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报业年度记者|欧阳妍:等待时间的回报

南方+  2016-07-18 07:59

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这是一群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党报集团新闻人。

这些“年度”中,既有从事媒体工作十余年,业绩骄人的老记者、老编辑,也有初出茅庐,声名鹊起的媒体新秀;既有身壮体健、铁脚马眼神仙肚的男儿,也有娇憨文弱、如邻家小妹的女孩。他们中,既有传统采编业务的尖子牛人,更有媒体融合转型的探索先锋。他们把担当付诸每天的忙忙碌碌,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事件细节的求证核对和每一个字眼的斟酌推敲。他们忠诚守望家国、真诚关爱民生。他们敏于发现真善美、敢于鞭挞假恶丑。他们身体力行,诠释了公平正义和匠人精神,传承着南方情怀和报人风骨。

在他们身上,挑战与创新、信念与担当,无不显示出“南方铁军”的激情与风采。他们是记者的标杆,他们无愧于优秀媒体人的代表。

敬礼,南方报业2015年度记者!


我是记者——欧阳妍(南方英文网副主任)

勉强能算80后,湖南人,倔强又执着,外表坚强内心柔软。南方英文网副主任。入职以来,写的稿子一堆,但大院内基本没人看。“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一直做,然后等待时间的回报。”怀着这个简单的信念,已在南方英文网摸爬滚打了13个年头。


等待时间的回报

文|欧阳妍

在289大院的这些年,遇到的牛人比比皆是。此次当选年度记者,自觉受之有愧。正因如此,我深知这份殊荣背后是对我们整个团队的肯定和期许。习惯了用英文写作,拿到题目,落笔维艰。小伙伴建议:不如用英文写个Personal Statement? 我说太Zhuangbility!

Anyway, 在咬烂了几个笔头之后,我终于开始提笔回顾我的职业生涯。

不仅记录故事,也成为故事的参与者

倔强,说好听点是有勇气和坚持,说不好听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有人欣赏有人鄙视,各人各看待。而正是因为这份倔强,让我与南方结缘。

我大学选择的专业方向是英语教育,毕业之后,毅然拒绝了父母安排的高校任教工作——一份在许多人眼里对一个女孩来说完美的职业,只身来到南方。因为年轻叛逆,想逃离父母庇护的羽翼,选择了这份对我来说新奇而又充满未知的职业。英文记者和网络编辑的奇妙组合吸引了我爱冒险的心,而之后的工作经历更让我坚定了这份选择。

入职第二年,广东省和美国夏威夷州建交20周年,夏威夷州州长琳达·林格女士率政界、教育界、企业界、文艺界、侨界等各方人士访问广东,参加两省州结好周年庆祝活动。当时,我对整个交流活动做了详细报道。活动结束一个月后的一个下午,我收到了琳达州长的亲笔签名信。她在信中说:“感谢你为这次活动做的精彩的图文报道,我已经在夏威夷的官网添加了Newsgd的链接,以便让更多的夏威夷的人民可以看到这些精彩的报道。这次访问让我们和广东在经济、文化、教育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也使两国人民加深了了解。”恍惚间,我的心里被某种东西触动,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记者,不仅记录故事,也会成为故事的参与者。一颗名为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种子在心中埋下,慢慢萌发。

一名10种身份自由切换的媒体人

13年前的春天,非典从广东蔓延,肆虐全国许多省市,被世界各国关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南方英文网诞生了。作为对外舆论斗争的前沿阵地,当疫情被控制、谣言被粉碎、人们的生活重归正轨之后,怎样继续吸引世界的目光?怎样继续完成对外宣传广东的使命?这个问题一问就是好多年。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了解和固有偏见,外媒在涉华报道中会流露出明显的倾向性色彩,常常在吹捧西方价值观的同时,贬损中国的发展道路,致使很多西方人对中国存在很深的误解。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和社会双重转型期,社会矛盾高发,负面题材无疑成为西方媒体误读和曲解中国的最好素材。而对于擅长做“正面报道”的国内媒体,外媒大多抱着天然的怀疑态度。如何把宏大的叙事转化为外国人真正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的话,是我们对外报道的重大难点。

在这条道路上,我和我的同事们一直在探索,从未停歇。

为了报道好时政新闻,我们主动策划选题,把国家方针大政做成可视化新闻,把各类数据化解成丰富的表格、图解,力求简单易懂。然而,要讲外国人能听明白的话,自己必须先吃透各类带着浓厚中国特色的名词术语。广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位于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我肩负着产经新闻的重担,更是不敢含糊。为了更准确地报道,文科出身的我恶补经济学,花了两年的周末时光去暨南大学研习经济学课程,但求由我笔下传递出的中国形象没有偏差。

