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2016-07-18 10:46
连州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共治理河长344.306公里,受益人口达25.93万人,防护农田13.05万亩。
连州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成为群众一致称赞的民心工程。
“5月20日那天,我本来已经做好准备搬家具了,没想到完全没有水淹。”石角村村民成大伯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多亏政府的河流治理,修了河堤,我们的房子才免受洪水侵蚀。现在,我们睡觉踏实多了!”
村民的称赞,源于连州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连州地处粤北山区,五岭南麓,北江支流连江上游,境内河道众多、水网密布。与大江大河相比,这些中小河流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薄弱。在今年的5月20日和6月13日,连州市大范围迎来强降雨,湟川河水位在6月13日14时达到93.72米,超过警戒水位2米多。但得益于连州市中小河流治理,洪水被挡在防洪堤前,一片片绿油油的农作物长势喜人。
近年来,连州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共治理河长344.306公里,受益人口达25.93万人,防护农田13.05万亩,成为群众一致称赞的民心工程。
▶治理344公里河道
近26万村民受益
“金坑河河道直,弯道少,水流特别湍急,冲击力大。一遇山洪,洪水漫溢淹没沿河两岸村庄及良田,威胁两岸的安全,对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连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金坑河属于东陂河一级支流,河道平均坡降大,具有洪水汇流时间短、流速快、冲击力和破坏力大等显著特性,属典型的山区河流。
多年来,该河流域水患频发,让两岸村民一到雨季便愁眉不展。
提及2013年8月16日的经历,居住在河堤边的成大伯至今心有余悸。当天,连州镇普降大雨,金坑河河水暴涨,凶猛的河水漫过堤岸,把石角段140多米河堤冲毁,有30多米公路路基被掏空1米多。特别是洪水把河堤冲毁后形成了一个近2米深的大坑。
“房屋地基距离深坑不远,每晚睡觉都提心吊胆,深怕房屋突然倒塌。”村民成大伯说。
为此,连州把金坑河列入2015年度中小河流河道生态治理示范工程,于2015年11月动工,总投资2523万元,治理河道长10.6公里,河道清淤长2.5公里,新建护岸9公里,修复拦河陂5座,重建拦河陂4座。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
在今年的“5·20”暴雨和“6·13”暴雨中,金坑河治理工程的效果得到了显现。“5月20日那天,我已经做好准备打算搬家具了,没想到完全没有水淹的情况。”村民成大伯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
上游水利设施损毁,下游大面积受淹,这是以往金坑河河水暴涨时的情景。如今,上述情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稳固的河堤和安居乐业的景象。据连州市水务局统计,近年来,连州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总治理河长344.306公里,受益人口达25.93万人。其中,瑶安小河流域治理工程受益人口1.28万人,广东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受益人口10.90万人,中央投资项目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受益人口13.75万人。
▶修筑河堤防水浸
保护13.05万亩农田
据村民回忆,每次金坑河河水暴涨都成为两岸村民的噩梦。“只要发洪水,两边的农田肯定会被淹,损失惨重。”
记者了解到,由于农田经常受淹,金坑河流域的村民想出了各种应对方法。在石角,不少村民在汛期已经不再种植不耐水淹的农作物。“春耕期间,我们村很少人会种植水稻。大部分都是种植花生、玉米等。”张伯表示,“水稻不耐淹。久而久之,几乎没有人会在春耕种水稻,都是过了汛期再种。”
不少村民坦言,由于受淹的风险大,大部分村民每年只种植一造水稻。部分村民甚至上半年不种植任何农作物,而是等汛期过后再开耕。“洪水会把水、泥土、垃圾等带到田里来,覆盖农作物的根茎、叶片等。如此一来,农作物很难继续生长。即便是我们现在种的花生,受淹超过两三天也会坏死。所以一些村民干脆就不种东西了。”
在高风险、低收益的压力下,许多村民会选择把土地闲置,改为外出务工谋生。“出去打工起码旱涝保收啊。”一位外出务工的青年告诉记者。目前,留在石角墟的村民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看到河堤防洪的成果,一些村民的想法开始改变。“以后种植农作物的时候不用再担心水淹的问题,可以多点选择。而且,这对土地流转也会有帮助。”
如今,农田大面积受淹的情况不再。据连州市水务局统计,近年来,连州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防护农田13.05万亩。其中,瑶安小河流域治理工程农田防护达到0.088万亩,广东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农田防护达到5.2万亩,中央投资项目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农田防护达到7.76万亩。
▶打造最美水环境
生态治理与自然共融
大水边村是受星子河水患影响最严重的村庄之一,同时也是中央投资项目星子河(星子镇区)治理工程整治后受惠最为明显的村庄之一。
“以前发大水的时候,淹了半层房子,而且河流很臭,经常有垃圾卡在桥下。”大水边村民老何告诉记者,“现在好了,前几天下了一晚上的大雨都没有淹上来,而且河道十分干净,我媳妇现在就在河边洗菜。”
两岸绿树掩映,村前清水潺潺,村道干净整洁……在大水边村,星子河治理工程让该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喜人变化。
“群众对河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防洪安全或者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还有对美丽河流的需求。”连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依托项目建设,把生态理念融入河道整治的全过程,尽量保留河堤两岸的树木,不轻易砍伐一棵树,通过“三清一加固”等一系列的举措全力打造绿色河道、生态河道、景观河道。
在“生态水利工程,打造最美水环境”理念的指引下,如今星子河两岸凹凸不平的路面一去不复返,空地上铺满了草皮、种上了树苗,河岸恢复了绿色、新农村的环境也越变越美。“现在村里修建了河堤,河水清澈了许多。现在,我们这些老人散步再也不用担心闻到恶臭了。”今年63岁的何阿姨说到此,一脸笑容。
