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道|迪士尼真的如王健林所言,不该来中国?

南周知道  2016-07-05 11:56

王健林表示,迪士尼“实在不该来大陆”,“我们万达会让迪士尼中国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都无法盈利”。香港迪士尼乐园2005年开放,直至2012年才实现盈利1.09亿港元,但2015年,入园游客人数比2014年的750万人次减少了70万,再度陷入亏损。巴黎迪士尼则经历了更长的亏损期。自2008年起,巴黎迪士尼便无盈利记录。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迪士尼该不该来中国? 

这个巨大的钢铁侠面前,不断有与其合影的中国游客。

“只要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一丝梦想,那么迪士尼乐园就会不断成长,永远不会竣工。”在华特迪士尼公司这样的口号下,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村”开园。 

几十年之前,关于乐园的想象远没有今天的上海迪士尼乐园这般充满未来感。1948年,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迪士尼公司创始人)将兴建“米老鼠乐园”的想法写进了备忘录:我要把它建得更轻松、更怡人,也更酷—— 

“围着公园建造一些小村落,每个村落有火车站、乐队表演、供休息的小花园、食品店。为了增加公园的娱乐性,要建立一个‘西部村’,并建造一些西部风格的房屋、牧场。” 

直到1955年,加利福尼亚建成开放了第一家迪士尼主题乐园。世界上最具知名度和人气的主题公园由此肇始。 

从1983年日本东京建成迪士尼度假区起,迪士尼乐园从美国开到世界,至今全球已有4个海外迪士尼度假区。在这些迪士尼乐园冰火两重天的商业现实背后,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不同的国度和社会与美国文化产业之间的彼此需要。

迪士尼乐园早已不再是人们刻板印象中只有公主和米老鼠的主题乐园,随着迪士尼公司版图的扩张,充满未来感的世界也成为游客们最喜欢体验的环节。

你还可以尝试自己操控钢铁侠,成为漫威宇宙里的“真正”英雄。

为什么米老鼠要来这里? 

1980年代,迪士尼乐园走进日本时,其在美国本土娱乐市场的探索已近饱和。 

根据经济研究联合体ERA对美国本土娱乐市场的调查,1970年代末期,美国主题公园产业已走向成熟,未来想实现相当数量的地方主体公园的发展已不太可能。加之1973年,美国本土主题公园遭遇“石油危机”的打击,有相当数量计划中的主题公园建设被迫搁浅,包括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在内的大型主题公园都开始实施海外拓展的新战略。 

当迪士尼乐园必须走向海外,“为什么米老鼠要来这里?”成为每一个期待迪士尼的地区必须去回答的问题。回顾迪士尼乐园海外拓展的历史,“有钱、有闲、有好感”是一个地区吸引米老鼠进驻的关键因素。 

东京、巴黎、香港、上海,这些城市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来看,都隐藏着巨大的客源及较高的游客消费水平。例如,迪士尼的第一个海外项目东京迪士尼度假区。 

1980年代初,随着日本经济腾飞,确立了世界金融帝国的地位,人均GDP达到9894.2美元。日本消费者拥有了足以支配闲暇时间的额外收入,但休闲度假习惯尚未形成。东京迪士尼乐园的入驻正好与日本家庭寻找新型娱乐方式的需求相契合,使得“去迪士尼”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家庭度假的主要方式。 

这种经济和市场上的需求不仅来自迪士尼内部,也来自进驻地。香港在引入迪士尼时,则正逢刚扛过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当口。1998年,香港急切希望能够引进迪斯尼乐园来提振自己的旅游业。 

对于巴黎的选择则不仅因为其具备良好的旅游基础、巨大人流和诱人的政府支持,欧洲就业人口较美国人长2-3周的带薪假期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意味着欧洲人在外出旅游和度假方面有着比美国人更为优越的时间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法国在1980年代经历了对美国看法和认知的转变。1986年,法国社会执政党让位于保守党,各项政策中效仿和追随美国市场模式的指导方向更趋明显。根据当时的民意调查,在欧洲范围内,法国人较之西德人、英国人对美国持消极态度的比例最低,而肯定态度的比例则最高。1988年,迪士尼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也表明,法国民众对欧洲迪士尼乐园的支持度高达85%。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迪士尼在巴黎开拓市场的战略布局。 

此后,在中国选择香港和上海两座最具开放性的城市,亦是“好感度”策略的延续。

被认为是上海迪士尼乐园中最为惊险的项目——创极光速轮。

试运营期间,冒雨观看城堡前烟火表演的人们。

好棋?臭棋? 

