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儿童该读什么绘本?来看专业童书编辑举例示范

猴叔讲绘本公众号  2016-07-14 11:38

什么样的书适合1-3岁的低幼儿童?怎样开展低幼儿童的亲子共读?每个阶段孩子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孩子的个体发展也有很大差异性,爸爸妈妈要用心地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关注点,才能帮助孩子选到他们感兴趣的书。

很多成人,自己的童年时代太过久远,生活中也不接触孩子,已经不会和孩子一起游戏玩耍了。尤其是一些爸爸,总有事业、责任、交际等事情,让他们把陪孩子这件事一再往后排,慢慢也就不会陪孩子了。对那些真心不会和孩子交流的成年人,我经常对他们说:“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一起玩,那就试着给孩子读书吧。读着读着,就会了。”

亲子共读真的是一座很好的桥梁,连接起爸爸妈妈和孩子,连接起成人世界和我们早已不熟悉的儿童世界。今天我们来归纳一下低幼儿童亲子共读的几个要点,并以《好饿好饿的鱼》为例进行分析和示范,希望对家长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选择愉快、温馨、幽默、滑稽的“安全”的故事

亲子共读是帮助低幼儿童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对于低幼儿童而言,养育的核心是建立安全感,帮助他们安全地探索世界。亲子共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无论是宝宝依偎在爸爸妈妈怀里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还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或者过程后进行的一些身体接触的游戏,都会让宝宝感受到爱与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什么知识,接受到什么教育,反倒在其次。我们在给宝宝选书的时候,要选择一些愉快的、温馨的、幽默的或者滑稽的故事,情节要相对简单一些,结尾一定要是“安全”的。

比如这本《好饿好饿的鱼》就是一个简单又安全的故事,它讲一条好饿好饿的大鱼,先后吞下了小红鱼、小螃蟹、小乌贼、发光鱼……最后,大鱼放了一个屁,又把它们全都放了出去。

大人可能会觉得这个故事有点荒谬,吃到肚子里面的东西怎么还能放出去?还是变成屁放出去?!可是孩子们不会觉得这故事荒谬,孩子的逻辑遵循的是想象力的原则。而优秀的图画书遵循的也正是想象力的原则。在想象的世界中,大鱼的肚子里面可不是什么消化道、消化液,而是个大房子,装得下好多小鱼小虾小动物,甚至还能装下人呢,想想《匹诺曹》里面的匹诺曹和杰佩托爷爷在鱼腹中相遇的故事吧,在鱼腹中历险,然后全须全尾生还,这可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啊。而变成屁放出去,对于处在“屎尿屁”敏感期的小宝宝而言,是再好不过的。如果你讲的时候能,能用夸张一点的声音表现一下放屁的声音,他们一定会哈哈大笑的。

我猜测,对于低幼宝宝而言,离开母腹时间还不是很久,“在肚子里”还是个愉快温暖的回忆。小鱼被吃进肚子里,就像妈妈获得了一个宝宝;再被放出来,就像胎儿离开母腹。这样一个温馨愉快的故事,既能让宝宝觉得好玩,还很安全,就是一个好故事。

游戏精神是低幼儿童亲子共读的精髓

在亲子共读中,书是一种玩具,让爸爸妈妈和宝宝能愉快玩耍、共同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书是一种助推器,帮助我们产生新点子、好想法,来和宝宝一起玩游戏。对于低幼儿童而言游戏精神更是亲子共读的精髓。

低幼儿童是直观动作思维,他们是通过触摸、操作等动作来实现对物体的探索和认知。那么我们选择的图书,就要注意选择形式上有所创新的图书,更多地满足宝宝的这种探索需求。比如翻翻书、洞洞书都是很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图书形式。

这本《好饿好饿的鱼》中就设计了很多小洞洞,这些小洞洞巧妙地与故事情节相融合。宝宝可以用小手戳一戳,可以透过小洞洞看一看,还可以通过小洞来预判下一页的内容,既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也开发了空间想象能力。

讲完故事,家长还可以因地制宜设计一些延展活动。比如爸爸和妈妈手拉手,扮演大鱼,宝宝扮演小鱼,家里的毛绒玩具可以扮演小螃蟹、小乌贼、发光鱼;“大鱼”一边“游动”一边说“肚子咕咕叫。好饿好饿。”发现了宝宝,大鱼说“我看到了一条小红鱼”,抬起一侧的手臂,把小红鱼圈进来,说“我吃了。真好吃。”扮演小红鱼的宝宝说:“我被吃了吧?我被好饿好饿的鱼吞进肚子里了吧?”然后,两个大人带着这个宝宝继续游动,遇见哪个玩具,就把它圈进来,最后大鱼说“啊!吃得太多了!”,然后抬起手臂,假装放屁,让小宝宝一边“噗”“噗”,一边和玩具们一起逃出去。这是一个既有身体接触又有一定肢体活动的游戏,相信宝宝一定会喜欢。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低幼?

如我们上文所言,适合低幼宝宝的故事通常都是愉快的、温馨的、幽默的、滑稽的,还是安全的。语言呢,最好是浅显的、口语化的,具有一定的韵律、朗朗上口,还要有一些重复性,以帮助低幼儿童学语的需求。《好饿好饿的鱼》“肚子咕咕叫”“我吃了”“大口一张”“真好吃”,这些语言就非常口语化,就像宝宝日常对话一样。当然,如果我们能进行上述的延展游戏,让宝宝在游戏中自己把这些话说出来,对语言学习就更有帮助了。

此外,优秀的低幼书还可以帮助宝宝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情感,发展审美能力等等。《好饿好饿的鱼》运用的色彩非常纯净,结合故事内容,主色调是大海的蔚蓝,点缀以白色的、黄色的水草。红色的小鱼,黑色的螃蟹,白色的小乌贼,黄色的发光鱼,处在这样的背景上,非常醒目。从大鱼吃了小红鱼开始,右页将大鱼处理成黑色,食道和肚子处理成黄色,这是一种简单的透视,好像带着宝宝窥探了大鱼肚子里面的情景。小螃蟹所在的小岛是报纸剪贴的。这种多元化的艺术手法,都会给孩子最初的审美培养。

上面我们以《好饿好饿的鱼》为例分析了什么样的书适合1-3岁的低幼儿童,以及怎样开展低幼儿童的亲子共读。当然,每个阶段孩子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孩子的个体发展也有很大差异性,所以爸爸妈妈要用心地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关注点,才能帮助孩子选到他们感兴趣的书。


《好饿好饿的鱼》,文图[日]菅野由贵子,朱燕翔译,启发2016年3月出版。

编辑 陈峥

相关文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