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副镇长开顺风车赚钱,舆论缘何未激化官民关系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记者 杨毅  2016-06-20 22:22

文|杨毅

6月15日上午,安徽省歙县某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洪升前往县城办事,其后9时左右,用某网约车软件接单,驾私家车载客从该县城区前往开发区,到达目的地后被出租车司机拦截,并向歙县纪委、运管等部门举报此事。运管部门称此举属于违规营运;县纪委则表示将依规查处。洪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接受处罚,并称今后不会再做此类“兼职”。

消息一出遂成热点话题,大量媒体跟进报道、网友参与讨论,舆情热度急剧升高。

舆情态势分析

“副镇长开网约车被调查”各大平台报道情况(单位:篇)“副镇长开网约车被调查”各大平台报道情况(单位:篇)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数据显示,截止6月20日11时,“副镇长开网约车被调查”事件引发的舆情数据如下。网络媒体报道及转载报道量约为726篇,传统报刊报道量为70篇;网络互动社区方面,论坛帖文、博客博文分别为174篇、89篇;自媒体方面,在新浪微博上#副镇长开网约车被调查#话题吸引4151.3万名网民阅读,跟帖讨论多达5669条。微信文章428篇。

从时间上看,6月18日10:00,“副镇长开网约车被调查”事件达到舆情峰值,此时距事件发生已三天,经历了媒体跟进报道、当地官方表态、网友热议,舆情发酵至此。6月18日10:00之后,舆情热度明显下降,媒体报道量减少,主要集中于几大主要媒体的评论。

媒体评论分析

从目前的媒体评论来看,态度基本分为三类:包容派、严惩派、反思派。

■包容派:

东方网发文《对“开网约车的副镇长”需要网开一面》,态度鲜明地认为这样的官员是值得尊敬的。没有影响工作,也不是公车私用,还整合了原本就紧张的出行资源,自己获取了劳动报酬也方便了市民,有何不可?同时作者认为,面对生活的困境,这位副镇长没有沉沦,没有权钱交易,而是选择合理利用时间自食其力,因此,“别为难开网约车的副镇长,无论是制度还是市民都应该多些包容。”

中国青年网发表评论《副镇长开网约车赚外快的情法考量》认为,“上班时间接单”、“参与网约车营利活动”等均非苛责的理由,就事论事,这是一次顺风车,网约车的合法性也逐步明朗。同时,像这样的所谓“营利性活动”,与一些官员违反廉洁从政规定,利用自己的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开展营利性活动,也有本质区别。他再穷再苦,仍然有权利不用、有公款不贪、有行贿不拿,不搞吃拿卡要那一套,却牺牲业余时间自力更生,且是在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的情况下。对他的所谓“营利性活动”,处理不妨人性化一些。如果对之处罚过重,无疑会产生一种负面警示:这就是不贪不捞的下场。最后,作者提醒大家“该关注一下基层公务员待遇是否合理?”

■反思派:

人民网发了一篇网友来信《副镇长开网约车,追问不应止于违纪》,文章认为,作为一名副镇长,不管什么理由,洪某开网约车的行为,已违背上述党纪法规。纪委介入调查,未来洪某受到相应处理,也属必然。所以,同情代替不了法理,该问责还是要问责,该处罚必须处罚,否则法规就失去权威、形成破窗效应。但同时,希望在追问洪某违纪之后,相关部门也应带着敏锐感和关爱情怀,关心一下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和保障机制:基层公务员的收入,能否确保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还有更多基层老百姓,他们的基本生活同样需要得到保障。

法制晚报发表评论《副镇长开网约车不能一味指责》,作者认为,作为公务员知法犯法,理应受到查处;但同时也要意识到,要稳定基层公务员队伍,就必须要着力改变其生态,以调动和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严惩派:

