的后劲不足,成年后往往并不具有身高优势。”卢莉敏说,对于孩子来说,生长激素因素导致的性早熟,同样会以骨头早闭合、骨龄老化为代价。

在营养因素方面,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消息,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对于婴幼儿及孕产妇等特定人群,要特别关注生命早期的1000天的营养,所谓1000天就是从怀孕开始到婴儿出生后的2周岁,这一段时间的营养状况将对孩子未来的身体健康、智力发育起到重要作用。对于贫血、消瘦等营养不良的人群,建议要在确保摄入足够主食的前提下,增加奶类、大豆和豆制品的摄入,保持膳食的多样性,满足身体对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需求。

■知多D

家长不必“谈激素色变”

对于矮小症患儿,医生通常会建议使用生长激素,但很多家长会立即表示放弃治疗,因为他们觉得“生长激素是激素,小孩子不能用”。

对此,卢莉敏坦言,每年都会遇到两三例症状比较严重的,只能用生长激素治疗。“肯定也会有副作用,但没有哪种药是完全没有副作用的,所有用药的孩子,我们都会要求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身体复查。”

有专家表示,人体内激素有很多种类,人们通常所说的“激素”一般是指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这类激素确实不适宜长期给孩子使用,但生长激素是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虽然也冠名“激素”,但无论从来源、化学结构,还是从生理、药理作用上来说,均与糖皮质激素及性激素完全不同,因此不会产生糖皮质激素及性激素的副作用,家长完全不必“谈激素色变”。及早诊断,恰当地采用生长激素来治疗矮小症,可有效改善身高。

【记者】王彪 通讯员 张娜妹

编辑 谢志清

相关文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