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美医生”徐粼患肝癌去世,曾在化疗后立即回岗

南方+ 记者 房珊珊  2016-06-27 16:36

“120急救中心吗?我们青青又发病了,请你们快点过来吧!”

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擦去口腔分泌物……最近,当深圳市急救中心队员再一次赶到癫痫病发作的脑瘫儿童青青家中进行急救时,青青并不知道,十几年来为他多次实施急救的“徐叔叔”——徐粼医生,已经永远离开了。

2016年1月6日,深圳市急救中心医疗护送队科长徐粼,这个与死神赛跑了20多年、参与过“非典”和汶川地震等重大突发应急事件救援的好医生,停下了脚步,因肝癌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急救事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惦记着抢救病人。

近日,他被广东省文明办追授“广东好人”称号,广东省卫计委在全省卫计系统发出向徐粼同志学习的号召。大爱倾城,精神长存,他的急救事业爱心棒,交到了更多年轻人手中。

(请在WIFI的环境下浏览视频)

入了党,更理所当然冲在一线

“徐主任,你为什么要入党?”

“入了党,更理所当然冲在一线。”

刘丽至今忘不了自己跟时任深圳市急救中心院前科主任徐粼的这番对话。那是2003年夏天,谈“非典”仍色变的日子。从高校毕业仅3年的刘丽,从重症病房借调到急救中心院前科,参与转送“非典”病人。

在“非典”疫情爆发初期,医务人员只知道这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率和死亡率高,心理压力很大。“这种时刻,我们不上谁上?”徐粼带领同事冲上转运一线,每天负责移送疑似病人。他细心提醒同事做好防护消毒,缓解大家的恐惧心理。

抗击“非典”进入攻坚时刻,徐粼带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还号召当时深圳卫生系统45名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火线入党。由于当时科室党员人数较少,徐粼请刘丽当他的入党介绍人之一。

“入党后就是共产党员了,大家会对自己提高要求。”徐粼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非典”战役中,徐粼等一线急救人员共转运157例已确诊和疑似病人,其中53例确诊病人中有12例是徐粼亲自转运的。徐粼的火线入党申请书,已成为深圳医务人员誓死抗击“非典”的一份记录,被保存在深圳博物馆。

徐粼的爱人于宁利说,自己从来拦不住丈夫的工作热情,他会不出意料冲在前面。

儿子徐航从电视、报刊中得知“非典”的严重性,便问徐粼:“爸爸,你有没有接过‘非典’病人?”徐粼对儿子撒了谎,“我们只是接正常病人,‘非典’病人是由传染科医生接的。”

但通过一次新闻报道,徐航发现了爸爸的“秘密”。“爸爸,别干了!咱别干了!回家吧,那病太可怕了,会死人的……”

于宁利说,这是儿子长大以后第一次在徐粼面前哭。当时,徐粼的眼眶也湿润了。但第二天,徐粼照常穿着厚厚的隔离服,又到一线工作了。那时,住校的儿子每天都要打好几个电话给徐粼。徐航说,就是想听听爸爸的声音,看看爸爸是否平安……

拯救一个病人,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2003年抗击“非典”,因为腰椎盘突出接受保守治疗,徐粼一边打着吊针,一边参加急救;2004年党支部河源大型义诊、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2011年深圳“大运会”卫生保障、抗击甲型流感疫情……

当徐粼的这些照片一张张从《奔跑在生命线上》的微电影中闪过时,刘丽感叹道:身边的徐主任,哪儿有需要,哪儿就有他的身影。

最初,徐粼并不是一位院前急救医生。

1994年,在清水河大爆炸之后,深圳市开始筹建急救中心。当时还在红会医院担任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的徐粼主动要求加入。“几分钟时间,对普通人来说不过是打个盹或发一次呆,但对于生命来说却非常重要。拯救一个病人,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自那之后,徐粼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急救战线,一干就是21年。

