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 记者 周春锋 2016-07-06 11:03
推行分级诊疗,使医疗资源发挥最佳的效能,既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人民群众对享有更好医疗服务质量的期待。然而,记者走访发现,江门自2012年开始推行分级诊疗,在强化服务能力、强化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有力探索,但依然未达到理想状态,究其原因,患者及家属对基层医疗机构信任度不够、上转容易下转难是核心因素。
分级诊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类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
现状
江门自2012年推行分级诊疗
“实施分级医疗,大医院由此可‘减负’,没有简单病例的重复,可将主要精力放在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利于医学水平的进步,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水平的提高。”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实有很多病人没有必要朝大医院挤,就拿我们的儿科来说,大概有一半患儿的病情是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的。”市中心医院门诊部主任邓燕指出,江门还应加大分级诊疗的力度。
实际上,江门自2012年便制定了《江门市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对双向转诊的临床指征、原则及流程作了明确规定,对基层医院和二级、三级医院功能定位作了规定,各市、区也根据方案分别制定了配套实施措施,初步建立分级诊疗和转诊规范化程序。不仅如此,还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并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江门各级财政安排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经费合计2.8374亿元,比2014年实际投入增加了3668万元;投入1.16亿元支持3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投入1946万元为43个乡镇卫生院配备诊疗设备。
探因
上转容易下转难
尽管江门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虽然“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情况有所缓解,但大医院特别是“名医”一号难求的局面改观不大。
原因何在?该负责人除了谈及病人对基层医疗机构信任度不够这一因素外,还重点谈及,“上转容易下转难”。
“由于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不少人有点儿小病会到社区医院看,一些社区医院对自己难以治疗的病,也会建议患者转诊,但大医院的病人很少转到社区去。”该负责人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病人不愿意下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后续治疗。此外,受制于网络信息化共享平台制度尚未建设,为患者在下级医疗机构就诊带来不便。
“我们目前正在草拟江门市卫生区域信息平台的建设方案,有望解决信息共享难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
出路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承接能力
江门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呢?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首先谈到的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承接能力。
“要确保基层接得住,关键在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核心在于拴心留人。”该负责人表示,一方面,用好专业技术人员人事管理制度,鼓励不同层级的有技术专长和能力的卫生技术人员,特别是中青年骨干和执业医师通过对口支援、多点执业、挂职锻炼等形式,到基层医疗机构相对长期、稳定地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开展全科医师培养,争取到2018年实现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到2020年实现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3名以上全科医生;开展住院规范化培训,到2018年新建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100%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记者留意到,就目前医保政策对分级诊疗的导向情况来看,对于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住院待遇标准,越往基层医疗机构,起付额越低,基金支付比例越高。如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起付额为200元,而在三级定点医院就达到700元,也就是说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起付额相差了500元。在基金支付的比例上,基层卫生服务定点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是80%至85%,而在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只有50%至55%。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的统筹和特定病种费用补助方面,基金报销的比例只在定点医疗机构与非定点医疗机构上有差别,在各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没有差别。
“我们会进一步配合社保部门强化医保导向能力。”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在按病种付费等方面进行更多尝试,探索按照疾病诊断分组、单病种付费等方式取代按人头付费的制度。
市某三甲医院整形美容科副主任中医师马常青则希望,为了解决基层医生良莠不齐的现状,江门应进一步加大医生的自由执业力度,“没有自由执业,患者必然涌向大医院”。
“他的想法可能和实际操作出入较大。”对此,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副主任医师指出,医院培养一名人才不易,很难由着医生在外多点执业。
如此这般,开展分级诊疗必然存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反差,这需要相关部门具有足够的韧性,也需要市民具有足够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