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2016-06-24 19:21
新华社常州6月24日电“去库存”是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五大任务之一,也是楼市调控的主基调。在此间召开的“第八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中美房地产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指出,去库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从城市居民住房消费潜在需求、产业规划布局、就业吸纳能力等多角度发力,提高供需匹配度,构建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与会专家认为,推进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产品、质量和服务跟不上需求变化的问题,提高供给质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发言时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表面上是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是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供需结构错配才是主要矛盾。比如,“住”的需求结构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转换,旅游、养老、教育、医疗和各类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与日俱增,但供给未能与市场需求变化同步发展,高品质需求尚难以得到满足。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认为,当前住房消费逐渐从“有房住”到“住好房”转变,满足消费者对更完善的住房配套、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绿色健康的品质和环境的追求,是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近期,部分二线城市楼市“接力”京沪深等一线城市,出现明显回暖,销售量的较快增长带动了楼市库存消化。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22亿平方米,比4月末减少521万平方米。然而,多数三四线城市楼市没有根本性好转,去库存压力依然很大。对于如何有效化解三四线城市库存,王一鸣和刘志峰都认为,“指标式”“任务式”去库存难见实效,必须积极探索市场化解决手段。
刘志峰强调,“去库存”不是要求“零库存”,而是通过保持合理的库存规模,进而保障市场供求平衡和价格稳定。他认为,化解房地产库存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四个结合”:一是结合所在城市未来人口和住房需求进行科学测算,按照待建、在建、已建、待售分类,摸清房地产库存的成因和底数,相应调整房地产开发规划;二是结合居民在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等服务领域的需求,加快三四线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扩大有效需求;三是结合大城市人口疏散计划, 加强城市副中心、卫星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建设,在产业迁移的过程中,同步实现人口转移盘活库存;四是结合国家就业创业政策,在三四线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大学生进入这些城市工作。
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势,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认为,住房短缺阶段已经结束,住房建设最高峰期也已经过去,但我国住房市场的杠杆水平仍较低、居民支付偿债能力很强,短期内房价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很低。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和住房消费升级,房地产业发展前景仍然可期。平安银行副行长赵继臣认为,需从宏观、中观、微观各层面入手,构建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宏观层面,需依托区域经济结构和居民收入结构改善释放市场空间;在中观层面,应加快行业整合、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质量;在微观层面,房地产企业要主动加快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实现经营转型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