为了报道在广东生活的外国人的故事,我们深入各种外国人社区,长期混迹于各大领馆、商会、外国人学校和留学生活动,挖掘他们在广东的生活故事:有的在淘金路开着小西餐厅,有的是某宝上身价最高的外籍模特,有的是深受欢迎的外籍教师,有的是对中国充满好奇的外国学子,有的已经在广东安居乐业、三代同堂……我们用这些最鲜活、最温情的故事,让世界看到广东的包容和进步。

英文媒体,在业内人士看来是一个潜力无限的行业。然而,潜力无限的潜台词往往是尚在起步。无先例可循,笨鸟只能先飞,倒练就了我的“十八般武艺”。除了当编辑,我还是翻译、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摄像记者、网页设计、新闻策划、主持人、活动策划、产品经理。我有时觉得自己简直像被装上了开关,按下Ctrl就能一键切换。

坦率地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我有过怀疑与动摇,也曾为自己的处境而迷茫。感谢同事们,尤其是从建网之初和我一起奋战的英文网主任张莹,没有他们无私的帮助、鼓励和支持,我不会有今天的成长。

坚守13年,等待时间的回报

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一直做,然后等待时间的回报。

2015年,我们等来了时间的回报。我们几个老编辑,带着一众新丁,厚积薄发,让英文网在Alexa上的排名从2015年初的60万位纵身跃上2016年初的4万位。

随着世界与中国的接触愈加频繁,中国在国际舞台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世界“读懂中国”“读懂广东”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信息化网络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交媒体的兴起,都为英文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英文网进行了第六次改版,没有哪一次改版能如此彻底。从理念到内容,我们都有了全新的提升。南方网总裁和总编辑亲自挂帅,带领我们朝着“广东省大外宣网络主平台”的目标前进。分管副总全力督办推动,凭着在报社各部门工作的宝贵经验,让我们在集团全媒体融合进程中如虎添翼。

年初,史上最多语言拜年视频的策划,让英文网迎来了开门红。

为了让全世界人民更了解我们的春节文化,增强广东与世界的情感纽带,在2015年农历新年前,在省外事办的协助下,经过短短一个月,英文网总共收集到了11个广东的友好省州州长和21个驻穗总领事的拜年短片,制作了“史上最多语言的拜年视频”。长期采访积累的外国人资源,在这个时候派上了大用场。

这个视频在传统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上共吸引超过10万人次观看,在微信和微博平台上受到了热捧。其中,英国、法国、希腊、意大利等11个国家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官方微博都转发了该视频,好评连连。同时,视频也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户外多媒体平台“南方全线通”播出,覆盖了广州市20多个商场和500万人群。

为了让我们的对外传播更有针对性,实现精准传播,我们升级了PC端,增加了用户中心,强化了分享、点赞等互动功能。开发了英文网手机版,开通了Twitter、Facebook等海外社交账号,丰富了我们的邮件外宣产品——《广东通讯》周刊,也开始运营英文网公众号“GD Today”。

2015年10月,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举行的“广东活动周”,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操练机会。集团派出我和南方日报经济部记者吴哲去米兰现场采访,两个部门第一次“融媒体”合作就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报纸和网络,中文和英文,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让这次对外宣传效果远高于预期,赢得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英文网和我个人也都因此受到了国新办和省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和通报表扬。

厚积薄发,一个专题策划把我这些年练就的武功通通检验了一遍。从前期采访、视频拍摄、专题制作到社交媒体和H5推送,环环相扣。

英文网从广东视角出发,有的放矢,先后推出省农业厅、意大利驻广州总领事、广东省贸促会、万科、欧洲摄影师等多篇中英双语专访。从当地观众、活动志愿者等角度切入,特别注重让参与世博的外国人自己讲述故事、传递感受,引起海外读者的共鸣。

这期间英文网联合中文编辑部推出的四期H5产品广受好评,尤其是闭幕当天推出的第四期“米兰世博会上的广东引力”,分别列举了广东在经济、企业、旅游、艺术、文化、饮食等方面的“强大引力”,让网友对“广东引力”有更形象的认知和更全面的了解。这期H5的内容阅读量达到54998次,收获点赞1489次,再次将活动推向高潮。

米兰世博会广东周的专题赢得了海内外大量读者点击,带动南方英文网在广东周期间的整体日均浏览量超过上月一倍,南方英文网官方微信粉丝数也在此期间出现了50%的快速增长。

在接下来的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英文网又一次次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2015年底,中央对中国未来五年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我手边,摆着的正是集团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

前路任重道远,让我们携手同行。


@胡南:如何做英文媒体?如何做英文网媒?如何做英文外宣网媒?作为一枚从纸媒转来的“新人”,妍姐是我刚进来时的导师,也是我一直的引路人。与常规的对内中文报道不同,对外报道完全是另一套思维逻辑,妍姐总能在重要场合抓住合适时机一击即中,制造出最大的效果。

【校对】曹柏英

编辑 麦宇旻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