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基斯坦北部的小镇里,他靠卖中国辣条买了辆卡车

新华社  2016-07-02 21:38

新华社伊斯兰堡7月2日新媒体专电 “欢迎,我的朋友!”阿弗扎德说。他站在自己的柜台后面,橱窗里摆满各类中国零食。

这里是巴基斯坦北部、海拔2000米的中巴喀喇昆仑公路边一个小镇。小镇主要建筑沿街而布,阿弗扎德经营的“中国便民商店”就在其中。

走进店里,三十平方米见方的房间里摆着不少中国货品,各种挂面、酱料、罐头、饮料等食品堆在角落里,在柜台里放着的则多是零食,比如瓜子、香肠、牛板筋,还有大家喜闻乐见的辣条。

“绿茶,80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16.4卢比)。冰红茶也是,我还有味精、鸡精,”阿弗扎德说中文带着浓浓的口音,但一气呵成,看来平时没有少说。

阿弗扎德说,店里这两种茶饮料卖得最好,其次是挂面、油豆皮和调味品,零食里以辣条和瓜子最受欢迎。

当然,辣条卖得好并不代表着这种口味让“巴铁”欲罢不能,因为阿弗扎德店里的主力消费人群,仍是中国人。

“以前,当中国路桥项目大开工的时候,大概得有千把号人吧,”阿弗扎德说,“那个时候生意可好做了。”

“我们那时候有2000多名中国人,”在一旁的中国路桥公司职员刘炫补充说。他前前后后来这家店少说有十几次了,基本每次都会买一瓶冰红茶解解渴。

他说,自己和同事在这里买点国货除了打打牙祭,也可以缓解思乡之情。

阿弗扎德店里的货的确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沿着他门口的道路一路向北,穿过山谷和河流,跨过高原和隘口,到达中巴红其拉甫口岸就能进入中国新疆境内,只需要4小时。

如今,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年货运通车量达3000车次,改扩建工程已将原来需花费一天的行程缩短为4小时,出行便利极大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

阿弗扎德每个月要去中国3次,保证自己的货品新鲜不过期。中巴双方针对靠喀喇昆仑公路跑货的人员制定了短时入境政策,阿弗扎德因此得以在新疆收购他需要的货物。当然,他去中国也不仅仅满足于进货。

“我去过乌鲁木齐有五六次了,”阿弗扎德说,“我喜欢那座城市,因为那里的孩子笑得很开心。”

阿弗扎德有一个7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为了他们我也得继续赚钱,让他们将来好去中国读书”。

现在,中国路桥公司的喀喇昆仑公路一期改扩建项目基本完工,在这里的中国人已经减少到只有几十人,阿弗扎德的店也经历了一段调整。

“没问题,我已经和伊斯兰堡、拉合尔甚至卡拉奇的中国顾客建立了联系”,阿弗扎德说,“不是有‘中巴经济走廊’么?来巴基斯坦的中国人只会多不会少,只要这条路在,我的生意就会在。”

听到对方主动说起中巴经济走廊,记者不禁有点诧异。“干嘛看起来这么惊讶,我一个做中巴生意的巴基斯坦人,当然会关心这些情况。别看我现在只买了一辆卡车,等过几年,说不定我就能赚个车队出来。”

看着阿弗扎德自信满满的笑容,记者也觉得这很有可能。

“那您给我来包辣条吧?”

“好嘞,80卢比!”

【记者】陈杉、刘阳、曹槟

编辑 杨小妍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