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登科 莫德平
2016-07-11 16:00
今年端午节期间,地处郁南县南江口镇的南江第一湾(如图),锣鼓声、叫喊声和喝彩声响彻两岸,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正在火热进行。此情此景,实在难以想象,70多年前,日寇曾经在这里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更难以想象的是,位置偏僻、名不见经传的南江口镇,正是中国空降兵首次对日作战的战场。那次中国空降兵对南江口日军据点的长途偷袭,已经成为经典战例,载入中美战史和地方史志。
不久前,笔者在云浮日报社记者廖荣波主编的《云浮抗战纪事》中,看到《日军轰炸蹂躏郁南大事记》有这么一段:“1945年8月初,中美突击队70余人(内有美军官4人),从罗定到达本县南江口镇古蓬村,会同当地自卫队攻打日军南江口据点,打死打伤日军多人,伪乡长周天祥亦中弹负伤。3名中美突击队战士牺牲。”
中美突击队是怎样的一支部队?他们为什么来到罗定?又为什么要长途奔袭南江口的日寇?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解开了这些疑团。
天降神兵,首战告捷
1945年8月3日,农历六月二十六,黎明时分,南江口这个扼守着西江、南江水路交通咽喉的重镇上,除了不时从西江、南江的江面上传来的汽笛声,万籁俱寂。临近拂晓,突然一阵猛烈的枪炮声把人们惊醒。有人听出,枪炮声最密集的地方,就是日军据点一带,那是西江与南江交汇处的几幢民房,1944年9月日军侵占南江口镇时,强征为据点,盘踞在这里的有日军一个小队和伪军一个连,约150人。
大胆的居民从窗口望出去,见周围的山上白烟阵阵,尘土飞扬。毫无防备的日军被四周飞过来的炮弹、机枪打得措手不及。
“真的是天降神兵啊!”居民们暗自高兴,“遇到这样的神兵,鬼子的末日应该到来了!”
日伪军更是摸不着头脑,自他们侵占南江口以来,还未遇到过像样的攻击。有时,月黑风高的夜里,会有人用土枪土炮远远地打过来几枪,他们知道那是附近村庄抗日分子的骚扰,成不了大气候。现在猛烈的炮火如暴雨般倾泻而来,甚至还有火焰喷射器和枪榴弹,别说在云浮他们从未遇到过,侵华以来也未遇到过。
“遇到美军或中国特种兵了。”日军清醒过来后,已经初步判明当天遇到的是非常强大的对手,全都大惊失色,急忙向外救援。慌乱中,日军小队长指挥日伪军向中央最坚固的房子靠拢,妄图固守待援。日军很清楚,对岸上游5公里处就是德庆县城,有日军重兵把守,下游的六都也驻有日军,他们很快就会派兵增援。
突袭南江口日军据点的,正是中国第一支空降兵,这是他们组建以来首次对日作战,指挥官是第一队队长井庆爽。井庆爽也意识到战斗拖延下去,对我方极为不利。为了速战速决,他下令突击队以小组为单位,突入镇内,逐屋进攻。同时,留下小部分兵力控制周边制高点,以方便撤退。
日军见我军火力凶猛,不敢正面对抗,也无力正面对抗,只好逐步收缩防守圈。武器和素质都占有优势的空降兵越战越勇,把日军包围在几幢坚固的房子内。战到中午12时,井庆爽与美军顾问商量后,见战术目标已经达到,便下令撤退。撤退前,炸毁了码头上的日军船艇和设施。
在巷战过程中,突击队枪榴弹手、贵州安顺人施明映在打出最后一发枪榴弹后被日军狙击手打中头部,不幸牺牲;中尉欧建芬也在战斗中牺牲,另外一名牺牲者姓名不详。
战后,担任翻译官的李善乐先生回忆,南江口一役中,日军“弃尸26具,伤兵17人”,我军“阵亡4人,伤7人”。美军战略局作战组负责人柯克斯中校在记录南江口的战报中写道:“突击队首次任务表现出色,在敌火下纪律优异,中国部队展现果敢无畏精神,逐屋扫荡日军。”
这几年,在台湾的突击队长井庆爽,在贵阳的突击队员杨勤槐,在江苏的突击队员李汉勋,突击队的翻译官李善乐等,都接受过媒体记者的采访,他们回忆起那次中国空降兵首次作战,依然历历在目。他们忆述的战斗过程都基本相似,只是在歼灭日军的数量上,略有差异。
杨勤槐:“那场战役,中美突击队杀敌26人,打伤17人;而本方阵亡4人,伤7人,并成功破坏了日军的水上运输设施,中美突击队的首场战役以胜利告终。”
李汉勋:“此役在突袭南江口日军据点时,全歼日军1个排、伪军1个连,打死日军33名,打伤日伪军百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我方阵亡人数,他们记忆中都是4人,而且还记得其中2人的姓名。