虽然,每一个迪士尼的海外项目在诞生之初都饱含着“梦幻”的辞藻,但却经历着不同的经营现实。如果说,东京迪士尼是日本经济腾飞的一种结果,而1992年的巴黎、2005年的香港都带着以迪士尼度假村来驱动经济脱离“苦海”的期待。 

然而,目前的结果却说不上乐观。 

香港迪士尼乐园2005年开放,直至2012年才实现盈利1.09亿港元,但是到2015年,入园游客人数比2014年的750万人次减少了70万,再度陷入亏损。巴黎迪士尼则经历了更长的亏损期。自2008年起,巴黎迪士尼便无盈利记录。

 东京迪士尼乐园一直是海外项目中最为成功的一个,除了日本人对动漫人物的接受度、乐园本土化策略等优势之外,在所有迪士尼项目中唯一采取“许可经营模式”也是其能够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 

“许可经营模式”指由华特迪士尼公司将迪士尼的相关知识产权许可给OLC公司,乐园的日常经营由OLC公司负责。在许可交易架构下,华特迪士尼公司不能直接参与到项目的运营管理,而是通过在日本设立Walt Disney Attractions Japanese(简称WDAJ)来实现迪士尼对其品牌的管理、协调和敦促OLC实施好迪士尼标准,确保项目在正确的轨道上推进。“许可经营模式”中,迪士尼公司每年有一定比例的许可费收入,与项目营业总额挂钩,而不是与经营利润挂钩。这意味着,东京迪士尼的盈利大多归属于日方。

迪士尼乐园背后

正是因为迪士尼有如此的海外经营历史,以及上海迪士尼乐园延续了巴黎、香港的“合资模式”,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日前在央视的节目中表示,迪士尼“实在不该来大陆”,“我们万达会让迪士尼中国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都无法盈利”。 

王健林认为迪士尼上海主题公园的投资太大,他断定只能采用高价才能维持财务平衡,高价格就会流失客户。王健林介绍万达在全球开了15到20个文化旅游城,形成“群狼”战略。然而,“米老鼠”、“唐老鸭”、“艾尔莎公主”和漫威英雄的粉丝们恐怕会对这种“战略”嗤之以鼻。因为,把迪士尼乐园仅仅看做一个只为盈利而存在的普通主题乐园未免“太傻太天真”了。 

对于中国希望通过主题乐园来创造奇迹的创业者们来说,迪士尼真正的“魔力”并不是它利润几何,而在于它创造了一个娱乐乌托邦。在那里,“米老鼠”、“唐老鸭”们并不只是简单的卡通形象,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熏陶。 

东京大学诺托基教授为日本迪士尼乐园做过一个研究报告,他在报告中写道:“日本人去东京迪士尼是为了圆他们的美国想象,东京迪士尼成功地体现了一个没有威胁、富于幻想的日本化的美国,而这正是日本想要的!” 

在《拟像与拟真》中,后现代主义大师鲍德里亚曾以迪士尼乐园为例,论述了它所代表的美国式娱乐帝国,以超真实的拟象景观,给人亦真亦幻的快乐体验。那才是迪士尼乐园能够经久不衰吸引全世界各地游客的真正原因。 

对于大众而言,迪士尼的世界建构了一个想象中的美国。迪士尼没有原件,但迪士尼的世界却成为真实世界的样版。当人们在迪士尼世界中流连忘返的时候,人们所经历的是现实生活中能够经历、不能经历的一切。这时,迪士尼乐园与美国在人们认知中的关系发生了改变——我们将不再视乐园只是一个游乐场,反正这里是一个快乐的国度,而这个国度无论如何都会和它的发源地产生直接的联系。 

注:以上图片均由南方周末记者 陈之琰 拍摄。 

编辑 陈茜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