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 深圳新建学校医院重点布局原特区外

深圳特区报 记者 李舒瑜  2016-07-03 10:46

今后“绿的”有望载客驶进原特区内,而新建的学校、医院则重点布局在原特区外。7月1日,在特区扩大至深圳全市六周年之际,深圳多个职能部门对市人大代表加快推进原特区内外一体化的建设给出答复——将采取系列行动措施推动原特区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到2020年实现特区一体化发展。

八成财力投向原特区外和一体化项目

过去6年,深圳大力推进特区一体化,原特区外投资占到全市总投资的七成左右,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原特区外补齐“短板”的任务仍然艰巨。

根据建议答复,未来5年,深圳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更多的资源、财力向原特区外倾斜,市本级财政投向原特区外及一体化项目的投资占全市比重提高到80%以上。

打通交通瓶颈是推进一体化的重中之重。未来5年,我市轨道和道路两大类设施建设和投资全面向原特区外倾斜。其中,轨道四期规划中,七成线路在原特区外;在道路方面,“十三五”期间投入原特区外道路建设资金占全市比重70%以上,规划期末原特区外建成通车道路里程占全市比重75%。

“绿的”有望载客驶入原特区内

“红的”可以自由进出原特区内外,而“绿的”却只能在原特区外载客,这让许多深圳市民倍感不便,外地乘客更是犯迷糊。今年两会期间,就有多名代表提出,尽快实现出租车一体化。

市交委在建议答复中表示,“红绿的”分区营运是适应深圳发展实际在当时提出的具体举措,在解决偏远地区“打的难”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特区一体化的进程,“红绿的”双轨运行的状况已滞后于一体化的发展,也存在着为非法营运提供土壤、造成关口周边交通拥堵等问题。

当前,该委正结合深圳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租车行业改革的相关政策。改革方案中提出择机分步实现“红绿的”一体化的思路。

初步的思路是:统一“红绿的”运营区域、运营价格、运营标识、运营设施等,逐步推进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进程。先行实施“绿的”运价调整,允许“绿的”白天定线进出原特区并定点配客返程,夜间载客进入原特区,但不得从事起讫点均在原特区内的营运服务。择机逐步实行“红绿的”营运区域一体化。

明年全市告别“有路无灯有灯不亮”

多年来,路灯问题一直是原特区外居民投诉的热点。根据媒体去年的调查发现,我市“有路无灯”的市政道路总长达300余公里,“有灯不亮”的盏数也高达近2万盏。

这个问题有望很快得到解决。根据市城管局的建议答复,从去年开始,我市持续推进市政道路的路灯设施建设工作,其中宝安、龙华新区、光明新区、坪山新区已完成路灯改造,彻底解决市政道路“有路无灯”问题,龙岗区和大鹏新区按计划将于今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城市照明功能,消灭无灯区,在今年底前解决原特区外快速路、主干路的“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同时在2017年底前落实解决原特区外次干路、支路、具有市政功能的小区道路和社区道路的“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

新建高中大学大医院原则上布局于原特区外

当前,在教育、医疗、公共文化设施等民生方面,原特区外欠账仍多。以医疗资源的分布为例,“三甲”医院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原特区外每千人床位数、医生数仅为原特区内的一半。如何补齐这些民生“短板”,消除“内外差别”一直是市民关注的问题。

根据规划,未来5年,深圳将大力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新建高中、大学、大型医院和文体场馆原则上布局于原特区外。

在医疗方面,重点扶持原特区外区域发展区域医疗中心,实现每个行政区都至少有一所三级医院的目标。到2020年,全市新增床位2.5万张,其中原特区外地区增加1.8万张;全市千人床位数由2015年的3.4张提高到4.3张,原特区外地区千人床位数由2.7张提高到4张。

在教育方面,继续扩大原特区外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供给,新建学校重点布局在原特区外地区。通过鼓励原特区内优质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整合原特区外新建学校,或者建立学校联盟,推行义务教育相对薄弱学校与新建学校委托管理机制等,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输出,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编辑 李注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