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正当时 专家解读“三伏天灸”

揭阳日报  2016-06-24 12:04

随着三伏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三伏天灸”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不少关注三伏天灸的患者通过邮件等方式将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反馈。本期记者综合整理了读者们关注的问题再次采访了市中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吴晓庆主治医师,请他一一进行详细解读。

记者:什么病种适合“三伏天灸”?

吴晓庆: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可以分为几大系统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各种慢性咳嗽、体虚感冒等病的疗效最佳;2.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多种消化不良性疾病等;3.骨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4.疼痛病症: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等;5.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6.儿科疾病:遗尿、厌食、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等。

其中以阳虚阴寒体质患者的治疗效果最佳。

记者:需要贴几次才能达到防治效果?

吴晓庆:天灸包括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即每年夏季的三伏灸5次、冬季的三九灸4次(引九及一九、二九、三九),连续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记者:“三伏天灸”有什么禁忌症?

吴晓庆:因贴药的药膏中含有辛温芳香辛窜药物,因此,以下人群不适合贴药:1.孕妇;2.恶性肿瘤患者;3.对药物特别敏感,易发生全身过敏反应者;4.发烧等热症、痰黄、咯血患者;5.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6.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7.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哮喘等)的患者。此外,2周岁以下的小孩因皮肤比较娇嫩,敷贴容易引起感染也不宜进行敷贴治疗。

记者:贴药时间以多长为宜?

吴晓庆:贴药的时间一般为1~2小时,但个人体质不同,如贴药后自觉局部痒、刺痛的,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如贴药后无任何不适反应的,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至4小时。一般小孩及皮肤较嫩薄的患者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贴药当天不宜冲凉。

记者:贴药后一般有什么反应?

吴晓庆:1.局部皮肤多出现红晕、潮红及灼热感。

2.贴药时间过长,局部皮肤可出现水泡、溃烂、疼痛等。

3.少数过敏体质患者可出现局部皮肤瘙痒、丘疹等过敏反应,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全身皮肤过敏。

记者:如贴药后出现不适症状怎样处理?

吴晓庆:由于所敷贴的多为辛香刺激的药物,比较敏感的患者会出现起泡现象,甚至泡消后会留下浅浅的疤痕,这都属正常现象。有需要处理的,方法可参照以下情况:1.若自觉瘙痒、灼痛等明显不适,可涂皮炎平软膏等减缓刺激。

2.局部皮肤水泡,应穿着柔软衣服,或外覆盖纱布,避免摩擦水泡,防治破损,外涂以氧化锌油、万花油等烫伤软膏。

3.水泡溃破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防止感染。

4.全身皮肤过敏,建议到医院诊治。

●记者:贴药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吴晓庆:1.贴药当日戒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芋头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2.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瘙痒、水泡,避免搔抓破损。水泡溃破者保护创面,防治感染。

3.贴药时背部皮肤应干燥,贴药后不宜剧烈活动,不宜呆在空调房间及吹电扇,最好多在自然通风的地方。

4.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瘙痒、水泡,避免搔抓破损。水泡溃破者保护创面,防治感染。

5.14岁以下儿童贴药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年龄越小则贴药时间相应缩短,但不少于20分钟。以贴药处皮肤潮红或自觉背部瘙痒、灼热、刺痛,随即移去膏药。

6.老年人贴药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宜超过4小时。

编辑 李婉芬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