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西藏:海拔虽高冷,热情永不退

南方+  2016-07-13 10:52

再过几天,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就放暑假了,在那儿待了足足一年的中大研究生支教团的王欣欣和她的小伙伴曾欢、李旭亮就可以回家了。王欣欣一方面感到深深地不舍,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年来的成长和收获感到欣慰。

一年来,王欣欣带领支教队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在完成好支教任务的同时,充分整合学校以及社会各方资源,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公益活动,硕果累累,赢得了当地群众和各级政府部门的赞誉。据了解,一年来他们开展“一对一”助学项目,共筹集资助金30余万元,资助了200多名贫困学生;组织“梦想中心”活动,协调到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为昌都四所学校建设了价值15万元的多媒体教室;参加“淘孩子一个心愿”活动,筹集现金3万余元,帮助昌都市察雅县烟多镇若普村完全小学学生实现了396个心愿;丰富“博学图书角”,从全国各地为当地高中生筹到各类图书2212本;为“时代中大奖教金”协调到6万元专项资金以激励本地优秀教师;开展“甘泉计划”二期项目,帮助更多学校解决了学生饮水健康问题;开办“途梦课堂”,利用线上课程聘请到各行业优秀人士为学生分享其成长经历,助其成长成才。

条件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们

中山大学根据教育部、团中央组织开展的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接力计划,每年均选派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的同学组建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分赴西部地区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2015年,王欣欣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旅游学院本科毕业被保研后,立即报名参加支教团。“支教的地方有四个——云南的澄江、凤庆,西藏的林芝、昌都,我第一志愿就报了昌都”,王欣欣解释说,昌都是四地之中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地区,当地昼夜温差大,风急雪骤,日照强烈,当地的邦达机场甚至被称为“世界上气候最恶劣的机场”。“我想条件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们的帮助”。于是,2015年7月,王欣欣带领具有同样想法的哲学系曾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李旭亮来到昌都,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与王欣欣谈到艰苦,她却说:“还好吧。”其实,支教队的3名队员都是南方人,要适应昌都干燥寒冷的气候可是克服了不少困难。“厚厚的羽绒服从头年10月穿到次年5月,然后换薄的穿”,王欣欣说,昌都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市区海拔有3200多米,“一般没什么感觉,当然不能做运动啦,上楼也很累。”作为地道的广东姑娘,对于满大街的川菜馆她只能望而兴叹,“我们都是自己做饭吃。”

天气、海拔、饮食、想家……王欣欣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条件恶劣与平时生活环境差异越大,反而是自己生活经历的一份更宝贵的体验。

开展公益活动让我们收获很大

“虽然我们只有3个人,但我们开展的公益活动很丰富”,王欣欣话不多,但说起他们的公益项目来却很健谈。她说,虽然昌都一高是当地最好的中学,学校的教学条件不错,但学生中有不少农牧民的孩子,家庭贫困,其中大约有30%来自单亲特困家庭。所以,开展“一对一”的助学活动一直是中大研究生支教团的重点公益助学项目。一年来,他们也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为真正帮助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他们不惧艰苦劳累,实地走访贫困生家庭,掌握第一手资料。更难的是筹集资助金,“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通过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信息,以及众筹平台、公益组织、爱心个人等多种形式筹款”,王欣欣说,就连过年回家的短短几天里也在联系公益组织。最终,仅仅3个人的支教队共筹措到30多万元资金,资助了200多名贫困学生。

“我们几个都没有什么社团工作经验,一开始想得很天真,以为拉赞助很简单”,王欣欣坦言,当他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尤其是中大团委的老师们。她对所有伸出援手的人都充满了感激,她说,团委的老师不仅给了他们很多指导,还帮他们与爱心企业建立联系,其中一家企业为“甘泉计划”捐赠了100台饮水机。

为了开展公益项目,他们还克服了严寒、缺氧与颠簸的土路,克服了晕车、风雪与交流的障碍,坚持下乡调研。“比如,为了‘甘泉计划’,就坐了5个小时的大巴,一路晃悠到类乌齐县,了解学校的饮用水情况。”

去年“双十一”网商促销前夕,支教团启动了“淘孩子一个心愿”活动。王欣欣说,由于当地物资匮乏,很多学生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小小的心愿”,因此支教团队针对条件较差的学校发起这个活动,希望圆孩子一个心中梦想,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关注和温暖。“这个活动我们一共筹集了3万多元,帮助昌都市察雅县烟多镇若普村完全小学学生实现了396个心愿。”

作为昌都支教队队长,王欣欣说,支教队圆满完成了支教任务,更重要的是大家在支教工作中得到了成长,“海拔虽高冷,热情永不退”,能为西部、为西藏的孩子做一点事是这辈子值得骄傲的经历!(珠海特区报)

编辑 胡净栋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