为了争取抢救病人的黄金时间,徐粼要求院前科急救人员严格执行“接报后1分钟内必须出动”的铁律,并组织制定各项院前急救操作流程和规范。

2012年,为打击“黑救护车”市场,深圳市决定组建急救中心医疗护送队,有着丰富急救经验的徐粼再次成为拓荒牛。

深圳市的院前急救从1辆救护车起步,发展成如今以120急救为中心,辐射全市78家医院的急救网络。去年一年,共派车16.6万次,抢救13.7万人。这其中,就有徐粼的艰辛付出。

就在深圳市急救网络进行快速规范化建设的同时,病魔悄悄盯上了徐粼。2012年底单位年度体检,徐粼的体检报告显示AFP指标异常高,这是肝脏出现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征兆。徐粼住进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但每次化疗结束,他就会迅速回到工作岗位。只要接到前方队员汇报,年近五十的徐粼仍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

被确诊为肝癌后,于宁利曾恳求徐粼,“你办理病退吧,退了我们就去旅游、散心,这样对病情也好一些。”但徐粼告诉妻子,自己做了一辈子的急救工作,就是在跟死神赛跑,如果多工作一天,说不定就能多救一条人命。

南山区人民医院的年轻医生魏新曾与徐粼共事数年。在徐粼最后的日子里,魏新几次入院探望。他说,徐粼谈得最多的不是自身病情,而是院前急救。讨论的是如果碰到癌细胞转移、肿瘤呈几何倍数长大的病人该怎么转运。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惦记着怎么抢救病人。“他对自己的死亡看得很淡,却把患者的生命看得很重。”魏新哽咽地说。

照顾癫痫儿童十余年,接力棒交给年轻人

如果不是小区住户青青再一次癫痫病发,深圳特发特力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员吴世良还不知道徐粼已病逝。

吴世良认识徐粼,就是从急救青青开始的。那是十几年前的一个雨夜,小区住户邱婆婆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邱婆婆从路边捡来的脑瘫儿童青青癫痫病发作,她自己因年老、单眼失明,无法送青青去医院。急救队赶来了,徐粼抹去孩子吐出的白沫,细心检查后,帮忙抬着孩子下楼……

随后的这些年里,徐粼成为这对贫困“母子”的守护者。邱婆婆几乎每个月都要因青青发病致电求助,急救队从未缺席。

遇上徐粼值班,吴世良总能看到他一遍遍帮助青青擦拭身体、检查,再抬青青下楼,即使后来青青体重已到160多斤。如果徐粼不值班,他会专门交代值班人员,“不管多晚,接到邱婆婆电话要以最快速度赶过去,把孩子第一时间带到医院。”

当徐粼调离院前急救科后,一线的急救任务便交给了更年轻的同事。吴世良坦言,当时还担心徐粼不在岗位了,后面的人就不这么上心了。但120的年轻急救员告诉他,“徐粼医生专门交代了,一定要接着照顾好青青。”他将爱心接力棒交给了后来人,继续呵护青青的成长。

徐粼病重时,还参加了一部微电影的拍摄。他的想法很简单:希望社会更多地了解急救、理解急救、支持急救,为抢救更多的生命赢得时间。这部叫做《奔跑在生命线上》的微电影,获得广东省卫生计生系统首届“广东医生”微电影的最佳人气奖。

2015年11月,已是癌症晚期的他,本可录一段视频发表感言,不用自己到场。但得知颁奖典礼现场会有医学院校的近400名毕业生出席时,徐粼来了。

“只要病人一息尚存,我们就要分秒必争。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不能对病人说NO!”颁奖典礼现场,头发花白、消瘦的徐粼由妻子搀扶着,站在舞台中央,声音不大,却铿锵有力。台下的毕业生们含着泪,用潮水般的掌声表达对前行者的敬意。

徐粼的儿子徐航已长大成人。面对家中父亲留下的奖牌、字画,以及那架他跟父亲联手弹过的钢琴,他难抑悲伤,但他相信,“爸爸一定还在天上继续救人吧!”

【通讯员】谭玲琳

【校对】张昕莹

编辑 陈峥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