新华网6月20日,《对开网约车的副镇长,包容还是谴责?》列了两派观点,以何勇海为代表的《请对“开网约车的副镇长”网开一面》和以范子军为代表的《家庭困难不是副镇长开网约车的理由》。后者认为,洪升的境遇确实有值得同情的一面,但客观、理性、公允地看待,官员违规违纪与其家庭困难理应一码归一码,既不该相提并论,更不能成为因果。另外,无论是从洪升一月接359单的不俗“业绩”,还是从网约车起始时间、路程等的不确定性来看,说洪升开网约车不利用上班时间、不影响正常工作太过武断。对照公务员上班、考勤纪律以及禁止公职人员兼职经商等规定,洪升的做法都涉嫌违规违纪。官员、公务员也是人,生活上可能会遭遇各种困难或不幸,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新生事物”、“没遇到过”的官方回应显然难避推诿失察之嫌,“比贪官好”的民间心态更让人不敢恭维。当违规、同情混为一谈,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从政生态又该从何谈起?”

网友几乎一边倒的表达了对经济困难做网约车司机的副镇长的同情和支持,以及对基层公务员生存状态的忧虑。

网民态度倾向 (抽样:300)网民态度倾向 (抽样:300)

有情可原,应从轻处理(81%):

@江城小鸟:我只想说法理之外,尚有人情啊。我们不鼓励和支持基层干部上班时间去做网约车,但他没贪,靠自己挣钱,应减轻处罚。就是上班时间开不太好。

@天要下雨5297:挺同情这位基层干部的,不容易。希望不要被处分,不要扣工资。

应反思公务员制度(15%)

@不畏浮云丶遮望眼:其实许多公务员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光鲜亮丽,特别是基层的同志,大家口中所谓的灰色收入更不可一概而论,他们也有妻儿老小,也会遭遇变故,他们在为基层工作默默奉献着,理应体面的活着,希望以此次舆论为契机,从顶层设计着手,切实了解基层公务员之疾苦,对症下药。

@照射幅度:要确定是否错误,也要找出犯错的根源在哪里,没有从根源上找出原因,就像得了癌症开了刀依然无法真正治愈一样。

其他(4%)

@逸隐Tsai:如果出租车不那么贵,不绕路,态度不那么niubility,我还是愿意坐出租车的。

@要努力坚持健身的WEN:明显出租设套,昨晚他们还在群里刷投票,让上级处罚镇长的那种,若不是日子过不下去了,谁会这么上班也心急的挣外快,而歙县的出租车司机呢,因为是旅游城市,宰客现象明显,我是个本地人,短短的路程都会直接报价不打表,网约车的兴起,方便实惠的价格给他们造成了生意上的威胁。

公务员,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是以一个特殊的、与民对应的群体而存在的,加之受中国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公务员就是干部,是当官的,肯定是有油水的,怎么可能会与贫困搭得上界?加之屡屡曝出的基层官员负面新闻如小官巨贪、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私生活混乱等,民众对这一群体大多持一种偏负面的刻板成见。

然而,在此次舆情中,网友并没有像之前涉官舆情中所表现出的愤怒和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的戾气,反而几乎一边倒地认为“情有可原,应从轻处理”,甚至有网友号召要给涉事官员捐款。这种“反常”与当地官方及本人的应对不无关系。

当地官方在接到举报后应对迅速,信息发布及时。对网民而言,这是一种尊重民意、积极对话的姿态和负责任的态度,这就为官方把握信息主动权赢得了机会,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猜疑,获得民众的信任。尽管到此时官方并没有发布处理意见,但始终直面问题,接受采访,老实承认“需要请示上级”,对舆情热度的降低起了重要作用。

涉事副镇长黄升本人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态度诚恳,直言:“事情做错了,坦然面对吧,接受组织处理。”并无半点人们既往印象中基层小吏的嚣张跋扈,知错就认的坦诚和担当为获取民众的谅解奠定了心理基础。采访中披露的其他信息如离异、上有父母还要独自抚养孩子、每月收入3000元、痛风发作欠下医疗费遂于5月中旬开网约车等,完全是一个毫无距离感、有寻常人家悲欢的普通邻家大哥形象。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宣传的完美艺术》中总结了宣传的七种常用策略,其中有一种“普通百姓法”(plain folks),是指讲话者将自己或自己的观念定位于普通百姓更容易获取听者的信任和支持。同情弱者也是人类一大本能,网民愿意信任并支持真诚的处于困境中的普通人,当然也包括基层公务人员。

(作者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见习舆情分析师)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