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记者 邹明仲、谢樱等 2016-07-18 09:12
新华社电 近日,贵州毕节一名考生高考志愿“被填报”事件,引发舆论关注。考生的志愿是如何“被填报”的?招生院校有无违规行为?招生环节中出了哪些问题?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志愿是如何“被填报”的?
这名高考志愿“被填报”的毕节考生,名叫杨维嘉,是一名舞蹈艺术特长生,今年高考成绩是316分(文科)。高考成绩“出炉”当天,自称帮助学校做招生工作的学生张珊珊联系了她,并推荐了湖南都市职业学院,还向她索要准考证号和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密码。
杨维嘉说:“她告诉我,如果我给了她密码,学校会先进行审核,如果通过审核,会方便我第一时间被录取,还许诺我可以得到第一年3000元的助学金,还能和学校签订协议,在毕业的时候给我安排工作。”
杨维嘉说:“当时就是觉得反正成绩也不理想,姑且就把这个学校当作是一条‘后路’。第二天早上,就把准考证号和密码给了她。”
“但我多次嘱咐她,千万不要登录我的志愿填报系统,不要影响我填报其他志愿,她当时同意了。”杨维嘉说,“可几天后,填报系统启动的当天凌晨,我的高考志愿还是被填报了湖南都市职业学院,而且其他志愿也都被选择了放弃。”
杨维嘉向记者提供了几条落款为湖南都市职业学院的短信。短信上写道:“2016年我校的录取分数线文科估计387分”“低于这个分数线学校会第一时间帮你填报,以确保录取。”
记者联系到湖南都市职业学院的董事长吴芳和学生张珊珊。吴芳告诉记者,每年学校都会选派一些在校生帮助学校招生,此次替杨维嘉填报志愿的张珊珊正是学校的大一学生。
个人“误解”还是校方违规?
张珊珊告诉记者,招生期间,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帮招生老师挨个打考生电话,介绍学校和专业情况。
张珊珊称,给杨维嘉填报志愿是“误解了杨维嘉的意思”。她说:“当时多次交流后,杨维嘉表示过自己有填报本校的意向,成绩出来之后,杨维嘉就立即告诉了我她的分数,并且就把带有密码的准考证拍下来用QQ发给了我。”
“我是湖南的考生,不知道贵州的志愿填报是填后上交就不能改的,当时我以为她是要我帮她填志愿,而且填完之后能修改,没多想就帮她填了。我在她的第一志愿上填了我们学校,别的都是空白。”张珊珊说,填完之后她和杨维嘉联系,才意识到自己误解了杨维嘉的意思,闯了祸,一直非常自责。
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填报志愿绝对不属于学校主观上的故意“偷填”,但也暴露出学校在当地的招生负责人有工作上的疏漏、招生人员对于当地招生政策有误解等问题,学校将会查漏补缺,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理。
吴芳说:“按照贵州省招生考试院的录取流程,第一轮志愿投档后,如果这位考生上了我们学校的分数线又不愿意来就读,我们可以根据考生意愿不予录取,进行退档。然后考生可以等到8月的两次征集志愿的机会,再报考其他学校。”
湖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初步核实,“这是一起影响很坏的招生违规行为,一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一是责成学校向考生及家长公开道歉;二是积极与贵州省教育厅协调,妥善处理此事,在政策范围内尽可能地维护考生权益;三是成立专题小组,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作出严肃处理。”
谁该为“被填报”的志愿负责?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这类事件已多有发生,每次都会引起网友关于高考招考环节的热议。对于此次事件,不少网友认为,这名考生实在是不小心,缺少防范意识,无论如何也不能轻易将密码给陌生人。也有网友表示,这所学校应该严肃对待招生环节,消除一切漏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辉认为,这一事件暴露了个别高校在高考招生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社会、考生、学校、监管部门等各方反思,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储朝辉表示,任何学校也不能诱导、操纵考生填报志愿,替考生填志愿更是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应该彻底查清此事,并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履行好相应的监管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表示,高考招生环节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无论如何招生院校都不能代替考生填写志愿;高考事关每位考生的切身利益,招生院校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违法违规。
“很多考生对于报考志愿的程序还不是很清晰,对有关规范认识得不够,在招生录取环节中,考生一定要提高警惕,绝对不能向任何学校提供准考证号和密码,也不能轻易相信学校的任何承诺。”储朝辉说。
李立国说:“高考考生还未迈向社会,社会经验不足,这起事件也提示家长和高中老师,平时应多提醒考生,提高警惕性。”
他强调说,“高校的在校学生可以做一些辅助工作,实际的招生录取工作还是应该由专门负责招生的老师来做。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事件中学校负有一定的责任。”
【采写】记者邹明仲、谢樱、骆飞、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