在笔者看来,现在再细究歼敌的准确数目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中国空降兵首战就敢孤军深入敌后,并乘夜从临时驻地罗定长途奔袭40公里外的南江口,实属英雄壮举,达到了震慑敌人、扰乱敌人的战略目的。而且,我军伤亡轻微。这完全可以成为我军一个经典战例。这个素材也完全可以写出一部中国版的《兄弟连》。
那么,这支神秘的空降兵来自哪里?他们为什么选择南江口的日军作为首战目标?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先让我们认识几位当年的中国空降兵英雄。
第一位,井庆爽,中美突击总队第一队队长,1915年生于山东东平,1937年黄埔毕业后,加入国军参加抗战,后去了台湾。南江口之战,让他心痛的是牺牲了几个兄弟。而且,他们的尸骨至今也不知道埋在何处,无以告慰他们的亲人。
第二位,杨勤槐,第一队队员,1925年生于贵阳,他一直引以为豪的是参加了中国空降兵首次对日作战,至今,还收藏着当年用过的引导伞。
第三位,李汉勋,第一队队员,1927年11月26日生于陕西西安。南江口战斗中,他是轻机枪手。
2015年,淮海晚报记者采访老英雄李汉勋后,用“生死突击队”为标题,报道中国空降兵第一队突袭南江口的战斗。
他们无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因为共同的国恨,因为共同的敌人,他们来到云浮这片陌生的土地,舍生忘死杀日寇,青山埋骨不留名。
神兵来自云南昆明
1945年7月,中国军队反攻粤桂。为了策应国军反攻,中国统帅部决心使用伞兵,空降于广西梧州与广东高要之间,目的是破坏日军补给线、西江水上交通工具及日军陆上交通设施,并给敌军制造紧张和混乱。完成任务后,等待时机占领梧州及高要,以配合正面战场上大部队沿西江向广东进军。
1945年7月10日,中美突击总队第一队接到紧急集合的机密命令。所谓中美突击总队,就是中国首支伞兵部队,总队下辖20个大队。这是他们接受美军教官突击训练几个月以来,第一次接受作战任务,出战的正是第一大队,队长井庆爽。当日下午5时,198位勇士全副武装地站在云南昆明的伞训场上,其中包括美军作战顾问和教官10人,翻译8人。迷蒙细雨中,队长井庆爽严肃地说,刚刚接到密令,全队即将空降广东开平县对日作战。两广地区尚在日军的占领中,此番作战也许有去无回,希望大家做好牺牲准备。
临行前,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来到现场勉励队员们:“广东是革命的策源地,有着先烈们殉身的血迹,你们勇敢地去吧,友军和同胞们会帮助你们的。”为了保密起见,当时中美突击第一大队保密代号为“定远”。
当晚,突击总队第一队的队员们晚餐后乘车到机场,大家互相检查装备后相继登上美第14航空队的10架C-47运输机。凌晨3时15分,飞机相继起飞,护航的是6架美军战斗机……途中,队员们坐在闷热的机舱内默然无语,气氛也显得沉闷和紧张,尽管已是深夜,却没有人能够入睡。
据杨勤槐回忆,他所坐的飞机在早上8时许,突然听到机舱内传来美军教官的命令:“Stand up!”队员们立即起立挂钩,这是即将跳伞的信号。不过,这次空投并不顺利。当所有队员都准备就绪后,却迟迟没有听见跳伞的指令。飞机在开平上空原地绕行了半小时之后,终于听见美军教官喊出 “Stand in the door!”的指令,紧接着,随着一声“Go!”的命令,突击队员们一个接一个地跳出机舱,一朵朵伞花随即在空中展开,红的、绿的、黄的、白的、蓝的……各色的“云”朵在空中徐徐而降,中国伞兵的首次空降作战就此开始。
当时的空降地选择在开平县苍城镇的一个山坡上。事先,国军已经派特工进行过详细的侦察。这里离日军占据的开平县城有30多公里,苍城又是国民党开平县政府所在地,空降场附近没有日军驻扎,加上有谍报人员潜入空降地域实施空降引导,所以空降较为顺利。除一个叫宁公灏的士官在空降时不幸落入鱼塘溺毙,成为中国伞兵牺牲的第一人外,均安全着陆。着陆后伞兵很快集合起来,掩埋伞具,进入苍城镇内进行隐蔽。当日夜间,驻开平县城的日军得知有伞兵在苍城方向降落,大为恐慌,立即出动大批兵力向苍城方向扫荡,伞兵闻讯后连夜转移。
