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光明宝 2016-07-04 09:36
北京时间7月2日15时,惠州仲恺高新区恺萌创客空间,2个创业团队和评委、嘉宾准备就绪,眼睛紧盯着大屏幕。与此同时,德国当地时间7月2日9时,8个团队和评委也坐定。主持人一声“开赛”,2016年“恺德杯”创新创业大赛便进入决赛阶段,10个团队在中德两地同时参赛。
高端人才+高新技术产业
仲恺赛场主持人李胜介绍,这是惠州首次采用视频直播的方式,在两地同时举行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从今年4月6日启动,德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专业协会、学联等推介了大量团队参赛。截至5月底,共有来自中、德、英、法、奥地利、西班牙、美国、瑞典等国家的近百支队伍报名。
报名的参赛项目包含电子信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半导体技术等行业。大赛组委会按照团队组成实力、项目核心技术、市场应用前景、商业运作模式、入驻仲恺意愿共五项评分标准,最终选出10个优秀团队晋级决赛。
记者注意到,晋级的10个团队涵盖生物医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也有跨了多个行业的,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如一个德国团队研发的用于环保和能源器件的液相石墨烯,可用来替代稀有的贵金属材料,在化学电池、光伏器件和光电探测器等方面有广阔前景。另一个团队研发的国际远程智能医疗及医学影像智能分析平台,可以透过云技术远程提供客观、精准的智能+人工校正分析,可降低医疗人力成本,并为病患的预防、治疗、术后康复以及长期随访关注提供可靠的医疗科学依据。
高技术的产业少不了高水平的团队。在10个团队里面,大部分核心成员拥有理工科博士学历,或博士后的经历,有的成员还拥有多个博士学位,并与其研究领域紧密结合。
学霸一年半学会流利汉语
参与决赛第一个路演的是“大数据分析市场调研软件”团队,创始人是俄罗斯籍博士亚娜。据介绍,该项目结合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多语种、多行业的市场调研分析。通过自动化的大规模文本分析来减小市场调研的人为工作量,节约客户企业的调研成本,缩短调研周期。该团队2014年获得德国柏林自由·学创业基金会和德国联邦政府的创业基金资助。
在20分钟的路演和答辩过程中,亚娜全程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完成。在答辩环节,评委说完后问她:“你能听懂我的意思吗?”亚娜说:“差不多,嗯,我们了解中国的市场更好,最终也想到这里来发展……”
据了解,亚娜是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德国马格海姆霍兹研究所在读博士。一口流利的汉语让许多人以为她在中国待过多年,令人惊讶的是,据她介绍,她学汉语才一年半时间,来中国仅仅呆了3天。此前,她一直在德国读书和做研究,这次由于要在上海办事,所以她没有参加德国会场的比赛,而是直接飞过来中国参赛,她的团队成员来自中、美、德等国家。
另一个在仲恺会场参赛的是“柔性热膜微传感器”团队,核心成员毕珍是陕西人,留德博士。她介绍,相关技术已获多项发明奖,可以做成新型热敏传感器,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新型基础核心元器件,可以快速精密测温,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家用电子、仪器仪表等领域应用广泛。
毕珍向媒体介绍,来仲恺参加大赛是看中了这里的产业链,核心技术和研发可能会保留在陕西,但其他生产环节希望企业来代工。同时,也希望借此拓展珠三角的销售市场。
10个团队直到北京时间7月2日晚间才完成路演,大赛组委会介绍,决赛结果将于一周后公布。
8月在台湾举办大赛
仲恺为什么能和德国科隆同时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一个重要原因是,2014年5月,仲恺在科隆设立经济技术交流处,它可以为德国高端品牌及技术与中国优势产业进行战略性对接整合,为中资企业在德国乃至欧洲开展投资、收购、品牌战略实施、研发、生产、销售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3个月后,在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的惠州分赛区,就迎来了德国的参赛团队。
大赛组委会介绍,对于此次大赛中获奖,或者因故未能参加大赛的优秀团队,将由仲恺德国经济技术交流处组成欧洲代表队,择机前来惠州实地考察,并洽谈入驻仲恺或与区内企业合作等事宜。
仲恺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周章玉介绍,今年8月,仲恺还将在台湾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此前,该区已经在台湾设立孵化育成中心,相当于一个异地孵化器,为吸引当地创业团队和企业入驻仲恺牵线搭桥。
据了解,届时除了结合仲恺的产业特色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还会举办专业论坛。这次大赛还会有一个特色,即采用定向创赛方案,由企业提出在特定技术领域碰到的难题,合作方在台北公开征集解决方案。为保密起见,企业可以匿名提出问题。方案搜集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做定向的创新创业对接,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