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赣州成中国排涝界“网红”,传言到底几分真?

南方+ 记者 王倩  2016-07-14 14:48

▲ 江西赣州宋代古城因防洪功能明显,成为当地一张旅游名片。

“德制排水管的服务面积在市南区老城区微乎其微。”2016年7月12日,青岛市城市管理局排水管理处办公室主任乔全荣对南方周末说。

每年汛期来临,乔全荣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这些电话中有的是采访,有的则是表明要来青岛参观学习。与乔全荣遭遇类似的还有万幼楠,作为江西赣州市文物局研究员,自2010年起,每年5-8月他都要接待很多媒体的采访。

他们的忙碌源于这两座城市排涝的种种“神话”。青岛、赣州,已俨然成为中国排涝界的“网红”。前者因德制下水道而闻名网络,后者则以宋代福寿沟成媒体关注焦点。

2016年夏,南中国暴雨来势汹汹,城市内涝频发,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窘境再次成为国民热门话题。南方周末就此联系了青岛、赣州相关政府部门,探究这些特殊的地下管线目前到底作用几何。而这些所谓“排涝神器”风靡网络,亦折射出中国诸多城市内涝的尴尬现实。

▲ 青岛栈桥旁德国占领时期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

青岛:完全不属实

乎每年中国城市被暴雨击瘫时,网络上都要把这个神话复述一遍:“青岛是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不管下多大的雨,积水从不会没过脚脖子。”

流传甚广的一个段子是:“德国人在青岛待了17年,没建别墅大楼,没搞喷泉,把下水道给修了。可是100年以后,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下水道使用了百余年,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当年建下水道的德国公司已不存在。经同德国联络,青岛发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中国最不怕水淹的城市’的说法是互联网上传播的段子,青岛从未这样说过。‘油纸包’的传言,完全不属实。”青岛市城市管理局排水管理处这样斩钉截铁回复南方周末。

在乔全荣看来,“油纸包”的说法明显缺乏常识:“下水道一般是陶的、瓷的或者水泥的,不存在金属元件。”3年前,他就曾在知乎上回答“德国人修的青岛老城区的地下排水系统,有那么神吗”这个问题,答案获得了两千多个赞同。

传言屡辟不止,乔全荣觉得个别人可能就是戴上了有色眼镜,“他们即使看到了辟谣,也不愿意承认实际情况。”

根据资料记载,青岛德占时期建设的排水管网共约80公里。但时至今日,正常使用的只有2.66公里,主要集中在青岛市南区的老城区。目前青岛共有6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

谈到德制排水管在整个青岛排水系统中的作用,乔全荣认为:“现在市南、市北、李沧三区(指主城区)排水管网长度已经有3000公里,德制排水管长度在整个青岛排水管网长度占比不足千分之一,服务面积在市南区老城区微乎其微。”

随着这座滨海城市的城市空间不断发展,排海路径延长、城市建筑增高、人口密度增大,用水量成倍增长,原有的污水管网已经无法适应城市的排水需求。据乔全荣介绍,超期服役的德制排水管,目前绝大部分已经翻建为大口径的新管网;雨水管网因超期服役和城市整体规划的原因,已陆续进行翻建整修,只有极少部分仍在使用。

赣州:是一个奇迹

除了青岛的德制下水道之外,江西赣州的福寿沟也被经常提起。

2010年有媒体报道《赣州古城千年不涝,得益于宋代排水系统》,将赣州多次洪水不涝的原因归功于宋代修建的“福寿沟”排水系统。之后媒体轮番报道,使得福寿沟陡然间名声大噪。

与青岛的严正辟谣不同,赣州官方则充分肯定了福寿沟的作用,官方回复称:“这是古人留给赣州的宝贵财富,它能历经近千年而继续发挥排水功能,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奇迹。”

福寿沟位于赣州市老城区内,是北宋水利专家刘彝在赣州任知府期间规划建设的排水系统,至今约有900年左右的历史。因状如福、寿二字而得名,北宋时期干道总长约12.6公里。赣州在新建排水系统时,紧密衔接了福寿沟,使得部分保存完好的福寿沟仍在发挥作用。“目前保存完好的福寿沟的长度数字不详。”

不过,官方亦认为赣州并不能凭福寿沟而一劳永逸。“福寿沟排水系统目前并不完整,其担负的排水不及赣州总排水量的十分之一。因而,‘赣州古城千年不涝,得益于宋代排水系统’这一提法有失偏颇。”

2016年3月,暴雨致使赣州受灾,部分城区出现内涝。据赣州官方回复,福寿沟所经范围没有积水点。在2015年,赣州市政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媒体,赣州每年中心城区积水点约34个,福寿沟所经过的范围却没有一个。

打造福寿沟旅游名片

和中国其他城市一样,青岛、赣州都面临内涝的危险。

青岛市三面环海,是丘陵地势,大部分区域雨水均可自然排放入海,相较地势比较平坦的内陆城市具有绝对优势。一般在强降雨情况下,不会发生城区大面积积水的问题。

“有优势的地方同时也往往意味着劣势。比如说在天文大潮的时候,海水顶托严重,排海口和排河口淹没出流,造成积水。这时候,让我们马上把水排下去也很难。”乔全荣解释。

赣州老城区三面环江,自古便是洪涝频发之地,也因此建有福寿沟。在赣州官方看来,排涝除了古人智慧之外,也得益于现时领导的重视,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共同协作。

这与青岛类似。面对现实情况,青岛也在不断升级城区排水举措,包括建立了排水预警响应、雨中巡查处置、雨后评估的防涝工作机制。“青岛城市管理局排水管理处会组织开展河道、明沟、暗渠清淤以及管道拿砂工作,对排查出的道路积水点组织整改和对泵站机械等等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暴雨造成的城市内涝,引发公众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科学与否的质疑。青岛和赣州“神话”一再被提起,也是一种“情绪”。

“德占时期的排水建设理念在当时比较先进。”乔全荣说,当时提倡雨污分流模式,青岛一直沿用至今。“雨污分流最大的好处是,在后期污水处理上可以很便利地把污水和雨水分隔开,下大雨的时候污水处理系统受雨水的干扰冲击也小一些。”

而提及福寿沟对于现代城市排涝的意义,官方认为,福寿沟综合集成了城市污水排放、雨水疏导、河湖调剂、池沼串联、空气湿度调节等功能,甚至形成了池塘养鱼、淤泥作为有机肥料用来种菜的生态环保循环链。“福寿沟作为文物的科研价值不言而喻。最近国家在提海绵城市,福寿沟就是‘最彻底的海绵城市’的做法。”万幼楠认为。

目前,赣州认为福寿沟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正准备打造这一旅游名片。官方提供的材料显示,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将对福寿沟进行展示、参观等旅游功能开发。“除极少数地段必须继续使用古福寿沟外,应尽量减少使用福寿沟。”

【来源】南方周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刘自如

相关文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