谈及河岸绿化,连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实践经验来看,河岸是否进行绿化,效果差异很大。“没有绿化的河岸水土流失依旧明显,且视觉效果差。所以我们在民居集中区的河岸全部绿化,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有效提升河道的品位。”
星子河沿河两岸人口2万人,农田1.6万亩,是星子镇主要人口聚集区和农产品种植区。“做好河堤绿化美化,不仅可以让星子河沿岸风景得到整体提升,还可以吸引游客,增加村民收入。”
▶全面实行河长制
“三色预警”建管同步
河道变通畅了、水变清澈了、水质也普遍提高了一个等级……经过近年艰苦奋战,连州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已初显成效。“农村村民又回到了沿河洗漱、下河游泳的年代。”连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生动地举例。
然而,虽然连州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治理河段以清淤及生态性护岸施工为主,工程等级较低,但由于项目所整治的河道点多、面广、线长,因而存在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在中小河流治理完工后同步建立河道管护机制,连州市在河道的长效管护方面积极探索,着力完善,创新举措,先后出台了《连州市主要河流“河长制”实施方案》和《连州市中小河流实行“河长制”试行办法》,建立政府主导、水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河道良性管护机制。
同时,为了保证中小河流治理的成果,连州市对主要河道全面实行河长制,对每条河道的管理进行公示并落实河长职责;乡镇河道管理实行“三色预警”制,由镇河道管理监督考核小组按月对每条河道的治理情况,发布绿、黄、红等“三色”预警公示,形成镇指导、村落实、村民随时监督的治水长效管理机制。
此外,在业主负责、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的基础上,各乡镇成立项目管理小组,各村专门聘请了由村老干部、老党员或村民组长担任的质量监督员,专门编制并发放质量控制手册并进行现场质量管理培训,形成市、乡镇、村三级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连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建立了技术交底、工程例会、质量抽检、现场巡视和质量点评等五个质量管理制度。检查不合格的,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绝不姑息。”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邱羽琪 通讯员 唐锋 黎剑伟 刘云龙 陈志军 黄飞燕 陈智敏 策划/统筹:黄津
样本
防护瑶安小流域沿线10个村庄
山洪爆发、公路被冲毁、农田被淹、房屋倒塌……2006年6月18日是瑶安、三水两个瑶族乡村民们毕生难忘的日子。“那时候我家的房子被冲掉了半边墙角,大家都被困在家里走不出去。”回忆起当年山洪暴发的场景,三水乡新八村委会茶坪村村民黄阿姨心有余悸。
当重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时,两个瑶族乡再次经历洪水的考验:2007年7月15日山洪再次暴发,重建工作一度停滞。“我们都很怕汛期。汛期来了,一发大水,我们的房子又没了。”村民说。
为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广东省把瑶安乡小流域综合治理列为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总投资3800多万元。工程从2007年6月启动,至2011年10月全部竣工。
“当时由于河床的石头大且多,我们就想到用这些石头作为河堤建筑材料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清理河床和降低河床的高度,还可以节约资源,变废为宝。”连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工程建设包括10个村庄的防护,长度为5.755公里;农田防护为6.991公里;堤防加固4处,全长5.01公里;河道整治清淤长度为12.28km。其中高崀村防护工程、庙龙冲格栅坝工程、瑶安乡防护工程、瑶安乡拦河闸坝和三座桥梁改建工程作为连州市瑶安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应急工程。
“修了河堤,我们的房子免受洪水的侵袭,”红心村村民陈大伯说,“现在下大雨也不用随时准备跑上山了。”
“连州市瑶安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成以后,经受住几次大的洪水考验。”据连州市水务局数据显示,如2013年的两次洪水,连州全市受灾人口12.69万人,倒塌房屋106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6609万亩。而瑶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所保护的区域在这两次特大降雨中没有任何重大损失,沿岸群众、村庄和农田都安然无恙。
■链接
连州中小河流治理概况
“河畅、堤固、水清、生态”是连州市中小河流域治理的目标。近年来,连州市投入大量资金,致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功能,提升河道排洪能力,解决中小河流排洪泄洪能力差的问题,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目前正在施工的连州市“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以山区河道为主,11条河流治理项目全面进入施工阶段,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已发挥防洪效益,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发挥防洪效益的同时,连州市中小河流治理贯穿生态、自然两大理念,根据不同类型的河段因地制宜选择水系沟通、河底清淤、河面清障、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生态建设等工程措施,恢复并提升河道的综合功能,为连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助益。
连州市瑶安乡小流域综合治理:被列为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总投资3800多万元,防护10个村庄,防护长度为5.465公里,农田防护为6.991公里,河道整治清淤长度为12.28公里。
中央投资项目中小河流治理:建成保安、大路边、星子、西岸、东陂五个镇区所在地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共综合治理河道长42.15公里。
连州市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2015年全面启动,五年任务三年完成。五年计划总投资60885万元,治理河长289.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