第一大队根据各方情报,得知大批日军正由广州湾(今日之湛江)向广州急进中,而阳江隘为其必经之地;日军于德庆附近建有仓库,且日军正将梧州撤退的战备物资沿西江运送。在分析以上敌情后,经请求上级,井庆爽队长决定派第一分队队长罗汉生上尉率该分队携爆破器材,急往阳江隘设障阻敌;其余部队由井队长率领向罗定挺进,以截断日军水上交通。
中美突击队于27日进驻罗定。
中美突击队的临时驻地在罗定三罗民众武力指挥部后面,与罗定师范同墙。罗定的民众见到装备先进的国军特种兵入驻县城,非常高兴,觉得县城的安全更有保障了。连续几个晚上,罗师的学生都与突击队官兵举行篮球比赛。
休整期间,井庆爽派出侦察兵会同当地向导经数日的侦察后,决定会同当地民兵向德庆对岸的南江口、南窑及南渡的日军驻地发动突然袭击。
南江,是广东的十大河流之一,发源于信宜鸡宠山,罗定民众一直习惯把南江称为泷江、罗定江。它是罗定的母亲河,也是罗定的主要交通通道,但自从南江口被日军占领后,进出罗定的船只和人员都被日军盘查和抢掠。所以,罗定、郁南两地的抗日武装,知道特种兵带着精良的美式装备来到罗定后,纷纷要求他们把南江口的日军据点拔掉,很多自卫队还自告奋勇,要求参战。
8月3日,雨夜,突击队会同经过挑选的自卫队员从罗定乘船出发,半夜到达南江口镇古蓬村,汇合古蓬自卫队后,从陆路向南江口进发。以第二、三分队为主攻,六分队为预备队,在迫炮及机枪的掩护下,向南江口日军突击;同时派遣工兵分队配合三罗自卫队,攻击南渡方面日军。南江口日军遭突击队奇袭,猝不及防,退入碉堡死守;南渡方面,因三罗自卫队误时,导致日军逃脱。战斗正激烈时,日军由德庆城内派出的增援部队,袭击三罗自卫队,自卫队溃散,井队长急命第六队截击增援的日军。正当战况渐趋不利时,攻击南渡得手的突击队,由侧面迂回攻击日军,日军不支,退回德庆城内。
由于中美突击队成功地破坏了日军交通设施,导致西江水运严重受损。日军对突然出现的这支装备精良的神秘部队大为恐慌。为此,日军编组特遣支队约3000 人,准备进行追击围剿。井庆爽队长鉴于敌众我寡且身处敌后,决定进入郁南山区,准备游击作战。所幸不久日军投降,他们奉命从南江口乘船快速前往广州,成了接受广州日军投降最早的中国部队。
中国空降兵在战火中诞生
在突袭南江口一战中,中国空降兵战法娴熟,战术得当,极大地震慑了广东的侵华日军。其实,这是一支在战火中组建才一年多的年轻部队。
1944年1月1日,中国第一支空降部队——伞兵第一团正式在昆明岗头村挂牌成立。伞兵团隶属第5集团军,代号为“鸿翔部队”。1942年春,国民党第 5军在缅甸对日作战中,曾遭到日军空降袭击,军长杜宇明对空降兵在战争中的作用有了深刻认识。杜回国受命组建第5集团军,即在军内设立了1个伞兵团,这是中国军队的第一支空降部队。
伞兵团的军官从第5集团军所属各部抽调,士兵多为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招募的知识青年,团长为原第5集团军司令部少将参谋处长李汉萍,副团长为司令部上校科长简立。团下设3个步兵营。由于没有空降技术装备,伞兵团按步兵要求进行编组和训练。
1945年春,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派来顾问团,并运来了空降兵的专用技术装备。根据美军驻华总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得迈的建议,伞兵团于1945年4月8日改编为陆军突击总队,直属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总队下设20个伞兵队,共3200人。
伞兵队为独立的战术单位,编2个步兵队,1个炮兵分队,1个机枪分队,1个工兵分队,共160人。步兵分队分编4个战斗小组,每组12人。伞兵队的主要武器装备有:40毫米火箭筒9具,喷火器3具,轻机枪12挺,重机枪2挺,60毫米迫击炮4门。突击总队的跳伞训练由美军顾问团以伞兵学校的名义组织实施。1945年6月9日首次进行空中跳伞,至7月有第4个队完成伞训。
伞训结束后,突击队第一队从宜良回到昆明,准备奔赴战场。
他们开赴的战场,就是现在的郁南县南江口镇。
当年的弥漫硝烟和枪炮声已经远去,从云开大山深处远道而来的南江,依然川流不息,似乎还在诉说着中国空降兵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作者为云浮市高级技工学校教师)
来源:云浮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